乾隆遺珍:故宮博物院寧壽宮花園歷史研究與文物保護規劃

乾隆遺珍:故宮博物院寧壽宮花園歷史研究與文物保護規劃

《乾隆遺珍:故宮博物院寧壽宮花園歷史研究與文物保護規劃》是2010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暢、王時偉、張淑嫻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乾隆遺珍:故宮博物院寧壽宮花園歷史研究與文物保護規劃(漢、英)》內容簡介:乾隆花園(官方稱寧壽宮花園)是由清朝乾隆皇帝直接指揮興建的,融會了皇家園林與私家花園、北方與南方的工藝、傳統文化與當代成就,體現了乾隆皇帝深厚的文化修養與豐富才情。作者從解讀清官樣式房圖檔與實地斟察入手,對乾隆花園園林與建築設計進行了細緻的剖析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乾隆花園文物保護規劃,並列入了實施計畫。

《乾隆遺珍:故宮博物院寧壽宮花園歷史研究與文物保護規劃(漢、英)》是對古典皇家園林建築的研究與保護規划進應的一次探索,適合廣大歷史文化愛好者、建築學研究者、建築師和房地產策劃人員、古建築研究與保護人員閱讀。

目錄

第一篇 指導原則與工作框架

第一章 寧壽宮花園保護的指導原則

1.1 關於項目重要性的陳述

1.2 項目任務陳述

1.3 本規劃所依據和借鑑的憲章和準則

1.4 術語釋義

1.4.1 保護/維護

1.4.2 修復

1.4.3 改造利用

1.4.4 原狀

1.4.5 基礎設施

1.4.6 園林設施

1.4.7 建築與構築物

1.4.8 內檐裝修

1.5 工作流程

1.5.1 記錄工作

1.5.2 保護措施與人員培訓

1.5.3 文物展示與說明

1.5.4 規劃分期與長期保養

第二章寧壽宮花園保護規劃工作概要

2.1 關注點·責任·框架圖

2.2 規劃分期與經費估算

第二篇 研究·評估·保護

第三章 歷史研究

3.1 歷史資料的類型

3.1.1 印行著作

3.1.2 宮廷檔案

3.1.3 輿圖和建築圖樣

3.1.4 當代研究現狀

3.2 對寧壽宮花園的進一步理解

3.2.1 地段概況

3.2.2 園林設計手法

3.7.3 室內設計問題的討論

3.3 探索寧壽宮花園的設計靈感

3.3.1 紫禁城與皇家離宮御苑

3.3.2 離宮的興建與寧壽宮花園的設計母本

3.4 關於重要歷史人物的研究

3.4.1 乾隆和他的繼任者們

3.4.2 將作大匠與大匠

3.4.3 關於李質穎,

3.4.4 西方建築技術和藝術的影響

3.5 寧壽宮花園歷史大事記

3.5.1 建築和構築物

3.5.2 園林設施

3.5.3 內檐裝修

第四章 寧壽宮花園及其內容的獨特價值

4.1 寧壽宮花園與紫禁城

4.2 寧壽宮花園與乾隆時期的花園

4.2.1 乾隆時期興建的皇家御苑及其共性

4.2.2 寧壽宮花園的獨特之處

4.3 寧壽宮花園建築的內檐裝修研究

4.4 南北方工藝的融合

第五 章調查、評估與診斷

5.1 構成要素的類型與編號系統

5.2 基礎設施調查

5.2.1 排水系統

5.2.2地炕系統

5.2.3 建築基礎穩定性評價

5.3 園林設施調查

5.3.1 假山

5.3.2 庭院地面鋪裝

5.3.3 庭院陳設和陳設座

5.4 綠化系統調查

5.4.1 植物明細表

5.4.2 土壤樣本檢測報告

5.4.3 土質和植物生長評價

5.5 建築普查

5.5.1 文物建築結構殘損評估標準

5.5.2 殘損評估調查統計

5.6 內檐裝修調查

5.6.1 內檐裝修殘損評估標準與統計

5.6.2 木作罩隔工藝與殘損勘察

5.6.3通景畫/天頂畫殘損勘察

5.6.4 帖落/匾聯殘損勘察

5.6.5 家具殘損勘察

第六章 無形文化遺產的保護

6.1 園林設計/造園的理論與實踐

6.2 內檐裝修工藝

6.3 園林疊石工藝

第七章 保護工作計畫

7.1 總體原則、分工與時間計畫

7.1.1 總體原則

7.1.2 研究與保護人員分工

7.1.3 研究與保護人力資源

7.1.4 時間計畫

7.2 基礎設施的修復

7.2.1 排水系統

7.2.2 地炕系統

7.3 園林設施的保護

7.3.1 疊石

7.3.2 庭院地面鋪裝

7.3.3 庭院陳設及陳設座

7.4 綠化系統復壯

7.4.1 土壤改良

7.4.2 病蟲害防治

7.4.3 竹根控制疏導

7.5 建築保護措施

7.5.1 建築保護的一般方法

7.5 2工作量估算

7.6 內檐裝修的保護

7.6.1 內檐裝修保護的一般方法

7.6.2 工作量估算

第八章 文物展示與說明

8.1 開放路線現狀

8.2 開放路線規劃

8.2.1 游線特點

8.2.2 建議參觀路線

8.2.3 開放策略

8.3 文物展示說明的手段

8.3.1 印刷品

8.3.2 影像方式

8.3.3 錄音導遊

8.4 擬添加的設施與設備

第三篇 保護規劃圖

圖紙目錄

參考文獻

i.歷史研究文獻

ii.文物保護文獻

iii.規劃設計文獻

序言

自1965年創建之始,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WMF,曾用中文名稱: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已經在世界上80多個國家針對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藝術和建築的保護工作給予支持。基金會在中國的工作屬於優先策略對象之列。

基金會在故宮的工作始於2001年對紫禁城倦勤齋的保護與復原。這項工作很快建立了基金會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夥伴關係,進而形成了基金會在國際範圍內最緊密、最重要的合作關係,並已經成為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國際合作的一種模式。

寧壽宮花園(乾隆花園)歷史研究與文物保護規劃的制定,始自倦勤齋並覆蓋倦勤齋保護項目,反映出基金會與故宮博物院合作的加強,反映出雙方深化國際合作、推進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的共同承諾。

基金會愉快而榮幸地應邀參與到故宮博物院保護、展示寧壽宮花園的丁作中來。這個項目的獨特之處在於寧壽宮花園是紫禁城內未經人為干預、富有歷史意義的最大遺址之一。此外,寧壽宮花園保護規劃的實施,將提供更多的公眾教育機會,也能夠向更多的人士解讀中國建築和皇家歷史。該項目同時使基金會和故宮博物院在倦勤齋項目中得到的收穫運用到花園中的其他建築中,並且為中美文物保護和博物館領域的技術、文化合作與交流提供更多的機會。

基金會參與寧壽宮花園保護規劃項目得到了一些國際捐贈者的慷慨支持。為首者是福利曼基金會,為該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的還有羅伯特·威爾遜先生髮起的“保護我們的遺產”挑戰基金、美國的布朗基金會、美國的斯達基金會、英國的英美菸草公司、美國的蒂芙尼基金會,以及基莫曼夫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