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文言小說研究

乾嘉文言小說研究

《乾嘉文言小說研究》由詹頌編著,全書分為引言、正論與結語三大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紹乾嘉文言小說概況、研究現狀及選題意義;正論部分運用考據學、文藝社會學與文體學等方法,對乾嘉文言小說進行專題研究;結語部分概括本書的研究結果,並在此基礎上對乾嘉文言小說在文言小說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與價值進行定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清代文言小說創作在乾嘉時期進入全面繁榮階段,作品數量眾多,佳制迭出,繼承了文言小說史上各種優秀創作成果與經驗,並充分汲取了其他文學形式與文化傳統的滋養,在內容與形式兩方面均有所開拓與創新。但與創作上的繁榮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研究上的冷落,目前尚無對乾嘉文言小說進行綜合研究的專著,只有幾種小說史著作對此期代表作品做了一些概要介紹與論述。本書力圖彌補這一不足,對乾嘉文言小說做專題綜合研究。
第一章從作者的閱讀視野、交遊與經歷二方面考察乾嘉文言小說的故事題材來源,探尋創作主體因素與作品內容之間的內在關聯,討源溯流,揭示故事題材的繼承性這一文言小說的突出特點在此期作品中的複雜表現.分析作者交遊對小說創作的重要影響,研究此期作品的題材拓展意義。
第二章結合作者的思想學術背景,探討乾嘉學風對文言小說創作主體的寫作目的、寫作趣味、寫作方法及藝術思維方式的影響,分析由此形成的以學問為小說的潮流,以及樸學治學方式與思維特點在文言小說創作中留下的痕跡,並對此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
第三章以個案分析的方式研究藝術形式上有所開拓與創新,並形成獨特風格的作品。此期在作品體制與形式上堪稱文言小說史上的集大成階段,中長篇小說方面出現了文言小說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以及罕見的駢體、編年體小說,對於常見的短篇小說的體制與形式亦作出了獨特貢獻。
第四章梳理學術界對此期作品所做的流派劃分,聯繫作品實際進行評析、修正與補充,指出小說觀念的差異直接影響到流派的創作實績。

作者介紹

詹頌,女,漢族,1969年生,安徽太湖人。1992年畢業於安徽教育學院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9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200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首都師範大學國際文化學院副教授。已在《北京大學學報》、《紅樓夢學刊》、《明清小說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參與編撰《中國詩學大辭典》等著作,並出版譯著四部。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 乾嘉文言小說的作者與題材
第一節 作者閱讀視野與故事來源
一、乾嘉文言小說作者的閱讀視野
二、摹擬及改寫前人小說故事
三、改編、抄錄同代作品
第二節 作者交遊與小說寫作
一、談異之風與小說寫作小圈子
二、作者交遊與故事的幾種來源
三、故事提供的一種流行類型:寓言
第三節 遊宦、游幕與小說題材的開拓
一、乾嘉文言小說作者遊宦、游幕的經歷
二、乾嘉文言小說中的刺貪故事
三、刺貪作品的題材拓展意義
第二章 乾嘉學風與文言小說創作
第一節 乾嘉學風與文言小說作家的學術背景
一、乾嘉學風
二、文言小說作家的學術背景
第二節 乾嘉學風對文言小說創作的影響
一、以學問為小說
二、《扶風傳信錄》:以考據家治史的方式編寫小說
三、求實精神與戲擬傳奇作品
第三章 乾嘉文言小說的藝術開拓與嘗試
第一節 《諧鐸》的藝術追求與創新
一、寓意的類型
二、諧趣產生的途徑
三、戲曲傳奇手法的引入
附:《續諧鐸》版本及內容概要
第二節 《蟫史》:文言長篇小說的嘗試
一、現實的神魔化
二、衍古性構思
三、文體特徵
第三節 《西青散記》:作者意圖與故事處理方式
第四章 乾嘉文言小說流派分析
第一節 對小說史著作流派劃分的評析
一、各種小說史著作的有關流派劃分
二、上述劃分的總體傾向與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 乾嘉時期擬晉派與擬唐派作家的小說觀
一、擬晉派作家的小說觀
二、擬唐派作家的小說見解
第三節 關於擬唐派的三個問題
一、擬唐派作家對於“情”的新見
二、擬唐派作家對於白話小說創作手法的借鑑
三、擬唐派與《聊齋志異》
小結
結語
附錄一 寧稼雨《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所收清代作家作品商榷
附錄二 《螢窗異草》作者與成書年代獻疑
附錄三 南開大學圖書館藏《話雨齋詩鈔》作者考
附錄四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