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症

乳糖不耐受症,又稱乳糖消化不良或乳糖吸收不良,是指人體內不產生分解乳糖的乳糖酶的狀態。它是多發在亞洲地區的一種先天的遺傳性疾病。由於患者的腸道中不能分泌分解乳糖的酶,而使乳糖消化、吸收,為人體所用。乳糖會在腸道中有細菌分解變成乳酸,從而破壞腸道的鹼性環境,而使腸道分泌處大量的鹼性消化液來中和乳酸。所以容易發生輕度腹瀉。

臨床表現

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不是一旦攝入微量乳糖立即出現腹瀉等症狀,而是當攝入超過一定量之後才會出現。所以大多數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仍然是可以喝牛奶的,只是不能過量。比如雖然日本人九成以上有乳糖不耐,但大多數人可以每天喝200毫升的牛奶而沒有任何不適。
如果常人不經常性的喝牛奶也會有腹瀉的現象,也是乳糖不耐受的表現,乳糖酶在人體中如果長期不用將消失,隨著長期的喝牛奶,乳糖酶將再生,所以開始腹瀉的人應該堅持喝牛奶一段時間,然後就不會有腹瀉的現象了。
然而優酪乳是經過發酵的過程把牛奶中的乳糖發酵成了乳酸,所以不會造成人體腹瀉的症狀,牛奶和優酪乳的價值是一樣的。
關於該變異出現的時間和地點科學上尚無一致的結論。有人認為是前4000年左右在瑞典和阿拉伯半島分別獨立出現並逐漸在擴展中融合,有人認為是前4500年左右在中東地區出現後,擴展到別處。另外有人認為該變異在更晚的時候又獨立出現在東非的圖西族人中。目前的狀況是:多數祖籍西歐的人基因中存在該變異(意味著他們夠終生消化乳糖),而東亞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和美洲、大洋洲的原住民族則多數沒有該變異(意味著他們成年後會出現乳糖不耐症)。全球平均有75%的人成年後會出現症狀,所以與其將之稱作疾病,還不如說是自然狀況更合適。

主要症狀

主要症狀為攝入大量乳糖後產生腹瀉、腹脹症狀。該症狀與否是基因決定的,不具傳染性。有些人的症狀會隨時間減輕或加重。
鮮乳是幼兒斷奶以前的主要食物。這期間的乳糖不耐症應該及時諮詢醫生,以避免出現營養不良。斷奶以後出現的乳糖不耐症,則在白色人種以外的人中很常見。

生物原理

哺乳動物的幼體在斷乳後,開始逐漸的減少乳糖酶的合成。人類的幼兒在4歲的時候通常會失去90%的乳糖消化能力,但各人之間的差異很大。一些人種的第2號染色體上發生基因突變,表現能終止乳糖酶的減少性狀,所以這些人種終生能消化乳糖。

在不同人群中的比例

上述耐受乳糖的變異基因為顯性基因,即在兩個等位基因中,只要有一個顯性基因,則表現顯性性狀,即耐受乳糖。只有當兩個等位基因都為隱形的不耐乳糖基因時,才會表現為乳糖不耐。

人群 取樣人數 不耐比例 等位基因頻率
瑞典人 N/A 2% 0.14
澳大利亞白人 160 4% 0.20
瑞士人 N/A 10% 0.316
美國白人 245 12% 0.346
芬蘭人 134 18% 0.424
非洲圖西人 N/A 20% 0.447
非洲富拉(Fula)人 N/A 23% 0.48
非裔美國人 20 75% 0.87
澳大利亞原住民 44 85% 0.922
非洲班圖(Bantu)人 59 89% 0.943
華人 71 93% 0.964
泰國人 134 98% 0.99
印第安人 24 100% 1.00
數字來源:"lactose and Lactase", Scientific American, October, 1972, by Norman Kretchmer。 因為各人群取樣人數不同,統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也不同。
有意思的是家貓也有類似的趨勢:全球不少的家貓特別是亞洲品種成年後不耐攝入乳糖,喝牛奶會拉肚子。而很多歐洲品種則因為類似的基因變異不存在這個問題。

致病機理

在缺乏乳糖酶的情況下,人攝入的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進血液,而是滯留在腸道。腸道細菌發酵分解乳糖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氣體。造成腹脹、放屁。過量的乳糖還會升高腸道內部的滲透壓,阻止對水分的吸收而導致腹瀉。

診斷

隔夜禁食後,口服一定量的乳糖水溶液。乳糖不耐症可由下列幾種手段之一診斷: 出現腹脹或腹部不適 呼氣中監測到腸道細菌乳糖代謝產生的氫氣 血糖上升值遠小於分別攝入同量的葡萄糖和半乳糖(乳糖酶解的自然產物)結果 最嚴格的診斷方法是進行腸道活檢來確定乳糖酶的活躍程度。 觀察各種乳製品攝入與腹脹、腹瀉症狀的相關關係,也可作為非醫學的粗略診斷方法。例如第一天飲兩杯牛奶,第二天吃相當量的硬幹酪,分別觀察有無症狀。只是第一天有症狀的話大概是乳糖不耐症,兩天都有症狀的話,則有可能是對乳製品過敏。

防治

因為是基因原因導致,目前沒有根治的方法。基本的對策包括避免攝入乳糖,或者用人造的乳糖酶藥物來幫助消化。
避免攝入乳糖
因為各人消化乳糖的能力不同,攝入多少量以下的乳糖不引起症狀主要靠實踐中摸索來決定。
最根本的方法是限量食用奶製品,以及含有奶製品的食物。豆漿、豆奶、杏仁奶、豆腐等產品可以部分替代乳製品的營養(尤其是蛋白質和鈣)和烹飪效果,在價格上也比服用乳糖酶便宜很多。
優酪乳因為乳酸菌分泌乳糖酶而且已經分解了一部分乳糖,比鮮奶容易消化。另外,瑞士乾酪、Cheddar等硬幹酪,由於其製作工藝和後來的細菌轉化,含乳糖也比同量的牛乳低得多。
避免乳制食品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其他很多食品等含的乳製成分,例如麵包里加入的乳清、高蛋白人造食品中的乳清蛋白、藥品中用來增加體積的乳糖。
此外,近年來食品工業界還發明了兩種降低鮮乳乳糖含量的技術:通過固定有乳糖酶的介質過濾,或者加入乳酸桿菌(L. acidophilu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