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石

乳石

乳石是溶洞穴頂部的水向下滴,經過漫長的歲月形成的,據書中記載鐘乳石還有很好的藥用價值。

基本信息

乳石乳石
乳石是溶洞穴頂部的水向下滴,經過漫長的歲月形成的,據書中記載鐘乳石還有很好的藥用價值:本品為碳酸鹽類礦物方解石族方解石,主含碳酸鈣。本品為鍾乳狀集合體。形壯有圓錐形、圓柱形、結晶體等。表面呈白色、灰白色、橙黃色或棕黃色,粗糙,凹凸不平。體重,質硬,味微鹹。

形成過程

乳石乳石
在高溫多雨的石灰岩地帶,地下石縫中的水受的壓力較大,二氧化碳氣體溶解度隨壓力的增大而增大,二氧化碳氣體溶於水生成碳酸,當這樣的溶液在地下石灰岩層流過時,與石灰岩的主要成份不溶於水的碳酸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溶於水的碳酸氫鈣,其反應式為H2O+CO2+CaCO3=Ca(HCO3)2。當溶有大量碳酸氫鈣的水溶液流到某一空敞的地方或受溫度影響,碳酸氫鈣分解,其反應式為Ca(HCO3)2=H2O+CO2↑+CaCO3↓,生成難溶於水的碳酸鈣。生成乳石和石筍的溶洞都是石灰岩構成的。洞頂有很多的裂隙,每一處裂隙里都有水滴滲透出來。每當水分蒸發掉後,那裡就會留下一些石灰質的沉澱,日積月累,天長日久洞頂上的石灰質愈積愈多,終於形成了乳頭。以後,乳頭外面又包起一層石灰質,以至越垂越長,就形成了姿態萬千的乳石。

化學成因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當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時,會反應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溶有碳酸氫鈣的水遇熱或當壓強突然變小時,溶解在水裡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鈣沉積下來,同時放出二氧化碳。洞頂的水在慢慢向下滲漏時,水中的碳酸氫鈣發生上述反應,有的沉積在洞頂,有的沉積在洞底,日久天長洞頂的形成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筍,當乳石與石筍相連時就形成了石柱。

歷史傳說

相傳,曾有大旱之年,百姓顆粒無收,哺乳的婦女不見半點奶水,嬰兒奄奄一息,何仙姑頓生憐惜,化作一少婦走家串戶給嬰兒餵奶,怎奈救助者甚眾,仙姑便用含苞欲放的蓮花點出兩個碩大的乳房,奶水從中源源不斷的流出,救活了十里八鄉的小娃娃,如今那種悽苦的日子不在,仙乳石的乳汁也不再流淌,但還有哺乳的婦女來此祈禱她們的寶寶聰明活潑,健康成長。

相關詞條

仙乳石

鐘乳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