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足亭記

居無何,晉甫即隙地亭之,即宋人語顏之曰“也足”。 (1)峭衍:峭,懸崖峭壁;衍,展延。 (6)渭川千畝:漢人曾說“有渭川千畝竹,其人與千戶侯等”。

作品原文

吾越多崇山,環溪多植美竹,每與山為峭衍(1),上下蒙密延袤。恣目未已,大溪潢然(2),時罅籬而出,余時常樂觀焉。其他羅生門巷藩圃間者,雖畦畹連絡(3),以為窄迫不足游也。然樵客牧叟,嬉玩于山溪者,目飽其蔭,亦猶以為門巷間物,或聞賞譽,輒更詫笑。而余北來涉淮,問其人,遂絕不知有竹。又二千里而抵京師,則諸名園爭珍植之,數乾靡靡而已。

朱晉甫齋後有兩叢特盛,餘數飲其下,輒徘徊不能去。因自嗤物以希見貴,竹不寶于越而寶於燕,固然。而余與晉甫皆越產,夫亦好其為燕之竹耶?越之人固亦有知好竹如吾二人者乎?然余向之所欲,意必深箐廣林(4),縱廣其苞山懷溪之勝而後厭。今晉甫有數百竿而已據其最勝,吾從之快然焉。然則物之豐約,與情之侈嗇,其何嘗之有。

居無何,晉甫即隙地亭之,即宋人語顏之曰“也足”。語余曰:“吾日左右於此君也,展膝袒坐,身足其蔭;闃而聽之,簌簌然風,足於吾耳;良夕月流,疏影交砌,反著壁上,層層如畫,足於吾目,耳清目開,脫然忘身趣,足於心口不得喻。客能來者,觥籌時設,嗒然相對,與我皆足。予嘗登茅山、窮天姥而觀於竹者(5),信侈矣。當其所得,亦奚以加於我?且吾子之有好於是也,必為我記之。”

余曰:“子之言甚近於道,知道者有所適無所系,足乎己也,殆將焉往不足哉!”今夫川岩之奇,林薄之幽,是逸者所適以傲夫朝市者也。耽耽焉奇是崇而唯慮川岩之勿深,幽是嗜而唯憂林薄之勿淺,斯未免乎系矣。凡系此者,不能適彼,必此之逃而彼是傲,是繫於適也。以適為系者,其不能適也乃等。晉甫釋乎世俗穠麗之好而放情乎詩書,處朝市之囂雜而有林皋之趣,其於竹宜有契者。至夫軌尚超絕而又解其膠固,寄於物而不系焉,視彼數竿,富若渭川之千畝而有以自足(6),此吾所謂近於道者也。某之有意於斯道久矣。把臂入林,晉甫其尚教之。

作品注釋

(1)峭衍:峭,懸崖峭壁;衍,展延。這裡的峭衍是形容竹子隨著崖壁伸展的樣子。

(2)潢(huǎng)然:形容大水涌至的樣子,潢,通“滉”。

(3)畦畹:田畝。

(4)箐(qìng):山間的大竹林。

(5)茅山:即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東南。天姥(mǔ):即天姥山,在浙江省嵊縣與新昌縣之間。

(6)渭川千畝:漢人曾說“有渭川千畝竹,其人與千戶侯等”。後人因謂竹之繁茂為“渭川千畝”。渭川,即渭河。

作者簡介

陶望齡(1562—1609),字周望,號石簣,萬曆年間(1573—1620)會試第一,授編修。後起國子祭酒,因病老,固辭不受。有《解莊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