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經說

每經數條,或數十條不等,先舉各家傳說於前,次參己說於後。 ”全面否定了偽古文《尚書》,不同意偽古文《尚書》“雖非真本,而所言理當,則亦何惡”的觀點。 韌刻本僅十二卷,姚氏又增加部分內容,成十七卷,嘉慶十四年(1809)門人陶定申為補刻於江寧。

〖九經說〗十七卷。
姚鼐(1732-1815)撰。此書為姚氏解經著作。取先儒傳注中有所疑者考而辯之,擇善而從。凡《易》說二卷,《書》說四卷、《詩說》一卷、《周禮》說三卷、《儀禮》說一卷、《禮記》說三卷、《春秋》說一卷、《論語》說一卷、《孟子》說一卷。每經先概述該經源流,包括流傳卷分合、諸儒研究概況等。每經數條,或數十條不等,先舉各家傳說於前,次參己說於後。其《易》說專以程朱為宗,如《翰音登於天說》,謂程子謂登於天者,其音也,朱子以雞曰翰音,言如雞欲登天也,姚氏認為程子之說為是,而程未之說實出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姚氏上溯於李書,下考程朱本義,提出自己的見解,足見其不苟於異同、不守門戶之見。其《尚書說》謂偽古文《尚書》所采具有精理者數語而已,其餘義雖無謬,然不免廓落而不切碎細而無統,安得謂之當理哉?”全面否定了偽古文《尚書》,不同意偽古文《尚書》“雖非真本,而所言理當,則亦何惡”的觀點。其《詩》說論《關雎》篇,謂朱熹《詩集傳》以為宮人美后妃之詩,確不可易;而《蕩蕩上帝》篇則謂朱熹不用舊說,然意似迂曲,又與《詩》意不貫,不如《毛詩》說之安;其《禮記》說“庶子王亦如之”篇謂儒者為橢之說多矣,惟王子邑之言正而篤,“公子有宗道”篇謂關氏說經既得其義,而為義疏者不能詳,後之合鄭而為說者皆妄,批評宋儒捨棄鄭玄說以致於妄等,皆屬有見。
韌刻本僅十二卷,姚氏又增加部分內容,成十七卷,嘉慶十四年(1809)門人陶定申為補刻於江寧。又有《借抱軒全集》本(同治本、光緒本、民國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