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洞天

九洞天

九洞天,即九洞天風景區,九洞天位於畢節大方縣城54公里的貓場鎮五丫村,景區內的河谷兩岸自然植被非常豐富,氣勢磅礴的自然景觀。景區全長達23公里,總面積約80平方公里,烏江幹流六衝河流經大方、納雍兩縣之間的一段以伏流位置的喀斯特溶岩綜合地帶。在這一段長約6公里的河道上,箱形切割頂板多出塌陷,形成了多個形狀、大小各異的天窗狀洞口,使得伏流一路明暗交替,組成集伏流、峽谷、溶洞、天橋、天坑、石林、瀑布、冒泉及鐘乳石、捲曲石、生物化石等為一體的雄奇瑰麗的溶岩大觀。因其天窗洞口共有九個,因此謂之“九洞天”。

基本信息

介紹

九洞天風光九洞天風光

下游約2公里處,有九個伏流“洞口”,稱“九洞天”,每個“洞口”周圍都有奇特的熔岩景觀,形成了風格迥異的伏流洞口風光。

景區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空氣清新,富含陰離子,林木大部分四季常青。景區內還集中了幾乎所有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現象,有“中國岩溶百科全書”及“喀斯特地質博物館”的美譽。

2004年2月,九洞天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地理位置

貴州省大方縣城以西(東經105° 15′47″—106°08′04″,北緯26°50′20″—27°36′04″),離大方縣城60公里,離納雍縣城50公里。

自然條件

地質地貌及水文

景區屬於滇東高原黔北台隆畢節市北東及西南走向構造變形結合部,岩石主要為二迭系石灰岩。河谷為岩溶箱形深切割峽谷,岩壁接近90°,景區內分布有溶蝕旱洞,伏流洞穴,溶蝕塌陷等喀斯特典型地貌。

兩岸懸崖峭壁上有眾多常年性和季節性瀑布、冒泉,河流漲落受季節影響變化較大,瓜仲河電站伏流出口常年平均流量為60立方米/秒。

氣候、氣象特徵

景區屬於高海拔亞熱帶氣候,平均海拔1200米,地面海拔最低點1152米,最高處1421.3米,洞內海拔1152—1285米;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1.8°C,常年處於5.5—24.2°C之間,河谷與峽谷頂台地氣溫相差3—5°C;年平均降雨量1086毫米,雨季在每年5—9月,旱季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平均相對濕度為84%,年日照約為1440小時;河谷由西向東,日照充足。

土壤及植被、野生動物現狀

景區復蓋土壤主要為地帶性土壤小黃泥、岩性土褐色石灰土,PH值5.5—7.1。河谷兩側附近土層較薄,石灰石裸露較多,離河谷較遠土層較厚。

景區植被良好,主要野生喬、灌木有樟樹、楓樹、樺樹、桑樹、青槓、思栗、松、杉、及合歡、岩哨子、紅子刺、毛竹、殼斗科植物等;另有藤木植物和蕨類。

野生動物主要有猴、獐、黃鼠狼和蛇及各種水鳥等,河谷是野鴨越冬地,溶洞中有岩燕和蝙蝠棲息,河水中主要生長紅嘴細鱗魚、黃蠟丁魚等。

經濟發展

景區內沿河散居著苗、彝、漢等民族和川青人村寨,人口約萬人左右,少數民族占30%以上。景區內除瓜仲河電站外,無其它工業生產,人均年平均收入約為200元左右,屬邊遠貧困地區。

九洞天

九洞天九洞天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九洞天位於貴州省大方縣,距離大方縣城60公里。

景區全長達23公里,總面積約80平方公里,烏江幹流六衝河流經大方、納雍兩縣之間的一段以伏流位置的喀斯特溶岩綜合地帶。在這一段長約6公里的河道上,箱形切割頂板多出塌陷,形成了多個形狀、大小各異的天窗狀洞口,使得伏流一路明暗交替,組成集伏流、峽谷、溶洞、天橋、天坑、石林、瀑布、冒泉及鐘乳石、捲曲石、生物化石等為一體的雄奇瑰麗的溶岩大觀。因其天窗洞口共有九個,因此謂之“九洞天”。

一洞天“月宮天”為旱洞,內寬闊,是進洞的大廳,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平均高為80米,洞壁洞頂上鐘乳石千奇百怪,壯麗非凡;

二洞天“雷霆天”現闢為發電洞室,通過閘門控制引取落差11米的水發電,是國內罕見的無廠房天然洞內發電站,極為經濟;

三洞天“金光天”洞內高大寬闊,迂迴幽靜,左岸石壁異常光滑,如刀砍斧削,右岸壁上懸掛著五顏六色的鐘乳石;

四洞天“玉宇天”是由多個洞穴組成的天然景區,洞內鐘乳石或似塔形,或如殿宇,晶瑩剔透,形象逼真;

五洞天“葫蘆天”呈葫蘆狀的暗湖,上收下放,自然而成;

六洞天“象王天”為相連的天生橋洞窗,頂部距水平面約百米,十分險要;

七洞天“雲霄天”是一大旱洞,洞內千瘡百孔,互相可通,能容納數千人;

八洞天“寶藏天”洞口寬僅二三米,而高達數十米,好似高樓窄巷,陽光折射進去,水面光色變幻無窮;

九洞天“大觀天”內的溶洞共分三層,下層奇形怪狀的水洞暗湖與八洞天相通,四通八達。

中層有一座長90米、寬120米的巨大天生橋,成“門”字形,從橋下廣場俯視觀水洞,神秘莫測,抬頭仰望,蒼穹被畫為兩個巨大的圓弧,好似牛郎織女相會時的鵲橋。上層是與天生橋拱平行的洞廳,面積約數萬平方米,無數洞穴口相通相連,形成立體迷宮,舉世罕見。

2004年2月,九洞天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九洞天 九洞天 九洞天
九洞天 九洞天 九洞天
九洞天 九洞天 九洞天

養生內功

武當養生內功九洞天,是在武當養生內功八洞天的基礎上更深一層的功法。此公不僅具有八洞天的養生、健身功效,以內含太極功夫的防身之術。對身體條件好,有基礎的中老年修煉者也可以直接步入九洞天的修煉,同時,亦適合青少年練習,動作優美瀟灑,使人身感心曠神怡,飄飄欲仙之意。此功是道家修煉的乘功法。

休閒娛樂

玩法:觀賞、攝影、旅遊、

九洞天九洞天

節慶活動:畢節是個多民族聚居地,這裡的風土人情多姿多彩,民俗禮儀古老獨特,如:別具情趣的彝族迎親,苗家牛角酒,回族的道“色蘭”,彝、苗喪葬習俗,布衣婚俗等,都獨具一格。 打“篾雞蛋”(春節)每年春節期間,仡佬族兄弟用斑竹細篾條編成大如拳頭的空球,形如雞蛋,故稱“篾雞蛋”。編時要在裡面放幾塊小石頭、碗礫或銅錢,以便比賽時能發出響聲,外面塗上紅顏色。比賽時,在寬敞空地或院壩,劃地為界,兩隊各站一邊,雙方將篾球向對方拋擲,用手掌對拍對打,頗為有趣。 跳花節(正月或五月初五)苗族最隆重的節日。花場地點通常是固定的,其中以亮岩鄉核桃樹花場最為熱鬧。苗族女子穿上節日盛裝,圍坐在花場上比賽挑花刺繡,小伙們口銜蘆笙在地上翻滾騰躍。整個花場既是激情奔放的歌舞盛會,也是獨具民族特色的服裝展示盛會。 逛花坡(正月初三至十五)年輕的苗族姑娘們圍聚在附近的山坡上,各自展示自己的手工藝品,將山坡妝扮成色彩斑瀾的“花坡”,互相欣賞觀摩,唱歌喧鬧。男青年則三五成群地趕到“花坡”,用歌聲與姑娘們打俏,繼而攜手翩翩起舞,盡情歡跳,以此選擇自己的意中人。 賽馬節(農曆五月初五)農曆五月初五,是威寧彝族傳統的賽馬節。屆時,英俊剽悍的彝家小伙們各騎駿馬,從各地雲集在鹽倉區方圓十多里的百草坪上參賽。 白族山歌節(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是畢節白族傳統的山歌節。屆時白族同胞歡聚小河村恐龍河風景區,對山歌,牽手跳圈圈舞,成雙結對吹木葉,用葫蘆勺敬水花酒等。 火把節(農曆六月二十四)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彝族同胞在田野中舉行象徵性的驅蟲活動。青年男女用咂酒、水花酒招待客人,在嗩吶、月琴等樂器伴奏下,人們圍著篝火邊唱邊跳,歡度節日。節日期間還舉行鬥牛、摔跤、賽馬、對歌、盪鞦韆等活動。 杜鵑花節(公曆4月8日)每年4月8日,貴州省一年一度的杜鵑花節開幕式在黔西縣金坡鄉景區舉行,屆時遊覽觀賞百里杜鵑花海,還有苗、彝少數民族風情和歌舞表演。

自助指南

1、門票價格:100元/人

2、開放時間:08:00-18:00

3、交通指南:畢節有直接抵達景區的班車。若從貴陽出發,則乘2路公車到西客站。13:50有一班車到大方(票價35元)。遊覽九洞天時,可走水泥路面修建的棧道,也可行船走水路。

貴州省畢節市著名景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