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方皋相馬

九方皋相馬

《九方皋相馬》出自《列子·說符》。寓指在對待人、事、物的時候,要抓住本質特徵,不能為表面現象所迷惑。九方皋相馬忽視次要的因素。” 伯樂回答說:“一般的良馬是可以從外形容貌筋骨上觀察出來的。有個曾經和我一起挑擔子打柴草的人,叫九方皋,他觀察識別天下難得的好馬的本領決不在我以下,請讓我引見他。九方皋他所觀察的是馬的天賦的內在素質,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記了它的粗糙之處;明悉它的內部,而忘記了它的外表。” 等到把那匹馬牽回馴養使用,事實證明,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難得的好馬。

故事信息

古代道家的一本書名,《列子》又名《沖虛經》,(於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子指列禦寇,據說能御風而行,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現在流傳的《列子》一書,在先秦曾有人研習過,劉向所整理之《列子》為集合公私所藏二十篇校訂而成八篇之數,西漢時仍盛行,西晉遭永嘉之亂,渡江後始殘缺。其後經由張湛搜羅整理加以補全。

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屬於諸家學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書,它能開啟人們心智,給人以啟示,給人以智慧。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後學著作的彙編。全書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組成。而基本上則以寓言形式來表達精微的哲理。共有神話、寓言故事一百零二個。如《黃帝篇》有十九個,《周穆王篇》有十一個,《說符篇》有三十個。這些神話、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論長短,都自成系統,各有主題,反映睿智和哲理,淺顯易懂,饒有趣味,只要我們逐篇閱讀,細細體會,就能獲得教益。它完全可以與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遠遠超越《伊索寓言》

原文

【九方皋相馬圖 鏡心 設色紙本】拍賣品_價格【九方皋相馬圖 鏡心 設色紙本】拍賣品_價格

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彌轍,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纆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於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而驪。穆公不說。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於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列子.說符》

注釋

秦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

子:尊稱,相當於“您”。

年長:年紀大了。

子姓:您的家族。姓,標誌家族系統的稱號。

對:回答

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一般的好馬可以從形體外表、筋肉骨架上觀察出來。 形容,形體外表。相,仔細觀察。

天下之馬者:天下最好的馬。

若滅若沒,若亡若失:意思是說千里馬好像沒有標準可說,或無法捉摸。

絕塵弭轍——形容天下之馬(即千里馬)跑得既快,還不揚起塵土,不留下車輪的痕跡。

絕塵:不揚塵土。形容跑得快,灰塵來不及沾到馬蹄上。

弭轍(zhé):沒有車轍。形容拉的車速度極快,車輪碾過沒有留下痕跡。彌,同弭。

​擔纆(mò)薪菜:擔柴挑菜。纆,繩索。菜,通“采”;薪菜;即“採薪”,打柴草。

下才:才能低下的人。

良馬:一般的好馬。

與共:—起。

擔纆(mò)薪菜:擔柴挑柴。 纆,挑東西用的繩索。 菜,通采。薪菜,及打柴草。

反:同“返”,返回。

此其於馬非臣之下也:他相馬的本領不比我差。

使行求馬:派遣他到外面去找千里馬。

牝(pìn):雌性的鳥、獸。與“牡”相對。

牡(mǔ):雄性的鳥、獸。

驪(lí):純黑色的馬。

說:同“悅”,高興。

敗矣:壞了、糟了。

色物:色,純色:物,雜色。兩者指馬的顏色。

尚:尚且。

弗: 不。

喟(kuì)然:嘆氣的樣子。太息,長嘆。

天機:天賦的悟性,或非常情深的道理。

遺:遺漏

一至於此乎:竟然達到了這樣的程度!

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這正是他所之以比我高明千萬倍的地方。

文中“之”字的用法

1.臣之子皆下才也——的

2.穆公見之——代詞,他,指九方皋

3.已得之矣——代詞,它,指馬

4.召伯樂而謂之曰——代詞,他,指伯樂

5.又何馬之能知也——賓語前置的標誌,不譯

譯文

秦穆公對伯樂說:“您的年紀大了,您的子侄中間有沒有可以派去尋找好馬的呢?” 伯樂回答說:“一般的良馬是可以從外形容貌筋骨上觀察出來的。天下難得的好馬,是恍恍忽忽,好像有又好像沒有的。這樣的馬跑起來像飛一樣地快,而且塵土不揚,不留足跡。我的子侄都是些下等之才,可以告訴他們識別一般的良馬的方法,不能告訴他們識別天下難得的好馬的方法。有個曾經和我一起挑擔子打柴草的人,叫九方皋,他觀察識別天下難得的好馬的本領決不在我以下,請讓我引見他。”

秦穆公接見了九方皋,派他去尋找好馬。過了三個月,九方皋回來報告說:“我已經在沙丘找到好馬了。”

秦穆公問道:“是匹什麼樣的馬呢?”九方皋回答說:“是匹黃色的母馬。”

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馬牽來,一看,卻是匹純黑色的公馬。秦穆公很不高興,把伯樂找來對他說:“壞了!您所推薦的那個找好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麼是好馬,什麼不是好馬呢?”

伯樂長嘆了一聲,說道:“九方皋相馬竟然達到了這樣的境界嗎?這正是他勝過我千萬倍乃至無數倍的地方!九方皋他所觀察的是馬的天賦的內在素質,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記了它的粗糙之處;明悉它的內部,而忘記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見所需要看見的,看不見他所不需要看見的;只視察他所需要視察的,而遺漏了他所不需要觀察的。像九方皋這樣的相馬,包含著比相馬本身價值更高的道理哩!” 等到把那匹馬牽回馴養使用,事實證明,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難得的好馬。

寓意

看問題要抓住事物本質,不能為表面現象所迷惑。

表達意思

九方皋相馬忽視次要的因素。只專注於他所需要關注的領域,這是一個取捨的問題。所以 世界上的事物豐富多樣,而每一個事件呈現在我們面前時,又依據不同條件,表現出多種形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