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崖山

丹崖山

地理位置:山東省蓬萊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蓬萊的丹崖山就因沾了個“仙”字,自古被稱為“丹崖仙境”、“蓬萊仙山”,更有山巔之蓬萊閣而名聞天下。

介紹

地理位置:山東省蓬萊市

丹崖山丹崖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蓬萊的丹崖山就因沾了個“仙”字,自古被稱為“丹崖仙境”、“蓬萊仙山”,更有山巔之蓬萊閣而名聞天下。

這丹崖山確實不高,海拔只有50多米,因山石呈紅褐色,又絕壁高聳,故名為丹崖山。又因了臨海,有山海之勝,北部海上屢現海市蜃樓,戰國時期方士指為仙山、神山,所謂“海中有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既為神山還有仙人,何以了得,便引得帝王們紛紛登臨,望仙、會仙、求仙,忙得不亦樂乎。據說秦始皇曾四次到此巡遊以求拜仙,並遣徐福帶三千多人入海尋仙。漢武帝海上求仙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海上巡幸約有八次,因望仙不遇,乃劃地築城,以蓬萊名之,是為蓬萊古城,人世間從此有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地名--蓬萊。宋代登州郡守朱處約于丹崖山巔首建高閣,亦以蓬萊名之,是為蓬萊閣,使幻化的神山仙境有了依託。

丹崖山,雖然沒有顯赫的名聲,但它山有山形,岩有岩相,麗質天成,極富自然野趣,始終給人一種溫馨和詩的美感。

蓬萊閣

舉世聞名的,坐落在蓬萊市北瀕海的丹崖山上的蓬萊閣,始建於北宋嘉佑6年(公元1061年)。蓬萊閣矗立於丹崖山巔,雲海簇擁浪山輕托,海山美景層出不窮。整個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由蓬萊閣、天后宮、龍五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大單體及其附屬建築組成,占地面積1.89萬平方公里。因為蓬萊閣的神奇景象和宏偉規模,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閣內文人墨寶、楹聯石刻,不勝枚舉。蓬萊閣現已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傳說漢武帝多次駕臨山東半島,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尋求“蓬萊仙境”,後人就把這座丹崖山喚作蓬萊。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邊,臨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絕壁,山岩紋理是暗紅色,故有此名。

蓬萊閣建於山頂。遠遠望去,樓亭殿閣掩映在綠樹叢中,高踞山崖之上,恍如神話中的仙宮。

蓬萊閣坐北朝南,是一座雙層木結構建築,雕樑畫棟,色彩絢麗;閣底環列16根大紅楹柱,閣的上層繞有一圈精巧明廊,可供遊人遠眺。 遊人至此,仿佛置身於海天之間,真有出塵超凡之感。在蓬萊閣上,有時可以看到“海市蜃樓”。 

建於明代的水城 蓬萊閣遊覽區還包括“水城”在內。蓬萊水城又名備倭城,在丹崖山下,沿著丹崖絕壁向南筑起,周圍約3華里,中間是一個人工湖。水城的南門與陸路相通,北門叫水門,是出海口。水門設有巨大的閘門,平時閘門高懸,大小航船進出無阻;有事則放下閘門,切斷海上通道。水門外東西兩側,各有炮台一座,互為犄角,控制著附近海面。水城初建於明洪武九年(1376年),後經多次整修擴建,形成了一個完整嚴密的海上防禦體系。明代明將戚繼光曾在這裡訓練水軍,指揮沿海的抗倭鬥爭,肅清了倭患。兩艘古代戰船停於城內,接待遊人在水城中航行,飽覽水城雄姿。

蓬萊的魅力不僅在於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和蒼茫豪放的山海風光,而且在於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在我們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中,有兩個很重要的系統。一個是崑崙神話系統,一個是蓬萊神話系統。崑崙神話系統發源於西部高原地區,它那瑰麗的故事傳到東方以後,與浩瀚的大海這一自然條件結合起來,形成了蓬萊神話系統。蓬萊也就自然成為中國東方神話的策源地。)

山海經》和《封禪書》中,都把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繪得活靈活現,於是便引得齊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險家到海中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據史籍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上三神山的傳說,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一個令世人嚮往的神仙世界,更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後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到這裡,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

注釋:蓬萊閣現行門票價格:單人85元/張,團體70元/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