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青少年環境論壇

首屆論壇

為氣候變暖開藥方

2月4日下午兩點半,在群山環抱的釜山市學生教育院二樓,中韓中學生分成5個組,圍繞國立釜慶大學校長朴孟彥、韓國新羅大學教授田炳日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法制教育全國工委會執行主任史根東作的關於氣候變化的原因影響、對應和可持續發展等一系列演講,展開了專題討論。
北京55中學生楊佩柔和她的十餘位同學分在了第4組,同組還有來自不同中學的十餘位韓國學生。由於語言障礙,大家最初有些拘謹,說句話都要臉紅。來自韓國蓮泉中學的指導老師金研希察覺後,馬上用一段自製的3分鐘氣候問題短片拉近了孩子們的距離:一個個反映因氣候變暖和人類過度開發導致地球生存環境惡化的鏡頭,讓兩國中學生看得觸目驚心。
金老師因勢利導,讓大家給出3個最佳解決方案。孩子的視角儘管天真,卻很有效。楊佩柔第一個舉起手:森林和植物可以有效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建議大家過生日那天種棵樹。另一位中國學生提出,節約用紙,這樣就能少砍樹。一位韓國男生也站起來說,我們應該開發更多的清潔能源和節能汽車,還要少開車,多乘公交,多走路。
隨後,在學校的節水活動中表現突出的楊佩柔和同學用英語分別介紹了各自參與的環保行動,韓國同學聚精會神地聽著,不住地點頭。
看到兩國中學生的交流多起來,金老師語重心長地說:“不要把解決氣候和環境問題推給科學家和政治家,每個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未來是你們的,希望你們從現在做起,從每一個細節做起,為保護環境出力。”
晚上,大會堂里,5個小組各自發布了研討結果,儘管結論五花八門,但目標只有一個:兩國中學生決定,為保護好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盡力。

撿拾垃圾清潔海濱

2月5日一早,晴空萬里。繫著橘黃和藍色圍巾的中韓少年來到著名的海雲台海水浴場。大家手拿環保袋,準備對看上去已經很乾淨的海灘來個雞蛋挑骨頭般的清潔。
此時,人群里出現了論壇舉辦者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國際交流中心主任助理、本屆論壇中方代表團團長洪桂梅,韓中青年交流協會會長李相烈,釜山市教育監薛東根等一行人的身影,連一向注重環保宣傳的釜山日報社社長金鐘烈也興沖沖地趕來。這些身披藍色紙質綬帶的成年人為了給孩子們做出表率,頂著寒風和孩子們一起走上海灘,低著頭、哈著腰,仔細在銀色沙灘上找尋起來。
前一晚做足了準備想大幹一場的楊佩柔很失望,因為整個海灘太乾淨了,與北京的一些景點相比,這裡就像是私家花園。最後“落網”的,只有為數不太多的菸頭、煙盒、小鐵釘等。
李相烈對記者說,我們舉辦此次論壇的初衷之一,是為青少年提供關於氣候變暖問題的討論機會,並提供將他們的想法和要求告訴社會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通過此次體驗環境保護活動,讓青少年們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同時讓社會各界真實地看到,兩國未來的主人翁已經開始身體力行地為保護環境出力。

奇蹟打動少年心

5日午後,瑟瑟寒風中,百餘位中學生來到位於釜山市中心的溫泉川邊,拜訪國會議員李珍福先生——他在釜山市任東萊區區長時,帶領政府與市民,成功地把過去的臭水溝溫泉川改造成了今天清流潺潺的休閒勝地。
儘管兩岸是繁密的居民區,高樓林立,但長達5公里的溫泉川宛如一條玉帶,四五米寬的河道中,碧波蕩漾,岸邊長滿了業已枯黃的蘆葦和比人還高的野草,置身其中,一派鄉野味道,全然不覺城市的擁擠與喧鬧。與其並行的是紅綠相間的腳踏車道和人行道,河邊還有籃球場、羽毛球場、健身園等,絡繹不絕的釜山市民在這裡散步、健身。
面對眼前活力四射的中韓青少年,李珍福先生高興地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奮鬥經歷。李珍福從小就生活在臭氣熏天的溫泉川邊。由於產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導致溫泉川的污染日益嚴重,中學時代的他甚感無能為力,但同時心裡藏起一個夢想——有朝一日親手還溫泉川以清潔與美麗。
李珍福告訴孩子們,1990年起,韓國開始正視由於經濟快速發展導致的環境惡化 問題。1997年起,時任區長的他帶領當地政府實施了溫泉川環境改善治理工程,在市民的大力支持下,該工程徹底改變了溫泉川的命運,這條曾世代養育了釜山人民的母親河重新造福當地百姓。
溫泉川和李珍福的故事在兩國中學生心中泛起了漣漪。站在清澈的溫泉川邊,未來的小主人們陷入沉思。在這些稚嫩的心靈深處,環境責任的意識已悄然植入,他們在思考,如何不再重複前人曾付出沉重代價的老路,而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

走進家庭體驗環保

論壇進行到第三天,中國學生期待已久的民宿活動開始了。主辦方希望通過融入韓國家庭的方式,為青少年們提供互相交流的機會。中學生們聽說韓國的垃圾分類做得非常好,也想入戶近距離學習垃圾分類的方法,把好的經驗帶回國。
6日一大早,50餘個韓國同學和他們的父母開車把中國學生一一接回家。記者跟隨北京北方交通大學附屬中學高二學生劉夢瑤,來到比她小兩歲的釜山仁智中學初二學生、15歲的吳效玟家。
放下行李,劉夢瑤就急切地想了解吳家的垃圾是如何分類的。吳效玟帶她來到陽台上,指著幾隻放在牆角的大紙箱子中的各式垃圾,用英語做起介紹。劉夢瑤認真聽著,默記在心。
看到兩個孩子像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樣有說不完的話,吳效玟的媽媽鄭瑛鳳女士很高興:“這是我們家第一次接待外國同學,機會難得。韓中兩國青少年趕上了幸福時代,可以近距離交流,增進了解和友誼。我要給中國孩子做好吃的,還要帶她逛街、遊覽。”
一晝夜的親密相處很快過去了,離別的時刻來到了,大廳里、大巴車上,唏噓聲一片。坐在大巴車上的北京55中學生李思麒身穿韓國“父母”給買的新衣裳,回想著剛剛經歷的溫馨,放聲大哭。車下的韓國同學和母親一邊抹眼淚,一邊走上車,和李思麒相擁而泣,難捨難分。
難忘的民宿活動轉瞬即逝,但韓國家庭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卻給中國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劉夢瑤說:“回到北京後,首先是自己要把垃圾分類堅持下去,同時也要說服家人和朋友一起養成這個好習慣。”
洪桂梅對記者表示,本次論壇拓展了兩國青少年的視野,培養了環境責任意識,達到了預期目的。李相烈則認為,為了韓中兩國的發展與友好,青少年交流非常重要,因為這關係著兩國美好的未來。

第二論壇

第二屆中韓青少年將在2010年8月21日在北京舉行,兩國參與論壇的第二批學生正以滿心的熱情籌備該工作。在論壇當天,中國學生們每人要獻出五分鐘的英文演講(配以他們親手製作的PPT演示文稿),進一步商討低碳社會建設的相關問題。
論壇由中國國際青年交流中心、韓中青年交流協會、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全國工委主辦,北京可持續發展教育協會協辦,中韓青少年以“低碳社會建設、中韓青少年在行動”為主題,暢談觀點、探討未來。中韓小夥伴還將結對入住北京民居,攜手參加王府井大街環保實踐,攀登八達嶺長城,觀雜技表演。
1、低碳生活,應對氣候變暖,中韓青少年的責任與行動;
2、低碳生活,應對氣候變暖,中韓青少年的責任與行動;
3、城市環境治理,中韓青少年的作用與使命;
4、保護生物多樣性,中韓青少年的建言與行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