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質量控制技術

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分離和測定,對藥材進行客觀、可靠、合理、有效的質量評價和質量控制,建立中藥的質量標準叫做中藥質量控制技術。

歷史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中,中醫學在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凝集了無數醫家的智慧結晶。歷代醫家以《黃帝內經》、《難經》、《本草綱目》、《傷害雜病論》、《金匱要略》等古代醫典的理論為指導,致力於臨床實踐,從正反兩方面取得直接經驗,並以之醫籍記述、師承授受的間接經驗結合起來,通過反覆實踐,逐步積累,達到心領神會的境地,從而產生出對理論問題的各種精闢見解,以及創造出診治某些病症的獨到經驗。這是歷代醫家取得學術成就的主要方法,也是中醫學術發揮咱的主要途徑。

現狀

中醫發展到今天,它已經逐步走向國際醫學領域。目前,影響中醫發展尤其是中醫藥的發展的中藥因素是中藥質量問題。由於中醫發揮療效的物質基礎是中藥的有效成分,而一味中藥中的有效成分可能是幾種,也可能是幾十種甚至更多。因此,目前中藥質量的評價和質量控制只有先解決複雜樣品的組分分析,才能建立其質量標準。

檢測技術方法

今年發展起來的包括高效液相色譜(HPLC)、氣相色譜(GC)、毛細管電泳(CE)等多種色譜聯用技術,它利用他們不同的分離效果,再結合計算機技術和色譜專家系統,把他們運用於中藥質量的檢驗中,完全可以滿足中藥樣品的分離要求,再使用紅外光譜,質譜-質譜的聯用技術,就可以完成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分離和測定,可以實現對藥材的真正客觀、可靠、合理、有效的質量評價和質量控制,建立中藥的質量標準,以推動我國中醫學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