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切診大全

《中華醫學切診大全》是2010年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譚同來。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譚同來 主編

出 版 社: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1-1

版 次:1

頁 數:715

字 數:556000

印刷時間:2010-1-1

開 本:大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37733748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切診是醫生用手觸按病人的動脈脈搏和觸按病人的肌膚、手足、胸腹、腧穴等部位,測知脈象變化及有關異常徵象,從而了解病變情況的診察方法。是中醫診斷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中醫I臨床技能的重要構成部分。然切診文獻浩如煙海,歷代醫賢著述頗多。我們本著“發皇古義,融匯新知;科學取捨,臨床實用。”的原則,編寫了《中華醫學切診大全》一書。

1.全書分兩部分。上編:脈診介紹脈象的形成與臨床意義,診脈、辨脈、審脈的方法,平脈、病脈、兼脈真髒脈的有關內容,外感病、疫病、五臟病、氣血津液病、經絡肢體病、婦科病、兒科病的脈診。下編:按診介紹按胸腹、按肌膚、按手足、按腧穴、按其他部位等內容。囊括病證94個,具有極強的臨床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2.分述脈象時,以【指下形態】、【比較鑑別】、【臨床主病】、【脈理分析】等項IN析。力求概念準確,鑑別瞭然,臨床實用,分析精當。

3.分述按診時,以【徵象】、【常見證候】、【分析】、【參考方劑】、【文獻選錄】等項闡析,其中腧穴以【取穴】、【解剖】、【診治】等項闡述。做到表述清楚,來源可考,運用可靠。

目錄

上編、脈診

第一章 脈學的起源、形成和發展

第一節 脈學的起源

一、脈法出自醫經家源於經絡檢查

二、脈法非一人所創診法繁多不一

(一)扁鵲脈法

(二)《內經》脈法

(三)仲景脈法

(四)倉公脈法

(五)華佗脈法

(六) 《四時經》與《脈法贊》脈法

第二節脈學的形成

第三節脈學的發展

第四節近代脈學的研究

一、脈診的理論研究

二、脈診的實驗研究

三、脈圖的臨床研究

第二章 脈診的原理與臨床意義

第一節 脈診的原理

一、氣、血與脈象

二、臟腑與脈象

三、經絡與脈象

第二節 影響脈象的因素

一、氣候因素

二、地域因素

三、時間因素

四、情緒因素

五、飲食因素

六、體質因素

第三節 脈診的意義

1闡明病機

2辨別病性

3確定病位

4指導用藥

5推斷預後

第三章 診脈的方法

一、診脈的部位

(一)十二經診法

(二)三部九候診法

(三)人迎寸口診法

(四)寸口、尺膚診法

(五)仲景三部診法

(六)寸口診法

(七)臍下動脈診法

二、診脈的時間

三、診脈的體位

四、診脈的指法

(一)常用指法

(二)輔助指法

五、診脈的要領

下編、按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