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腫瘤防治雜誌

中華腫瘤防治雜誌

雜誌系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誌之一,是由中國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華預防醫學會與山東腫瘤防治研究院共同主辦的腫瘤專業學術性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以從事腫瘤基礎研究與臨床工作者以及醫學院校師生為主要對象。中華腫瘤防治雜誌以傳播腫瘤科學研究的信息,營造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科學為本的學術導向,質量至上的采編原則;成就作者,服務讀者為辦刊宗旨。由《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全文收錄,被中國國家“九五”重點攻關項目“萬方數據網”、“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全文收錄。

基本信息

期刊介紹

中華腫瘤防治雜誌中華腫瘤防治雜誌

《中華腫瘤防治雜誌》 原《齊魯腫瘤雜誌》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山東省醫學科學院

主辦單位: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 中華預防醫學會

刊期:半月刊

開本:16開

創刊時間:1994-03-01

郵發代號:24-145

單價:8.00

定價:192.00

國內統一刊號:11-5456/R

國際標準刊號:1673-5269

獲獎情況

國家“雙效”期刊;中華預防醫學會優秀期刊;山東省優秀期刊

國外資料庫收錄:國際藥學文摘、套用力學評論

雜誌簡介

雜誌系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誌之一,是由中國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華預防醫學會與山東腫瘤防治研究院共同主辦的腫瘤專業學術性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以從事腫瘤基礎研究與臨床工作者以及醫學院校師生為主要對象。

讀者對象

以從事腫瘤學基礎理論研究、臨床研究工作者及醫學院校師生為主要讀者對象。

辦刊宗旨

中華腫瘤防治雜誌以傳播腫瘤科學研究的信息,營造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科學為本的學術導向,質量至上的采編原則;成就作者,服務讀者為辦刊宗旨。

收錄情況

被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為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誌優秀期刊。系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美國《化學文摘》(CA)來源期刊、俄羅斯“ABSTRACT JOURNALS”來源期刊和波蘭《哥白尼索引》(IC)來源期刊。由《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全文收錄,被中國國家“九五”重點攻關項目“萬方數據網”、“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全文收錄。

欄目設定

主要欄目:高端述評、前沿報導、流行病學·預防醫學、基礎·臨床研究、綜述·講座、短篇論著·病案報導、域外腫瘤信息研究轉載、動態·簡訊等。

投稿須知

1 文題

頂格書寫,力戒冗長,要簡明確切地反映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題目中儘量避免標點符號。

2 作者

文章署名作者均應具備作者資格:1)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對資料進行分析和解釋者;2)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的重要理論內容者;3)最終同意論文發表者。署名一般不宜超過6人,置於文題下頂格書寫。如果署名作者不是一個單位,必須在導言或相應的內容中說明文章所用資料的具體來源出處,避免用“我院(校、所等)”代過。集體署名的文章必須明確論文首席負責人。作者的署名及署名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不得在編排過程中再作更改。

3 摘要

論著性及綜述講座類稿件需中、英文摘要各1份,中、英文摘要的內容要一致。綜述及講座類文稿的摘要內容要涵概全文的主要內容(採用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4段式),包括綜述的主要目的、資料來源、綜述時所選擇的研究數目及這些研究是如何選擇的、提煉數據的規則及這些規則是如何套用的、數據綜合的最重要結果以及結論。均須寫成結構式摘要,且符合Medliine收錄的要求(200~300字)。摘要的主要內容(250~300字)有以下4要素。

3.1 目的 簡要說明研究或資料總結的目的,說明提出問題的緣由。

3.2 方法 簡要說明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設計、臨床資料截取的方法、觀察項目和數據的獲得以及統計學處理方法等。

3.3 結果 提煉出文章能說明結論的主要結果和主要發現,說明結果的置信值、統計學意義檢驗的確切值。

3.4 結論 通過自己研究的結果說明所研究內容的理論價值或套用價值,得出可推薦、推廣或應摒棄的結論。

4 關鍵字

論著性文章需標引3~6個關鍵字(請用主題詞標引關鍵字)。應針對文章所涉及的重點內容標引主題詞,請以最新版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Index Medicus》中的醫學主題詞表(MeSH)內所列的詞為準。中文譯名參照《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和《中醫藥主題詞表》,藥名參照《英漢漢英藥名辭彙》和最新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5 正文

5.1 層次與序號 儘量減少層次,一般是有標題內容才列序號(沒有標題的內容用自然段形式起始)。序號層次書寫方法如下:

1 △△△△(一級標題,頂格,占1行,標題後不用標點符號)。

1.1 △△△△(,頂格,占1行,標題後不用標點符號)。

1.1.1 △△△△(三級標題,頂格,標題後不用標點符號,空1個漢字接正文)。

1) △△△△:(子標題,空2個漢字,標題後用“:”接正文)。

5.2 表格和插圖 套用表或圖時應避免表、圖內容與文字說明內容重複。在列印文稿時,表格放在正文出現的位置,一律用“三線表”,主謂語要符合邏輯,位置正確。表內數字縱行要以小數點或±對齊,小數點後位數要一致。“-”代表陰性未發現,“空白”表示無此項或未測。圖另紙繪製附於文末,圖線條應均勻、清晰、光滑,圖面要整潔。以計算機製圖者應提供雷射列印圖樣。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圖下應有圖序、圖題、圖注。組織病理學照片一律用彩色照片,照片的背面要註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標出作者、圖序、圖題和上下方向。

5.3 醫學名詞及簡稱與略語 醫學名詞的使用以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醫學名詞》(科學出版社)為準,暫無審定公布者參照《英漢醫學辭彙》(人民衛生出版社)。藥物名稱以最新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為準。專業名詞、術語原則上應寫全稱,對一些已通用且文中反覆出現的簡稱或略語,應在首次出現時用全稱及括弧註明簡稱。文題一般不用簡稱或略語。

5.4 計量單位及數字 一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3100~3102-93)量或單位》書寫。在一個組合單位代號內,只用一條斜線,如mg/kg/d應寫為mg/(kg·d)或每天mg/kg。作為量詞的計數、計量(包括正負數、分數、小數、百分率等)和年、月、日時間均用阿拉伯數字多位數字的書寫實行“3分節法”,數字相乘表示面積或體積時,每數字後均寫單位,如3 cm×4 cm×5 cm,不應寫成3×4×5 cm或3×4×5 cm3。

5.5 統計學符號 統一按國家標準GB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中有關規定書寫,一律用斜體。書寫時需特別注意這些字母是英文還是希文、是大寫還是小寫、字母頂端的標記及上下角注等。

5.6 討論 應圍繞自己的研究資料展開討論,自己資料未涉及的內容應儘量減少羅列,避免寫成綜述或講座。

6 參考文獻

僅標註和列出作者親自閱讀過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書籍或刊物中的有關文獻,內部資料、非正式刊物登載的會議資料、課題鑑定資料均不能列為參考文獻。參考文獻用原來語種列出,日文漢字不應與我國漢字及簡化字混淆套用。參考文獻的編號按正文出現的先後順序連續排列,在文中相關部位文字的右上角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弧標註。文獻序號作正文敘述時,用與正文同號的數字並排。

作者必須對所引用的文獻仔細地與原文核對,因引用錯誤等引發的糾紛由作者自負其責。請嚴格按我刊格式以引用的先後順序將參考文獻排列於文末。論著稿件文獻不少於8條。

相關說明

稿件要求

投稿前最好先閱讀本刊,以便對本刊有基本的了解。尤其要注意以下問題。

1 作者和單位的中英文名字、所在地、郵編分別列於中英文題目之下,單位的英文名稱應是系統內認可的、符合規範的。

2 個人署名作者在2人(含2人)以上以及集體作者,應指定一位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應有簡短的中英文自傳:姓名、性別、學位、職稱、主攻研究方向,放在文稿第一頁的左下方。副高職稱以上的作者應有親筆簽名。

3 受資助的情況(資助單位、項目名稱、契約號)用中英文分別列於文稿左下方。

4 所有稿件都應有中英文摘要。一般科技論文的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作者應能使讀者通過閱讀摘要就能掌握該文的主要內容或數據。為便於國際讀者檢索並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英文摘要應比中文摘要更詳細。

5 每篇文章應標註中英文關鍵字各3~8個。

6 縮略語、簡稱、代號除了相鄰專業的讀者清楚外,在首次出現處必須寫出全稱並註明以下所用的簡稱。如新術語尚無合適的中文術語譯名可使用原文或譯名後加括弧註明原文。

7 用於表示科學計量和具有統計意義的數字要使用阿拉伯數字。

8 研究對象為人時,需註明試驗組、對照組受試者的來源、選擇標準及一般情況等。研究對象為試驗動物時需註明動物的名稱、種系、等級、數量、來源、性別、年齡、體重、飼養條件和健康狀況等。

9 藥品、試劑使用化學名,並註明劑量、單位、純度、批號、生產單位和生產時間。

10 儀器、設備應註明名稱、型號、規格、生產單位、精密度或誤差範圍。

11 圖和表格與文字的內容不要重複,圖、表應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就能理解圖意、表意。圖題和表題均應中英文對照。

12所引的參考文獻應僅限於作者親自閱讀過的。未公開發表或在非正式出版物上發表的著作如確有必要引用,可用圓括弧插入正文或在當頁地腳加注釋說明。原文作者若不超過3人應將作者姓名依次列出,中間用“,”隔開,3位以上作者則列出前3位,逗號後加“等”。

1、相關說明所列內容與投稿須知內容所述事實為類同,且在多個詞條以斷章取義的形式全部重複或部分重複出現,望用戶能仔細甄別其真實性。

2、參考資料和擴展閱讀為詞條內容的信息來源和內容的延伸閱讀,而一些專職的編輯百科詞條的機構和個人大量的在詞條正文中增加不相關和重複的內容以增加虛假參考資料和擴展閱讀的目的,請用戶能識別詞條信息的真實性,同時向期刊舉報不實信息的信息來源,以便於期刊能更健康的發展。

最新目錄

前沿報導/論著

(1901)重組腺病毒Rb94基因轉染對Hela細胞輻射敏感性的研究

李艷波 瞿全新 李進 張寧 王芹 付岳 姜恩海

流行病學研究/論著

(1905)EGF+61基因多態性與肝細胞肝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韓雙喜 吳德全

實驗研究/論著

(1910)(131)I-G250McAb治療荷人腎透明細胞癌裸鼠的實驗研究

張偉 陳聖福 吳榮佩 王永強 李曉飛

臨床基礎研究/論著

(1914)結直腸鋸齒狀病變伴浸潤癌及高級別上皮內腫瘤的臨床病理學觀察

徐升 王魯平 李琳 王瑾

(1920)乳腺浸潤性癌組織p27和Skp2及E-cad表達生物學意義的研究

付明傑 王燕霞 王華新 白艷 張眾 宋桂榮

(1924)肺癌患者外周血NKG2A和NKG2D表達及其臨床意義的研究

遠麗芳 蘇文 王艷峰 宋東 田志華 韓福才

(1929)肝癌組織Survivin和p-Akt及ER表達及其臨床意義分析

郭人花 王同杉 陳曉峰 黃祖瑚 束永前

(1933)膽管癌組織CIP2A和Survivin蛋白表達及其與預後相關性的探討

許鵬 黃強 劉臣海 謝放 邵峰

(1938)冷凍消融治療對胰腺癌患者細胞免疫功能影響的觀察

周剛 牛立志 邱大衛 何麗華 左建生 徐克成 王峰 黃麗雯 施娟娟

(1942)早期胃癌組織Ezrin和CD34表達及其臨床病理學意義的探討

許俊龍 張傑 李玉紅 張學東 賈愛華 任玉波

(1946)胃癌患者外周血CEA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徵相關性分析

劉羽 范立僑 李勇 檀碧波 趙群 郝英傑

(1948)直腸癌組織β-catenin和β-Trcp表達及其臨床意義的探討

李坤 侯憲芹 胡波 於晶功 孫海嬌 周長江

臨床套用研究/論著

(1953)男性乳腺癌病理分子亞型與預後的相關性分析

俞星飛 封偉亮 潘曉丹 倪建芬 楊紅健

(1956)手術切除肝內膽管細胞癌預後相關因素分析

李書紅 王俊 張金野 崔伯康 李昇平

(1960)內鏡超聲與螺鏇CT對直腸癌術前T分期價值的探討

姜利佳 朱麗明 周宏

(1963)替吉奧聯合順鉑方案一線治療晚期胃癌的臨床觀察

胡軍 吳克雄 周琴 李莉

短篇報導/論著

(1965)胃癌心包轉移致心包積血一例報告

趙立強 欒巍 莫雪松

(1967)脾原發性惡性淋巴瘤三例報告並文獻複習

張雲虹 劉復生

綜述·講座

(1969)熊果酸抗腫瘤作用分子機制的研究進展

趙志棟 高寧

(1973)CD68和CK20與大腸癌微轉移的研究進展

朱振宇 郭洪亮

(1976)基於蛋白質組學技術的腎癌標誌研究進展

田美娟 楊謹

獲獎情況

2005年我刊容或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首屆醫藥衛生優秀期刊二等獎、中華預防醫學會優秀期刊一等獎;編輯部容或中華預防醫學會優秀編輯部獎;編輯部左文述主任被評為中華預防醫學會先進工作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