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聯合聲明

中英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英語:Joint Decla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Question of Hong Kong),簡稱《中英聯合聲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就香港問題共同發表的一份聲明,於1984年12月19日由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與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在中國北京簽訂,當時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和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等也有在場見證;兩國政府在1985年5月27日互相交換批准書,並向聯合國秘書處登記,《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生效,也象徵歷時13年半之香港過渡時期的開始。

概況

中英聯合聲明中英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英文:The Joint Decla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Question of Hong Kong),簡稱《中英聯合聲明》(英文: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與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就香港問題共同發表的一份聲明,1984年12月19日於北京簽訂。

這份聲明指出:收回香港地區(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聲明也列出了中國對香港的基本方針,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中國政府會確保其社會主義制度不會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香港本身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維持“五十年不變”。這些基本政策,後來都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加以規定。

生效

聯合聲明於1985年5月27日中英雙方互換約文之時起生效,並向聯合國秘書長登記(Registration Number 23391;Volume Number 1399)

背景

中英聯合聲明中英聯合聲明

參見:香港回歸

清政府與英國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租借新界及其二百多個島嶼,期限為99年。在此之前,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清廷在1842年簽署了《南京條約》,香港島被割讓予英國;而九龍半島則於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後的1860年,因簽署了《北京條約》而割讓予英國。

自1898年至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之前,新界、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均受到英國統治。

於1980年代,中國為收回香港主權,與英國開始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歷時兩年,共22輪。談判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秘密磋商階段,從1982年9月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訪華至1983年6月,雙方主要就原則和程式問題進行幾輪會談,主要是關於香港主權歸屬和駐軍問題;第二個階段是正式會談階段,從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雙方就具體實質性問題進行會談,主要是關於未來香港實行的制度、香港過渡時期的安排問題等。

在談判桌上,中英雙方起先態度強硬,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認為“主權問題是不能夠談判的”,英方針對香港的發展問題曾建議“以主權換治權”方案,鄧小平則提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構想。最終,中英雙方都作出一定的讓步,達成一致共識。

簽署

趙紫陽和柴契爾夫人握手趙紫陽和柴契爾夫人握手

1984年9月26日,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草簽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和三個附屬檔案。

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聯合聲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西大廳正式簽署,現場聚集了百餘名記者。中方代表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國家主席李先念,英方代表首相柴契爾夫人、外交大臣傑弗里·豪和100餘位位香港各界人士等來賓相繼步入會場。

17時30分許,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和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分列大廳正方的長桌左右,鄧小平、李先念等人則站在長桌後方。隨後,趙紫陽和柴契爾夫人用在聲明上籤字蓋章,然後二人起身微笑握手,交換檔案,並再次握手。

簽字結束後,趙紫陽和柴契爾夫人代表雙方發表了講話,高度評價中英兩國通過和平談判順利地解決了香港問題:

“確保聯合聲明不受干擾地全面貫徹實施,是中英兩國的共同利益,也是我們雙方共同的責任。中國政府願繼續本著友好合作的精神,同英國政府一道,力促這一目標的實現。我們也希望廣大香港同胞和各界居民同心協力,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更加美好的未來作出貢獻。”——趙紫陽

“今天,總理先生和我簽署這項協定,顯示出我們多么堅定地對協定承擔了義務。 我保證,英國政府將盡其所能使這個協定成功。”——柴契爾夫人

講話結束後,全場氣氛活躍。鄧小平、李先念笑容滿面地走到柴契爾夫人面前,舉起香檳酒表示祝賀。與會的其他來賓也紛紛相互表示慶賀。

1997年7月1日,中國按照《中英聯合聲明》確定的日期,正式收回香港。

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滿意地回顧了兩國政府和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關係,一致認為通過協商妥善地解決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香港問題,有助於維持香港的繁榮與穩定,並有助於兩國關係在新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為此,經過兩國政府代表團的會談,同意聲明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收回香港地區(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以下稱香港)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聯合王國政府聲明:聯合王國政府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聯合王國政府聲明:自本聯合聲明生效之日起至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止的過渡時期內,聯合王國政府負責香港的行政管理,以維護和保持香港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給予合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聯合王國政府聲明:為求本聯合聲明得以有效執行,並保證一九九七年政權的順利交接,在本聯合聲明生效時成立中英聯合聯絡小組;聯合聯絡小組將根據本聯合聲明附屬檔案二的規定建立和履行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聯合王國政府聲明:關於香港土地契約和其他有關事項,將根據本聯合聲明附屬檔案三的規定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聯合王國政府同意,上述各項聲明和本聯合聲明的附屬檔案均將付諸實施。

本聯合聲明須經批准,並自互換批准書之日起生效。批准書應於一九八五年六月三十日前在北京互換。本聯合聲明及其附屬檔案具有同等約束力。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在北京簽訂,共兩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英文寫成,兩種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

趙紫陽(簽字)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代表

瑪格麗特·柴契爾(簽字)

評論

《聯合聲明》的簽署在英國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對於屬右翼保守黨的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竟會同意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鄧小平所提出的安排,不少人都意想不到。

然而,很多評論指出,英國在談判桌上的立場處於弱勢。香港並非一個軍事上可防護的地方,再加上大部分的食物供應來自中國內地的廣東省,在經濟上、乃至於雙方協定上,只移交新界給中國、保留香港島與九龍半島是不可行的。

亦有評論認為柴契爾夫人對中共的退讓,主要怕太強硬會令中共倒向當時有意和中共修好的蘇聯,影響美英等國在冷戰中的形勢。1982年蘇共總書記勃列日涅夫發表了塔什乾講話,向中共示好,而勃列日涅夫、安德列波夫、契爾年科連續三任蘇共總書記的葬禮上中共都派了總理級代表團,顯示中蘇關係有破凍的跡象。而1983年大韓航空客機被蘇聯戰機擊落後,蘇聯在西方一面倒指責下急於找出路,因此更有可能向中共示好。雖然中蘇之間仍有很多矛盾,但對美英等國來講,中蘇解凍會令冷戰格局朝向對西方不利的方向發展,尤其在80年代初,社會主義陣營相對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後壯大了,多了貝寧、馬達加斯加、安哥拉、衣索比亞、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民主高棉、阿富汗、尼加拉瓜、格瑞那達、索馬里、剛果、莫三比克等國家加入社會主義陣營,此時如果一昧對中共強硬會令社會主義陣營更加團結,影響美國聯中抗蘇的戰略。

在1980年代初期,香港市民在不能預見前景的情況下,對房地產市場有可能崩潰的恐懼導致整個香港經濟因而受到拖累。

在新界的土地租借爭拗也是一個問題。事實上,在1970年代晚期,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之時,最後商討的議題就是和土地與財產有關。

後續發展

爭議

參見:香港機場核心計畫

簽訂《中英聯合聲明》之後,中英聯合聯絡小組按照《聲明》內的附屬檔案二成立。

在《中英聯合聲明》中,中國承諾香港現行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維持“五十年不變”。可是,中英雙方就“現行”定義各持己見。中國認為“現行”指聲明簽署(1984年)時的狀態,即接收香港時(1997年)香港應該維持1984年的狀態保持不變。英國則認為香港由1984年起凍結直至主權移交,13年時間完全不發展並不可行。

因此聲明簽署後,不少觸及中國神經或影響香港將來的政制改革及基建發展中國都認為是違反聲明的。因此聲明簽署後,中國政府干預香港發展的情況屢見不鮮,例如興建香港國際機場。

“30周年聯合聲明成果檔案”

2014年中國總理李克強於6月16日啟程到訪英國,傳聞計畫借著與英方簽署多份總值逾2,300億港元的經濟協定之際,要求英方再簽署一份中英聯合聲明成果檔案,多位專家認為雙方將以《中英聯合聲明》簽訂30周年這一契機出台檔案,商討如何更有利於“一國兩制”在香港落實的問題。

前《基本法》草委、資深大律師李柱銘認為中國欲藉此利誘英國簽署同意現時香港的一國兩制方針運作良好,從而令國際社會不為香港發聲。

然而,最後雙方沒有發表傳聞中的30周年聯合聲明成果檔案。

餘波

簽訂中英聯合聲明之後,中英聯合聯絡小組按照聲明內的附屬檔案二成立。

解密

2014年12月30日,英國政府解密的1984年外交檔案顯示,在英國時任首相柴契爾夫人1984年12月訪華簽署香港回歸的《中英聯合聲明》前,英國政界已經在考慮如何藉此為英國爭取經濟利益。當時,英國政府有意安排商界代表隨柴契爾夫人訪華招商,但此想法遭到時任港督尤德的反對,擔心這樣會被認為“英國為商界利益出賣香港”。最終英國改為翌年3月才派商界團訪京。

根據相關規定,英國政府秘密檔案的保密期為30年,期滿後,這些檔案即可對外公布。30日解密的國家檔案檔案顯示,在柴契爾夫人赴中國的一個半月前,英國駐華使館寫信給英國外交部,建議柴契爾夫人向中國施加壓力,“在更為積極地參與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口號下,使英國企業能夠擁有對中國更大的出口和投資機會”。1984年11月14日,英國外交大臣傑弗里-豪同柴契爾夫人討論了英國商界領袖隨團訪華的可能性。但兩天后,時任港督尤德向英國外交部發來電報強調,英國應避免在香港留下“英國的商業利益是同北京達成香港協定的重要因素”的印象。

在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中,面對不同的中國領導人,英國採取了不同策略。柴契爾夫人1984年訪華前,英國外交部香港事務部提交的書面建議稱,此次訪問的目標是創造信任和友好的氛圍,使《中英聯合聲明》順利生效,“有很多問題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和中方討論,其中有一些很敏感,最好不要在最高級別會談中提及,以免被中方斷然拒絕”,“要避免刺激中國最高領導人,不要讓他們對我們的目標產生敵意”。文章稱,解密檔案顯示,英國方面認為時任中國領導人趙紫陽是個“實幹家”,“我們可以向他解釋我們對基本法和1997年後香港政府管理的看法”,“鄧小平是對香港事務擁有最終決定權的中國領導人,他並沒有參與所有的談判細節,但極為關注香港事務”。根據英國外交部的建議,柴契爾夫人在同鄧小平的會談中沒有提及英國對香港憲政和基本法的看法,而是在同趙紫陽的會談中提及。對此,趙紫陽用外交辭令回應說,他未準備就過渡期的香港憲政問題發表看法。

英國解密檔案在香港引起網民熱烈討論。在香港熱門網路論壇“香港討論區”,大部分人批評英國殖民香港一開始就是為了商業利益。網民“超耷巨聲”表示,一向以來,香港都是英國賺錢的工具,英國不會真心真意關心香港的民主或民生,香港只是英國妄想制衡中國的一個棋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