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氣象局

中山市氣象局

中山市氣象局,其前身是廣東沙朗農業氣候站,創建於1954年1月。1959年,改稱為中山縣氣象站。1981年,成立中山縣氣象局。1989年,成立中山市氣象局(台),由科級機構升格為處級機構,實行中山市人民政府和廣東省氣象局雙重領導的管理體制。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山市氣象局中山市氣象局
2002年6月5日,根據中山市編委中機編[2002]36號文《關於轉發廣東省氣象局〈關於印發〈中山市國家氣象系統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的通知》精神,中山市氣象局內設3個科室,即辦公室、業務科、行政執法辦公室以及3個直屬正科級事業單位,即中山市氣象台(中山市氣象預警信號發布中心)、中山市氣象服務中心、中山市防雷中心(中山市防雷設施檢測所)。
過去,該局設備簡陋,分析方法簡單,服務內容單一。在幾代氣象人的不懈努力和上級部門及中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山氣象事業取得可喜的成績:完成了氣象業務大樓建設,建立了氣象衛星綜合套用系統、中山市氣象信息網路系統、天氣預報電視製作系統、"121"氣象信息電話諮詢系統、氣象計算機服務終端、氣象信息自動傳真系統、自動氣象站網、衛星雲圖接收系統、熱帶氣鏇和暴雨預報系統,初步構建起我市現代化氣象業務體系。氣象服務也走向多元化,除做好政府決策的氣象參謀和向公眾提供日常預報服務,還開展氣象專業服務,以及防雷設施的設計、施工、檢測、監理服務等。該局同時具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全局在職幹部職工24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占用80%,其中,研究生學歷4人,本科學歷3人,大專學歷13人。
四十多年來,中山氣象事業一直奉行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為地方政府防災抗災決策服務,為廣大公眾服務的宗旨,為中山的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主要職責

1、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氣象事業發展規劃、計畫的制定及氣象業務建設的組織實施;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氣象設施建設項目的審查;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氣象活動進行指導、監督和行業管理。
2、組織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氣象探測資料的匯總、傳輸,依法保護氣象探測環境。
3、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氣象監測、預報管理工作,及時提出氣象災害防禦措施,並對重大氣象災害作出評估,為本級人民政府組織防禦氣象災害提供決策依據;管理本行政區域內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預警信號以及農業氣象預報、城市環境氣象預報、火險氣象等級預報等專業氣象預報的發布。

4、管理本行政區域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指導和組織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組織管理雷電災害防禦工作,貫徹執行《廣東省防禦雷電災害管理規定》,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防雷設施的設計審核、施工監督、竣工驗收和定期檢測、雷電災害調查及事故鑑定等工作。

5、負責向本級人民政府和同級有關部門提出利用、保護氣候資源和推廣套用氣候資源區劃等成果的建議;組織對氣候資源開發利用項目進行氣候可行性論證。

業務介紹

中山市氣象局的主要業務有:氣象探測、氣象資料加工處理、天氣預報、氣象防雷、氣象服務。目前我局在氣象探測、氣象通訊、氣象資料的加工處理以及氣象服務等多個領域有長足的進步。

1.氣象探測

過去我局主要採用人工觀測的手段獲取本地的氣象資料,我局在升華道西區辦事處側建有定點的多種要素觀測站,觀測內容包括氣溫、氣壓、地溫、雨量、蒸發量、日照、風向、風速等在內的多種氣象要素,此外我局還設有國家中山農業氣象觀測站,開展有關農作物的氣象觀測。
隨著我局的現代化建設的推進,我局的探測範圍不斷擴大,探測手段不斷提高,形成了覆蓋全市範圍的氣象自動觀測站網,目前我局除保留國家人工基準觀測站外,在全市範圍建立起十個自動觀測站,明年還將繼續擴大。此外我局還在城區建立了太陽輻射自動監測站,監測範圍從以前單純的氣象要素觀測逐漸向多方位的氣象環境要素擴展。
另外我局藉助現代化通訊網路,可快速得到全球範圍的觀測資料、全省和香港範圍的的中尺度探測資料,包括高解析度的衛星雲圖資料、5分鐘一次的覆蓋全省的都卜勒雷達資料、全省的氣象觀測自動站點的資料(珠三角地區平均20公里一個)以及全省的閃電定位資料。

2.氣象通訊系統

氣象通訊系統是開展氣象工作的基礎,天氣預報的製作離不開氣象通訊系統的建設。隨著通訊手段的提高,我局已由過去從電視、電台抄錄氣象資料來繪製天氣圖發展到目前全電腦自動收集資料、分析資料。通訊方式從最初撥接到64k的DDN線路登入省局內部網,到9210衛星通訊系統的建立,到VPN光纖網路的建立,我局的通訊手段在不到十年間發生了質的飛躍。目前我局主要的氣象通訊系統包括:VPN光纖網路、9210衛星通訊系統、X.25通訊網路,通過這三個網路我們架起了與全省各地級市、與廣州氣象中心、與國家氣象中心進行氣象資料交換的橋樑,通過這個橋樑我們可以獲取到全球的氣象高空、地面、海洋、專業等的氣象探測資料,全省的衛星、雷達探測網資料,世界各主要氣象中心及國家氣象中心的數值預報產品。

3.氣象資料加工處理

過去人工填圖、繪圖一直是天氣預報工作的最基本手段,隨著氣象現代化建設的推進,特別是9210工程的開展,天氣預報基本實現了衛星通訊、電腦自動收集、處理資料的無紙化氣象分析處理流程。此外,隨著氣象數值方程完善和高性能計算機的出現,氣象數值預報水平不斷提高,利用國家氣象中心、省級氣象中心以及世界氣象中心的數值預報產品和數值預報釋用產品,我們的天氣預報準確率逐漸提高,並將逐漸向定時、定量、定點、客觀化的天氣預報方向發展。
為了提高我們的本地天氣預報水平,我們開發了針對本地天氣的專家預報服務系統,包括:熱帶氣鏇服務系統、暴雨預報服務系統、環境氣象分析處理系統、城市預報預警系統等。今年年底我們還將與有關部門合作完成空氣品質預報系統、寒冷災害分析預測系統、可視化會商系統等。

4.氣象服務

過去我們向政府和公眾提供的僅僅是單純的天氣預報,目前我們服務手段逐漸現代化,服務範圍逐漸擴大,服務產品逐漸多樣化,"專、精、深、細、活"的專業氣象服務是氣象服務的目標。

氣象局地址

地址:中山市升華路6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