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級綜合性教育科學研究機構,其前身是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2011年8月4日,經教育部和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更名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11年11月11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成立大會在京召開。1977年泰州五七農場插隊,1978至1982年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學習,獲文學學士;1982年揚州師範學院任教;1984年至1986年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生學習,獲教育學碩士學位;1986年至2000年華東師範大學任教,期間,1989年評為講師,1992年評為副教授,1996年任華東師範大學公共教育學部主任,同年獲教育學博士學位,教授,1997年獲博士生導師資格。

科學研究

科研特色

1、是理論聯繫實際。第二個是求真務實。

2、研究趨向上更體現出國家利益、國家標準。

3、立足於全局性、全國性的要求,針對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借鑑西方的經驗,產生形成具有中國特色,能夠影響教育政策、影響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這樣的成果。

4、在研究方式上更加強調聯合創新、協同創新、聯合攻堅。

5、研究方法上,更加強調數據、證據、實驗、時政。我們成立了數據中心或者是數據平台,還有調研大隊,專門收集各地改革的經驗、基本的數據。

實驗區

為適應中國教育改革發展形勢的需要,整體推進區域性教育改革發展,探索具有中國特色區域發展模式,本著“院區共建,整體推進,科研引領,創截止2012年,中國教科院共設立杭州下城、成都青羊、大連金州新區、深圳南山、寧波鄞州、重慶九龍坡等六個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

在中國教科院和五區區委、區政府的有力領導下,在各區教育主管部門的精心培育下,在廣大校長和教師的積極參與和支持下,中國教科院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實驗區整體水平不斷上升,優勢和特色不斷彰顯,在全國範圍內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實踐證明,實驗區為我國區域推進教育改革提供了經驗和樣板,為區域之間聯動發展搭建了橋樑,為中國教科院科研發展開闢了新路徑。《光明日報》2010年11月10日專題報導了中國教科院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的經驗與做法。正如文章的編者按所說:“一個具有中國特色,以小區域帶動大區域,進而帶動全國教育的整體均衡、優質發展的區域推進教育改革的新模式已初見端倪並逐步成為引領國內區域教育改革發展的新亮點和創新品牌。”

實踐基地

北侖實踐基地全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推進教育現代化實踐基地,是中國首家區域推進教育現代化實踐基地。中國教育科學院和區政府簽定的《教育項目實驗合作協定(2011年———2015年)》實施一年以來,成效顯著。基於北侖教育的綜合水平,中國教科院將把北侖教育的均衡化、優質化、信息化、國際化作為“北侖實踐基地”的主要內容,組建“特色示範高中建設、名校長與名師發展學校、教育均衡優質水平監測、中外合作辦學領域拓展、智慧教育系統構建、教育現代化品牌提煉”等六個項目組,推動北侖率先高標準成為省教育現代化區。

學者培養

培養概況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是教育部直屬的科學研究機構。2003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開始招收國內訪問學者,同年12月,經原國家人事部批准研究院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004年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批准研究院單獨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

研究院訪問學者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堅持服務於院的中心工作,培養與使用相結合;堅持訪問學者導師和博士後專家團隊集體指導,集中力量做大事;堅持“公開招收,擇優錄取”的原則,公開、公平、公正地招收教育行政部門、國內高等院校、地方教育科研院所,以及中等職業學校和中國小等教育系統中富有教育實踐經驗的優秀人才。我院著重培養訪問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的實際科研能力,全面提升他們服務國家決策、推進理論創新、指導教育實踐的水平。

自招收訪問學者和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以來,研究院相繼培養和造就了一批註重實證研究、服務國家教育決策的科研工作者隊伍。截止到2012年,共有151名訪問學者順利結業,50名博士後研究人員圓滿出站。

訪問學者

袁振國,院長,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教育學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教育學、教育政策、教師教育等。

徐長發,黨委書記,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職業教育、勞動技術教育、公共管理等。

曾天山,副院長,教育學博士,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學理論和教育研究方法等。

高寶立,院長助理、《教育研究》雜誌社總編,教育學博士,編審。主要研究領域: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

於發友,院辦、黨辦主任,教育學博士,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教師教育、教育政策與管理、基礎教育等。

劉占蘭,教育學博士,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兒童科學學習與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幼稚園課程等。

劉貴華,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副主任,教育學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生態課堂、區域教育、教育管理等。

孫誠,管理學博士,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職成教育、人力資源開發、高等教育等。

畢誠,教育學博士,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中國教育史、文化與教育、教育與人力資源、科學教育、教育領導等。

吳霓,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學博士,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教育政策、區域及學校教育發展規劃、教育質量管理、農民工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教育、民辦教育研究等。

楊潤勇,科研處處長,教育學博士,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教育政策分析、教育管理等。

陳如平,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學博士,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教育領導與管理、教育科研管理等。

孟萬金,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學博士,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心理學、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英語教學等。

郝志軍,教育學博士,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課程與教學論、教育實驗、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等。

龔亞夫,全國政協委員,編審。主要研究領域:基礎英語教育、英語教育測評、第二語言習得等。

出版物

期刊

《教育史研究》、《教育文摘周報》、《中國德育》、《教育研究》、《中國特殊教育》、《新教育》、《教育決策參考》、《大學》(學術版)等。

圖書

《中國教育政策評論2011》、《論中國教育政策的轉變》、《教育新理念》、《教育解釋學》、《通向教育理想之路: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研究》、《教育科研的視野與方向》、《幼兒教育質量評價手冊》、《中國大學精神的歷史與省思》、《大學學術發展研究——基於生態的分析》、《基礎教育階段現代學校制度的理論與實驗研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重大理論成果》、《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重大歷史事件》、《管理實施ISO9000族標準的研究與實踐》、《臨析歷代碑帖叢書 漢石門頌》、《權力 理念 文化-俄羅斯現行課程政策研究》、《臨析歷代碑帖叢書 鄭文公碑》、《名家名碑書法解析叢書:漢曹全碑解析》等。

論文

《學前教育必須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職業人文教育論》、《職業教育大眾化與就業問題》、《中國的掃盲教育》、《普通高中辦學模式研究》、《對90年代我國幼兒教育界歷史使命的思考》、《我國16地區3—7歲兒童形態》、《機能、基本體育活動能力的調查報告》、《中國高等教育的未來與發展》、《關於當前農業中學性質問題的探討》、《當前工人教育的三個問題》、《教學理論應當是什麼》、《時代呼喚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師》、《教育改革實驗的理論研究進展》、《國小生語文能力整體發展實驗》、《關於特殊教育師資培訓的幾個問題》、《贊科夫和凱洛夫的教育思想有何不同》、《拜占廷的教育、《從心理學談“以識字教學為重點”的問題》、《怎樣以反對黨八股的精神編教材》、《新背景下我國教育管理體制政策調整問題研究》等。

報告

《深化農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報告》、《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教育狀況調研報告》、《中國學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實驗與推廣》、《我國當前十大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日本韓國教育考察報告》、《中國教育競爭力的國際比較研究》、《教育基本公共服務範圍論證報告》、《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報告》、《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與主要任務》、《關於高校領導貫徹落實的調研報告》、《高等學校績效評價報告》、《關於人大附中實施素質教育的調研報告》、《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研究報告》、《我國義務教育縣域均衡持續推進》、《關於我國義務教育辦學標準建設的研究報告》、《中國中國小教師發展水平報告(2010)》、《我國國小六年級學生學業成就調查報告》、《學前教育發展報告》、《教育質量國家標準比較研究報告》、《加強統籌協調促進教育公平》等。教育規劃綱要

現任領導

院長

袁振國,男,1959年生,江蘇泰州人,中共黨員,教授。現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1977年泰州五七農場插隊,1978至1982年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學習,獲文學學士;1982年揚州師範學院任教;1984年至1986年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生學習,獲教育學碩士學位;1986年至2000年華東師範大學任教,期間,1989年評為講師,1992年評為副教授,1996年任華東師範大學公共教育學部主任,同年獲教育學博士學位,教授,1997年獲博士生導師資格。1998年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系主任。2000年任教育部師範教育司副司長,2004年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副司長。2007年9月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

黨委書記

徐長發,男,1956年生,山東費縣人,中共黨員,研究員。現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

1982年1月畢業於山東大學經濟系,同年到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制度研究室工作;1991年9月任職業技術教育研究室副主任;1993年7月任教育科學出版社副總編,1995年7月任常務副社長;1995年12月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同時兼任教育科學出版社社長(至1999年6月)、音像出版社社長(至2003年9月)、《教育文摘周報》總編輯(至2003年9月);2002年9月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兼黨委副書記。2007年9月,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黨委書記。

副院長

田慧生,男,1965年生,甘肅人,中共黨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1981年至1988年,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系學習,獲教育學學士、碩士學位;1988年至1994年,西北師範大學教科所任教,期間,1988年至1991年西北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學習,1991年至1992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育學院(OISE)中加聯合培養教育學博士項目學習,1992年獲博士學位。1994年調入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工作,1995年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實驗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助理,2002年起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曾天山,男,1966年生,籍貫湖南,新疆出生,中共黨員,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1983年至1987年,新疆師範大學教育系學習,獲教育學學士學位;1987年至1990年,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研究生學習,獲教育學碩士學位;1990年至1996年,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系任教,1994年12月任副系主任,1995年6月評為副教授。期間,1992年至1995年,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學習,獲教育學博士學位。1996年至2000年,調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工作,任教育思想研究室副主任;2000年2月調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工作,同年4月任教育戰略規劃與政策研究室主任,10月晉升研究員;2003年9月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2007年至2010年,廈門大學博士後。2011年6月起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劉建豐,男,1961年生,福建省漳浦縣人,中共黨員,博士。現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1977年在江西省黃崗山綜合墾殖場插隊;1978年就讀於江西省宜春師範學校;1980年至1983年在江西省宜豐縣第一中學任教;1983年至1990年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獲教育學學士、碩士學位。1990年至2011年在教育部國際司(港澳台事務辦公室)工作,先後任港澳台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副處級、處級),期間:1996年至1997年在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做訪問學者,1999年至2003年任駐美國大使館教育處二秘、一秘,2003年至2006在國際司專家處工作。2008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學位。2011年8月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副書記

史習琳,女, 1961年8月出生,江西九江人,中共黨員,現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副書記。

1983年畢業於北京化工學院第二分院化學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1983年7月至1987年5月在北京燕山石化總公司向陽化工廠擔任技術員;1987年5月調入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1987年5月至1991年11月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擔任學術秘書;1991年12月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科研管理處副處長;2000年2月任人事處處長;2003年10月任所長辦公室主任;2009年6月任所辦公室主任兼黨委辦公室主任;2011年6月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黨委副書記。

信息系統

教育數據地圖信息系統 教育數據地圖信息系統

教育數據地圖信息系統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服務教育決策、 支持教育實踐、輔助教育科研的重要支撐部分。該系統旨在立足於國際和國內兩種視野,藉助地理信息系統特有的空間查詢和空間分析功能,對經濟、社會、人口、教育數據進行深入挖掘。該系統已經實現世界各個國家及國內自省至縣數據的全面復蓋。在此基礎上,系統打破了行政區劃的限制,能夠按照地域的功能和產業結構對數據進行重組和再分析。

(圖冊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