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5式班用機槍

中國95式班用機槍

中國95式班用機槍小口徑,槍彈重量小、初速高,在一般的步兵戰鬥距離內(小於400m)有足夠的殺傷力,該槍族於1997年作為解放軍駐港部隊的配用武器首次露面。

簡介

在負荷下可提高攜彈數量,在經過論證和試驗後,在1978年正式決定我國小口逕自動步槍採用5.8mm口徑。1987年,我國第一代小口徑步槍完成設計定型,命名為QBZ87式5.8mm自動步槍(簡稱87式 自動步槍),並開始少量試製,配發部隊試用和徵求意見。根據部隊試用所提的意見,87式自動步槍不能完全滿足軍方使用要求,因此在1989年軍方使用部門又提出研製第一代5.8mm小口徑班用槍族,並提出更高的戰技指標要求。

研製

中國95式班用機槍中國95式班用機槍

此次研製新槍匯集了工廠、院校、研究所和使用部門的科技人員所組成的聯合隊伍,經過6年時間的研製,新

型槍族中的自動步槍和輕機槍於1995年設計定型,分別命名為QBZ95式5.8mm自動步槍(簡稱95式自動步槍)和QBB95式5.8mm班用機槍(簡稱95式班用機槍)。在設計時,以班用機槍作為核心進行最佳化與指標控制,這為95式班用機槍帶來了優良的性能——在一定距離上單發射擊時精度高於88式狙擊步槍。

該槍族於1997年作為解放軍駐港部隊的配用武器首次露面,後來又增加了短槍管的QBZ95B短突擊步槍,這三種武器一般被簡稱為95式槍族。目前95式槍族及其他5.8mm口徑班用槍族已經裝備許多作戰部隊,不過還沒有全面替換81式槍族。

95式班用機槍在1997年香港回歸時展出了其早期型號,採用鉤狀拉機柄。後期型號採用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拉機柄樣式。

95現役版本,注意拉機柄樣式的變化95現役版本,注意拉機柄樣式的變化

技術參數

全槍重:3.95千克,有限射程:600米,自動方式: 導氣式,發射方式: 單發、半自動,供彈具容量:>100發

特點

95式槍族為無托結構,導氣式自動方式,機頭迴轉式閉鎖,可單、連發射擊,供彈具有30發塑膠彈匣和75發快裝彈鼓兩種,機械瞄準具為覘孔式照門。槍族內自動機構件完全通用,步槍與機槍之間通用件占很大比例。通用組件有機頭、機框、槍機、復進簧、擊發機、發射機、彈匣和彈鼓,以及帶槓桿緩衝裝置的槍托。通用件的比例高,這對生產和維修十分有利,槍族內不同型號間的主要區別在於槍管長度。

95式槍族採用導氣式活塞短行程使自動機獲取後坐能量,迴轉式機頭有3個閉鎖突筍,機頭與槍機框的連線以圓柱體進行,在此圓柱體上有一個連體的開閉鎖及前後運動的帶動凸起。開閉鎖作用面設計在凸起的頂部,後坐帶動面設計在凸起的根部。該設計不同於卡拉斯尼柯夫在機頭閉鎖支撐面的外圓上設立帶動凸起的思路,也不同於西方類似結構(如FNC)。

95式槍族機框上的開閉鎖螺鏇槽的設計藉助於M16的設計思路,在開鎖螺鏇面同直面之間設計一個平滑過渡的空間曲面,採用數控技術逐點編程銑削而成。為便於編程加工,在機體內圓柱體的展開圖上給出一個圓弧。這種過渡的結構使開鎖撞擊大為減少,提高了自動機動力特性。曲線槽前端設計了一個間隙,它可使機頭開鎖後藉助於火藥燃氣壓力先期後坐,實現預抽殼,又可使機頭同機體一樣具有一個後坐速度,減少了機體帶動機頭的撞擊能耗。

95式槍族的下機匣採用了鋁合金槽式結構,最佳化設計時分析了槍機自動機運動平穩、附加慣性力矩,在射擊中機匣所承受負荷也大幅度降低。一般槽式下機匣(以AK結構為典型)尾部有一堵固定“鋼牆”,是自動機到位撞擊體和上下機匣的連線體,也可作為緩衝裝置的支撐體。自動機拆裝時,必須在“鋼牆”前垂直移動,再平行脫離或進入機匣導軌。但95式槍族採用尾部開通式,用一個活動銷子與上機匣連線,上機匣尾部固定一個(軸固定)槓桿式自動緩衝器(連同緩衝器),自動機從導軌中直接平直抽出。

槍管內膛精鍛成形,並進行鍍鉻。槍管節套為合金鋼材料,但鋁合金下機匣與鋼製節套的連線方式沒有採用M16的整個圓周的全包容的方式,而是用節套下面的兩塊平板同槽式機匣兩個內側面相配,以兩個空心銷子固定起來。這些下機匣的新結構帶來的優點是結構緊湊,銷孔至端面是8.9mm(而56式衝鋒鎗“牆”厚為21.5mm),對全槍長、重量都會帶來好處:緩衝器位於可拆件上機匣,把上機匣取下後自動機可以平直抽出裝上使用方便,對槽式機匣是一個創造;緩衝器採用槓桿式,結構簡單,可以利用作用力臂不同把緩衝簧設計得體積很小。

95式槍族大量採用高強度的輕型材料以減輕重量,如下機匣為高硬鋁合金(熱模鍛造的毛坯),強度大,一個鋁質機匣重約300g,如果用鋼材生產則會重達860g,而經過電化學處理後的鋁質機匣表面硬度則達到HAR70以上。另外科研部門又開發了兩種新的工程塑膠,分別用在上下護木、上機匣及彈匣上。

95式槍族大量採用高強度的輕型材料以減輕重量。

主要性能

95式班用機槍瞄準界面95式班用機槍瞄準界面

可靠性是步兵武器的

重要性能,95式槍族在通過國家靶場的可靠性試驗時,自動步槍故障率在0.4~0.6‰之間,班用機槍在0.1‰左右。又例如在工廠驗收時,每挺班用機槍都需要用2發膛壓為3100~3400kg/cm2的強裝藥彈進行閉鎖機構的強度試驗,接著每挺機槍用1號導氣孔分別以單發、點射、連發的射擊方式,用73發普通彈(膛壓為2800kg/cm2)進行機構動作可行性射擊試驗。

耐用性也是關鍵的性能指標,95式槍族的鋼件採用化學複合成膜黑磷化處理,鋁合金零件用硬質陽極氧化處理,再加上上、下護手及上機匣等件採用工程塑膠,從海區使用試驗的結果看防腐能力有顯著的提高。

早期型號安裝刺刀早期型號安裝刺刀

95式槍族的瞄準裝置有傳統機械式、簡易夜瞄、可裝白光瞄準鏡及二代微光管的微光瞄準鏡,白光瞄準鏡的放大倍率為3倍,用於遠距離目標精確瞄準;微光瞄準鏡

的放大倍率也為3倍,可在夜間弱光條件下對200米以內的生動目標精確瞄準。兩種瞄準鏡通用於自動步槍和班用機槍,並能在槍身上快速裝卸。多用途刺刀綜合了砍削、剪下、銼削、開啟瓶口和磨刀等功能,既可用於自動步槍,也可用於班用機槍。

缺陷

受研製時認識和技術水平的限制,其擴展功能方式採取的是最簡單的連線座式,這種方式雖然結構簡單,但無法形成模組式功能,難以滿足部隊對功能多樣的需求。95步槍採用最簡單的連線座式,只能安裝瞄具、刺刀和榴彈發射器。

結構

95式槍族採用導氣式活塞短行程使自動機獲取後坐能量,迴轉式機頭有3個閉鎖突筍,機頭與槍機框的連線以圓柱體進行,在此圓柱體上有一個連體的開閉鎖及前後運動的帶動凸起。開閉鎖作用面設計在凸起的頂部,後坐帶動面設計在凸起的根部。該設計不同於卡拉斯尼柯夫在機頭閉鎖支撐面的外圓上設立帶動凸起的思路,也不同於西方類似結構(如FNC)。

95式槍族機框上的開閉鎖螺鏇槽的設計藉助於M16的設計思路,在開鎖螺鏇面同直面之間設計一個平滑過渡的空間曲面,採用數控技術逐點編程銑削而成。為便於編程加工,在機體內圓柱體的展開圖上給出一個圓弧。這種過渡的結構使開鎖撞擊大為減少,提高了自動機動力特性。曲線槽前端設計了一個間隙,它可使機頭開鎖後藉助於火藥燃氣壓力先期後坐,實現預抽殼,又可使機頭同機體一樣具有一個後坐速度,減少了機體帶動機頭的撞擊能耗。

95式槍族的下機匣採用了鋁合金槽式結構,最佳化設計時分析了槍機自動機運動平穩、附加慣性力矩,在射擊中機匣所承受負荷也大幅度降低。一般槽式下機匣(以AK結構為典型)尾部有一堵固定“鋼牆”,是自動機到位撞擊體和上下機匣的連線體,也可作為緩衝裝置的支撐體。自動機拆裝時,必須在“鋼牆”前垂直移動,再平行脫離或進入機匣導軌。但95式槍族採用尾部開通式,用一個活動銷子與上機匣連線,上機匣尾部固定一個(軸固定)槓桿式自動緩衝器(連同緩衝器),自動機從導軌中直接平直抽出。

槍管內膛精鍛成形,並進行鍍鉻。槍管節套為合金鋼材料,但鋁合金下機匣與鋼製節套的連線方式沒有採用M16的整個圓周的全包容的方式,而是用節套下面的兩塊平板同槽式機匣兩個內側面相配,以兩個空心銷子固定起來。這些下機匣的新結構帶來的優點是結構緊湊,銷孔至端面是8.9mm(而56式衝鋒鎗“牆”厚為21.5mm),對全槍長、重量都會帶來好處:緩衝器位於可拆件上機匣,把上機匣取下後自動機可以平直抽出裝上使用方便,對槽式機匣是一個創造;緩衝器採用槓桿式,結構簡單,可以利用作用力臂不同把緩衝簧設計得體積很小。

班用機槍

戰地2:

95式班用機槍——解放軍陣營基礎輕機槍(不需解鎖默認持有)

威力:中 精準度:低 後坐力:高 裝彈數:100 | 200

CSOL

反恐精英online中的QBB95即是作為輕機槍出現的,射速中等,威力稍低,一個彈夾也有75發子彈。

進行 生化模式時,這把槍因為準確性高於 M249,持槍跑動、換彈夾速度以及操控性更好,所以更適用於溜殭屍以及自衛固守反擊。在2009年的11月份更新中,更新了一把名為QBB95暴龍的QBB95國慶紀念版。 暴龍QBB95的子彈總量已經升到480發,每個彈夾可承載80發子彈,為生化模式增加了保障

世界著名機槍

機槍指全自動、可快速連續發射的槍械,通常分為輕機槍、重機槍、通用機槍和大口徑機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