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紀錄片史論

中國電視紀錄片史論

《中國電視紀錄片史論》是2005年6月1日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介紹了中國四個時期紀錄片的特點。

基本信息

平裝: 223頁 開本: 32開

內容簡介

《中國電視紀錄片史論》根據風格、類型、功能等彼此關聯映照的多種環境因素,把近50年的中國電視紀錄片分為四個不同時期。雖然各個時期都有各自的明顯特徵,相互之間卻也不乏勾連。在近50年的時間裡,中國紀錄片從政治化逐步演變到社會化,其間可以解讀、值得解讀的內容很多。不過,其發展的總的軌跡是一個從國家工具形態逐步演變為大眾媒介形態,從政治產品演變為文化產品,從國內走向國際,從民族走向世界,從個人行為走向社會行為的過程。

目錄

緒 論

——中國電視紀錄片史的一種解讀方式/1

第一篇 政治化紀錄片時期(1958-1977)/1

1 1958年:烙印/3

2 新聞紀錄片時代/5

3 定調:政治化主導/8

4 國家話語權/10

5 責任意識放大,主體意識缺失/13

6 題材集中雷同,風格老套單一/14

7 聲畫剝離/16

8 灌輸/19

9 放映環境混雜,傳播收效甚微/22

10 案例解讀之一:《收租院》/23

11 國際紀錄片與中國/27

第二篇 人文化紀錄片時期(1978-1992)/32

1 1978年:‘原動力/36

2 電視媒介的大眾化/38

3 第一次轉型:人文觀念的確立/40

4 技術因素與紀實語言/43

5 “民族精神”成為主題表征/46

6 群體化話語/48

7 多種樣式紛呈/52

8 系列化播出與角色換位/54

9 案例解讀之二:“地方台50分鐘”/56

10 案例解讀之三:《話說長江》/60

11 案例解讀之四:《望長城》 /64

12 國際紀錄片與中國/69

第三篇 平民化紀錄片時期(1993-1998)/74

1 1993年:分立/78

2 第二次轉型:百姓意識與平民視角/81

3 個人化話語/83

4 “人”成為主題表征/85

5 題材小型邊緣化/89

6 紀實成為主導/91

7 淡化觀念表達/93

8 虛化現實背景/96

9 回歸本性與國際化方向/98

10 群落現象與個人小作坊/lOO

11 民間創作群體/102

12 不同訴求之紀錄片欄目/105

13 紀錄片之“獨立”/108

14 案例解讀之五:康健寧/115

15 案例解讀之六:“紀錄片編輯室” /118

16 國際紀錄片與中國/123

第四篇 社會化紀錄片時期:(1999-2004)/131

1 2003年:歸一/141

2 第三次轉型:社會化的觀念/145

3 市場話語權/148

4 多元化的主題表征/150

5 紀錄片之大眾化/154

6 “作繭自縛”與“拿來主義” /158

7 新聞紀錄片:一個新亮點/163

8 關注現實:最富價值的一次回歸/169

9 “國際化”背景下之“市場化”/173

10 市場化運作之障礙/176

11 紀錄片欄目之市場化生存/181

12 製片人制度與模式化製作/185

13 紀錄片頻道之悲壯使命/188

14 市場之滋味/191

15 外國紀錄片機構落戶中國/196

16 國際紀錄片與中國/199

17 享受奢侈品

——案例解讀之七:《遷徙的鳥》(The Traveling Birds)/205

18 “把《資本論》拍成紀錄片”

——案例解讀之八:《公司》(The Corporation)/208

19 “把布希從白宮趕出去”

——案例解讀之九:《華氏9/11》(Fahrenheit 9/11)/211

結語:回歸與對應/214

參考文獻/218

後記/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