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行知協會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是教育部主管的國家一級社會團體,是非盈利性質的民間組織機構,於1985年9月5日在北京成立。 位於中國北京北三環中路46號。宗旨是開展陶行知教育理論的研究和實踐,推進和發展教育公益事業。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提倡中國近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奉獻精神和創造精神,培育和推廣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和先進經驗;積極探索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基本信息

協會簡介

研究會研究會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是教育部主管的國家一級社會團體,是非盈利性質的民間組織機構,於1985年9月5日在北京成立。位於中國北京北三環中路46號。宗旨是開展陶行知教育理論的研究和實踐,推進和發展教育公益事業。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提倡中國近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奉獻精神和創造精神,培育和推廣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和先進經驗;積極探索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分支機構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下設9個分支機構,分別是: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國小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學教育專業委員會、職業教育專業委員會、師範教育專業委員會、女學生教育專業委員會、民辦教育專業委員會、綜合教育改革專業委員會、陶行知紀念館(室)工作委員會。

主要成員

會長:朱小蔓(北京)(女)
常務副會長:韓邦彥(四川)楊東平(北京)
副會長:(按姓氏筆畫排序,共11名)
張秋儉(女)(北京)張貴亭(新疆)宋玉岫(山西)孟凡傑(黑龍江)周德藩(江蘇)周洪宇(湖北)
苟建麗(女)(四川)金林祥(上海)陶西平(北京)梅汝莉(女)(北京)潘心城(福建
秘書長:暫空
常務副秘書長:王鐵城(北京)
副秘書長:(按姓氏筆畫排序,共7名)
邊守正(河北)李意如(女)(北京)沈子華(上海)吳國通(北京)陳秀雲(女)(北京)徐春軒(北京)儲朝暉(北京)
辦公室主任:王鐵城(兼)
財務處副處長:曲淑平

主要成就

一、編輯出版了《陶行知全集》川版12卷集。基本收全了陶行知的各類著作近七百萬字的寶貴精神遺產。編輯印發了會刊《愛滿天下》165期,恢復《生活教育》,均發揮了宣傳、學習陶行知的積極作用。全國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民眾性的學陶師陶活動,刊印了各式學陶資料多種。
二、各地籌建了安徽歙縣、江蘇南京、上海寶山、重慶合川等較大的“陶行知紀念館”和行知園等共四個,分別由胡耀邦同志、江澤民同志、李鵬同志題寫了館名和園名。歙縣“陶行知紀念館”已被中宣部等部門列入全國第一批一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陶行知事跡展覽室和陶行知塑像遍及全國。
三、申請和承擔國家教育科研課題。“九五”課題的成果《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現代價值》,受到全國陶研工作者的歡迎。“十五”重點課題《陶行知教育思想與新世紀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分十二個專題,現正在全國175個單位進行實驗研究。
四、以陶為師,與時俱進,不斷推進農村教育改革,取得豐碩成果。安徽省原徽州地區(現黃山市)在全民學陶的過程中,並經過長期實驗研究,創造了“農科教結合”的新經驗,現已成為國家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方針。山西省柳林縣前元莊實驗學校實踐陶行知的大教育觀,創造了“三個一體”的經驗,辦活了一所學校,致富了一個村莊,帶動了一片,推廣到山西全省。此成功經驗先後得到李嵐清同志、溫家寶同志的重要批示,給予充分肯定,現正在向全國推廣。又在經濟水平不同地區總結、傳播了蘇州市的“科教興鎮”、四川省溫江縣和重慶市渝北區的“科教興縣(區)”,和黑龍江省呼蘭教育綜合改革的成功經驗。編輯了《科教興國的基礎工程》一書。
五、全面推動素質教育,成果喜人。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各地即開始學習和實踐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其中上海市閘北區和田路國小經過長期實驗,取得突出成果,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1999年,李嵐清同志在上海專門視察了這所學校,非常滿意,非常興奮,讚不絕口。中陶會於1993年11月即在江蘇省江陰市召開了國小素質教育現場研討會。會後,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導下,素質教育在全國中國小廣泛展開。素質教育初見成效的典型不斷湧現後,又先後在山西太原、四川成都、上海寶山等地多次舉行現場研討會,加以總結推動。陳至立同志為四川素質教育現場研討會親筆簽發了賀信,指出:“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在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已配合課改,運用“教學做合一”的方法論,深入課堂創建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會學習、能創新的教學新模式。
六、一直非常重視師範教育和教師教育工作。各地許多師範院校自編學陶教材,開設學陶選修課,受到師範生和接受培訓教育工作者普遍歡迎。以陶行知為楷模,在加強師資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推動師範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工作,中陶會先後在廣東、安徽、山西、四川、浙江、江蘇、黑龍江等省召開師範教育改革專題現場研討會。特別是在安徽的肥西師範、徽州師範和山西的太谷師範等學校專門交流了面向農村培養安心鄉村教育事業和多能一專以適應鄉村國小教育需要的師資的切實可行的實際經驗,為改革和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提供合格的師資保證,意義深遠。
七、以陶行知“生利主義”和大聯合的主張,促進職業教育正常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1996年11月,為貫徹“職業教育法”,以廣東白雲行知職業中學、深圳行知藝術職業學校等為現場,召開了“陶行知教育思想與職業教育研討會”,會後編印了《職業教育經驗文集》。在前一段職業教育滑坡時我們特總結和宣傳、推廣了江蘇省銅山縣張集職業高級中學堅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與時俱進,探索發展,辦好農村職業中學的寶貴經驗,產生積極影響。
八、除堅持每年正常活動外,我們於1986年10月18日、1991年10月18日和2001年10月18日,隆重舉行了紀念陶行知誕辰95周年、100周年和110周年紀念大會和高層座談會。江澤民同志在95周年紀念大會上發表了長篇重要講話,李瑞環同志等中央領導參加了100周年紀念大會,李嵐清同志為110周年紀念座談會發來了賀信。還先後三次舉辦了“陶行知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李鵬、李嵐清等中央領導為國際會議題了詞,對交流和推進世界各國研究陶行知活動產生了積極效果。
九、鑒於歷史原因的影響,要使陶研工作持續開展,必須要不斷培養新生力量。1996年開始,中陶會每年舉辦一次全國性中青年陶研骨幹培訓班,現已進行了八期,二千多人次參加培訓,受到教育。他們回到各地均成為地方的陶研骨幹,發揮著越來越明顯的積極作用。
十、陶研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現已有23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陶研會,有的省市和地區已形成陶研網路。全國的集體和個人會員數以萬計,實驗地區和學校上千個。為了總結經驗,表彰先進,樹立典型,中陶會已召開三次全國陶研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現正籌備舉行第四次表彰大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