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工

中國重工

中國重工全稱為: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mpany Limited),成立於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由中央管理。中國重工注入四大造船之後,2009年備考營業收入為446億元,占比僅為36.87%,其中非船業務占集團營業收入的比例不足3%。其中大船重工是我國規模最大的船舶製造企業之一,其2009年船舶產量為385.15萬載重噸,2009年底手持船舶訂單1897萬載重噸,根據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統計,大船重工2009年底手持船舶訂單位於全球第7位,中國第1位,2008年、2009年、2010年1-4月大船重工淨利潤分別為114665萬元、174408萬元、108268萬元。

基本信息

公司概況

英文全稱: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mpany Limited

註冊地址: 北京市 海淀區昆明湖南路72號

辦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昆明湖南路72號

所屬行業: 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

上市日期:2009-12-16

招股日期:2009-12-07

發 行 量:199500.00(萬股)

發 行 價:7.38(元)

首日開盤價:8.41(元)

上市推薦人: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主承銷商: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李長印

董 事 長:李長印

總 經 理: 孫波

董秘:郭同軍

介紹

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經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鞍山鋼鐵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

中國重工中國重工
技集團公司作為發起人,以發起設立方式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於2008年3月18日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登記註冊。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批覆,公司於2009年12月採取公開發行股票方式向社會公眾發行股份19.95億股。2009年12月16日,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上市發行完成後公司總股本為66.51億股,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持有65.13%的公司股份。 根據現代企業制度和資本市場的法律法規,公司建立了較為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治理結構。公司總部設有8個職能部門對28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的研發、生產經營、財務、投資、資本運營等業務進行對口管理,並按照證券主管部門的法規要求,設立了專門機構統一管理投資者關係工作、信息披露等業務,與資本市場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

截至2010年6月30日,公司總資產達422.79億元,所有者權益為216.12億元。2010上半年,公司營業利潤為9.53億元,同比增長45.45%;利潤總額為9.80億元,同比增長17.4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97億元,同比增長15.92%。

發展

5月24日,中國大型造船企業——中國重工發布公告,稱接到控股股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的書面通知,其正在籌劃與本公司相關的重大事項,涉及軍工重大裝備總裝業務,而這一資產重組也“屬境內資本市場重大無先例事項”。

但目前,這一資產騰挪仍需向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及國有資產管理等部門諮詢論證,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事實上,對於中國重工而言,母公司欲將軍品資產注入其業務板塊並不陌生,而在此前的數年裡,來自不同的軍工企業都曾嘗試將旗下利潤可觀的軍工資產進行整合,但受各種限制監管因素,進展不大。

針對本次中國重工的“軍工資產證券化”,中國產業洞察網《2013-2017年中國造船行業投資價值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部分內容顯示,作為“資產屬性相對敏感的軍工企業,(軍工)資產整合除了要獲得一般國資企業監管部門的許可外,還要獲得其他相關部門的批覆,最終能不能成行,上層的表態以及政策是最關鍵的,關鍵在於能否找到最好的平衡。

公司簡介

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經國資委批准,由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作為主發起人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的上市公司之一。經營範圍是船舶配套產品設計、製造、銷售和租賃,船舶配套技術開發和服務等。公司於2008年3月18日在國家工商管理局註冊登記並領取法人營業執照,註冊地在北京市海淀區昆明湖南路72號。

投資亮點

(1)重工裝備龍頭:公司是中船重工集團的上市旗艦,是國內研發生產體系最完整、產品門類最齊全的船舶配套設備製造企業,是國內海軍艦船裝備的主要研製和供應商,業務貫穿整個船舶配套業的價值鏈,主營業務包括船用動力及部件、船用輔機和運輸設備及其他三個業務板塊。2009年末手持契約金額275.40億元,2010年6月末手持契約272.3億元。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2)船舶全產業鏈:2010年9月擬以6.93元/股定向增發251632萬股,以受讓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青島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94.85%股權、山海關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在原有業務基礎上,新增船舶製造、船舶修理、海洋工程裝備等業務,形成船舶製造、船舶配套、海洋工程裝備和能源交通裝備及其他五大業務板塊,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的造修船及船舶裝備製造企業之一,業務拓展至整個船舶產業鏈。交易完成後,初步預測,2010年、2011年公司備考淨利潤分別為422076萬元、444565萬元。

(3)大船重工:2009年度,目標資產的造船完工量合計達到528.4萬載重噸,占全國造船完工量的14.9%;截止2009年底,目標資產的手持船舶訂單量為2689.17萬載重噸,占全國手持船舶訂單總量的12.8%。2009年,目標資產修理船舶合計387艘,改裝船舶7艘,產值合計達到30.23億元;2008年修理282艘,改裝船舶12艘,產值合計30.33億元,約占全國修船產值的6%。其中大船重工是我國規模最大的船舶製造企業之一,其2009年船舶產量為385.15萬載重噸,2009年底手持船舶訂單1897萬載重噸,根據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統計,大船重工2009年底手持船舶訂單位於全球第7位,中國第1位,2008年、2009年、2010年1-4月大船重工淨利潤分別為114665萬元、174408萬元、108268萬元。

(4)資產注入預期:2009年中船重工集團營業收入1211億元,其中民船業務占比約30%,軍品業務約占比20%,海洋工程占比約10%,風電、核電、採煤裝備、生物能源、新材料等非船業務占比約40%。中國重工注入四大造船之後,2009年備考營業收入為446億元,占比僅為36.87%,其中非船業務占集團營業收入的比例不足3%。可見,包含風電、核電、採煤裝備、生物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內的非船業務,未來仍存注入空間。

(5)船用動力及部件業務:公司是國內少數幾家能夠配套生產全部船用柴油機關鍵部件(包括曲軸、增壓器、燃油噴射系統等)及柴油機整機的公司之一,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08年公司低速船用柴油機、大功率中速柴油機(4000馬力以上)分別占國產同類設備42.45%、50.70%的市場份額。同時,公司是具備超大型螺鏇槳設計和生產能力的企業,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08年公司大型螺鏇槳(配備在5萬噸級以上船舶)占國產同級別產品37.23%的市場份額。

(6)船用輔機業務:公司在甲板機械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獨持的優勢,為國內三大主力船型中最大噸位的船舶,包括30萬噸VLCC、17.5萬噸散貨船和8530TEU貨櫃船提供甲板機械產品。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08年本公司錨絞機、克令吊、舵機分別占國產同類設備38.19%、48.85%、11.62%的市場份額。公司在船用閥門、船用自動化導航系統、電子管理控制系統等產品的設計和製造方面擁有多項專利技術,在國內同行業中處於領先水平。

(7)軍民產業結合優勢:公司是國內海軍艦船裝備的主要研製和供應商,在艦載武器裝備關鍵技術、艦船用配套產品技術方面擁有大量高質量科技成果和自主核心技術,同時,許多技術、設施等具有較強的軍民兩用性,軍工業務收入2006至2008年複合增長率高達50.6%,2009年軍品收入達20.48億元。公司一直以來堅持軍民結合、優勢互補的原則,充分利用軍工技術、設施和人才優勢開發軍民兩用技術,培育和發展高技術產業,充分利用設備設施的通用性以及較強的加工製造能力,實現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套用,不斷拓展民品市場領域。

(8)新能源裝備:2006至2008年,公司風電業務收入的年複合增長率已達67.0%,風電齒輪箱市場占有率已躍居全國第二,其中2兆瓦以上占據國內第一。2008年,公司風電齒輪箱產品產量為113萬千瓦,根據中國風能協會《2008中國風電發展報告》的統計數據,占全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15.60%的市場份額。核電方面,核級應急發電機組和水處理裝備是國內唯一供應商,中國重工目前已經簽署和完成的契約金額合計已達8.5億元。

(9)主要產品產能:公司現有低速柴油機產能為120台/130萬千瓦,中速柴油機能為300台/70萬千瓦,09年度公司產品產量為:低速柴油機125台/131萬千瓦、中速柴油機419台/73.7萬千瓦、齒輪箱4123台、低速機曲軸50根、配備5萬噸級以上船舶的大型螺鏇槳6428噸、錨絞機1600台、克令吊291台、舵機183台、鐵路貨車1265輛;2010年1-6月產品產量為:柴油機完工200台/104.2萬千瓦,螺鏇槳完工170支/3998噸,低速機曲軸完工21根。

歷史沿革

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經 國資委《關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民船業務重組改制並境內上市的批覆》(國資改革25號)、《關於設立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批覆》(國資改革260號)批准,由中船重工集團作為主發起人聯合鞍鋼集團和航天科技集團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82年5月,根據《國務院關於成立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的通知》(國發81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在原第六機械工業部直屬企事業單位和交通部所屬的15個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成立,是國務院直接領導的正部級行政性總公司。1999年7月,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軍工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經《國務院關於組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有關問題的批覆》(國函60號)批准,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成立,為中央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 中船重工集團是我國規模最大的造修船及船舶配套集團之一,主要經營和管理46個二級企業、28個科研院所,分布在全國20多個省市。

領導介紹

李長印 黨組書記 總經理

黨組書記、總經理。1951年出生,畢業於西北電訊工程學院。歷任江雲機械廠技術員、車間副主任、車間主任、廠長, 重慶船舶工業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西安東風儀表廠廠長,西安船舶設備工業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黨組書記、總經理,華雷機械電子集團總經理。1999年7月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紀檢組組長,2001年10月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

張必貽 黨組成員 副總經理 總會計師

黨組成員、副總經理。1953年出生,畢業於 廈門大學。歷任六機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香港華聯船舶有限公司會計師、高級會計師,北京長城無線電廠車間副主任,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財務局副處長、處長、局長助理、副局長。1999年7月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李國安 黨組成員 副總經理

黨組成員、副總經理。1952年出生,畢業於華中工學院。歷任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第七0一所副科長、室主任、黨委副書記、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第七研究院院長助理兼科技部主任、副院長、黨組成員。2000年9月任第七研究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2001年10月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董強 黨組成員 副總經理

黨組成員、副總經理。1958年出生,畢業於 大連工學院。歷任大連造船廠技術員、車間技術組副組長。大連造船新廠車間技術組副組長、組長、車間副主任、生產處副處長、車間主任、廠長助理、副廠長。其中,1997年9月至1998年7月期間,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2000年8月任大連新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2001年10月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吳強 黨組成員 副總經理

黨組成員、副總經理。1957年出生,碩士研究生,畢業於 武漢水運工程學院船舶流體力學專業。歷任武漢水運工程學院船海系助教,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綜合計畫局規劃一處副處長、處長,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規劃發展部副主任、主任。

邵開文 黨組成員 副總經理

黨組成員、副總經理。1957年出生,大學本科學歷,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力工程專業。歷任第七0一研究所三室副主任、第七0一研究所上海分部主任、第七0一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軍工部主任、第七研究院院長(法人代表)兼黨組副書記、中船重工軍品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法人代表)。

錢建平 黨組成員 副總經理

黨組成員,副總經理。1961年3月出生,本科學歷,1983年7月畢業於 南京工學院水聲工程專業(本科), 1993年12月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魚雷自導專業(碩士)。1983年8月參加工作,198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第七〇五研究所六室副主任、主任,一部主任,副所長、代所長、所長;西安船舶設備工業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華雷機械電子集團總經理。2006年11月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朱振生 黨組成員 紀檢組長 總法律顧問

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1950年出生,1982年畢業於 河北大學經濟系,同年9月到中央紀委第二紀檢室工作。1985年8月至1992年12月,先後任中央紀委第二紀檢室副處級檢查員、副處長、處長;1993年1月至2006年11月,先後任中紀委監察部執法監察室處長、副主任、主任。2006年11月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