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集刊

今年,根據大家意見,又出版這本《集刊》,發表各位委員的學術論文。 今年初,中共中央下發《關於進一步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對哲學社會科學的作用給予充分估價和高度重視,我們受到鼓舞,出版這本《集刊》,就是想為貫徹中央《意見》貢獻微薄的力量。 本集刊共收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的文章31篇。

內容介紹

1998年,李鐵映同志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提議設立院學術委員會,至今已經六年。六年來,院學術委員會舉行了若干次學術交流活動,在全國不同地區進行過多項學術考察。今年,根據大家意見,又出版這本《集刊》,發表各位委員的學術論文。計畫今後每年出一本。
自然科學研究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自然界;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研究人類社會和人類所創造的文明,哲學則是兩種科學的概括和總結,通常被歸入後一類,統稱為哲學社會科學。如所周知,兩者都很重要。人類要發展,社會要進步,這兩種科學必須比翼齊飛,相偕前進。一隻翅膀強健,一隻翅膀疲弱,甚至只有一隻翅膀,那是不能飛高飛遠的。今年初,中共中央下發《關於進一步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對哲學社會科學的作用給予充分估價和高度重視,我們受到鼓舞,出版這本《集刊》,就是想為貫徹中央《意見》貢獻微薄的力量。
歷史和現實都證明,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需要堅決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在學術研究中,學者之間發生這樣、那樣的歧異是正常的、必然的。這些歧異,可能是正確和謬誤之爭,也可能是全面性和片面性之爭,還可能各有所見,各有所長,是一種片面性和另一種片面性之爭。正確一方的論點中可能包含著謬誤因素,謬誤一方的論點中也可能包含著可予吸收的合理成分。通過“爭鳴”,讓不同意見、觀點、學派之間,相摩相盪,相融相拒,切磋、辯難,批評、反批評,人們對真理的認識會愈全面,愈深入,愈豐富,相關的學科就會得到推進和發展。我們出版這本《集刊》,也是想為貫徹“雙百”方針貢獻一點微薄的力量。
科學研究的大忌是陳舊、重複、炒冷飯,言人之所已言。人類社會不斷發展,人類所創造的文明也在不斷發展,哲學社會科學要解釋不斷出現的新事物、新現象,回答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提出新思考、新處方;即使是舊事物、舊現象、舊問題,隨著新資料的發現,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或認識角度的變異,也要不斷開掘,提出新敘述、新說明,努力使之更加接近於客觀真理或歷史本相。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不斷號召“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積極推進理論創新”,這些意見,都完全符合時代要求和學術發展規律,本《集刊》將努力貫徹這些意見,力爭多發表一些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功力紮實,對相關學科有推進意義的“創新”之作。在文風上,我們將提倡嚴謹、樸實、流暢,符合國際公認的學術規範。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匯聚了本院幾十個學科的幾十名資深專家,收在這本《集刊》中的文章都是他們最近的研究成果,倉促編成,多有不足,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本集刊共收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的文章31篇。楊天石、楊聖明、裘元倫、陳筠泉以及董文柱同志參加了編輯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