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漢語文學史

中國現代漢語文學史

《中國現代漢語文學史》是2010年8月1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國現代漢語文學史(第2版)》內容簡介:現在覺得時間越過越快。初版時寫下21世紀文學幾個字尚覺得新,再版時發現,21世紀第一個十年倏忽而逝。不斷記錄延伸著的中國現代漢語文學,是我們這個學科的宿命。因此,再版本第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把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文學全部寫入文學史,為此《中國現代漢語文學史(第2版)》重寫了47章即21世紀文學,吸收了學術界相關的研究成果。《中國現代漢語文學史(第2版)》研究對象截止於2009年。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中國現代漢語文學史(第2版)》是用全新的現代漢語文學史觀念撰寫的一部中國現代、當代文學通史,含現行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史兩門課程,史料翔實,論述到位。

第二版除了訂正訛誤外,還增刪部分內容,對一些欄目內容作了相應調整。具體來說,《中國現代漢語文學史(第2版)》有如下特點:

中國現代漢語文學史的概念,解決了中國現代、當代文學史命名的合法性問題。

人文性、審美性、現代漢語文學性三者統一的文學史新標準,把1898年到2009年的中國文學分為先導期(1898-1916)、成形期(1917-1927)、成熟期(1928-1949)、轉型期(1949-1976)、繁榮期(1976-1989)、多元期(1989-2009)。

引入最新研究成果。在對大家名家做結論時沒有一味拔高,而是同時保留一種質疑的眼光。將各家之言、論爭以“重要命題”方式收錄列出,便於讀者做出自己的判斷。重估、強調了一些本應但尚未給予足夠重視的作家作品。

下限時延至2009年,內容更切近時代,廣度也有拓寬。比如納入網路文學、影視文學、歌詞文學、手機文學(少量)、旅外華人現代漢語文學等。

體例上體現了教材特色,便於實際教學使用。章後附有閱讀書目、本章涉及的重要命題之研究現狀與歷史分期論點、本章內容所涉之有重要價值的研究文獻、本章所涉內容之思考題等。

目錄

導論

第一編 中國現代漢語文學先導期(1898-1916)

第二編 中國現代漢語文學成形期(1917-1927)

第三編 中國現代漢語文學成熟期(1928-1949)

第四編 中國現代漢語文學轉型期(1949-1976)

第五編 中國現代漢語文學繁榮期(1976-1989)

第六編 中國現代漢語文學多元期(1989-2009)

初版後記

再版後記

序言

現在覺得時間越過越快。初版時寫下21世紀文學幾個字尚覺得新,再版時發現,21世紀第一個十年倏忽而逝。不斷記錄延伸著的中國現代漢語文學,是我們這個學科的宿命。因此,再版本第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把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文學全部寫入文學史,為此本書重寫了47章即21世紀文學,吸收了學術界相關的研究成果。本書研究對象截止於2009年。

第二個變化,是適應當下教育改革的需要。隨著電子技術引入教學,多媒體課件成為教學必備。多媒體課件使用不意味著丟棄了人文教學精神,同時好處多多。一是利於學生學習,便於把書讀薄且理解記憶;二是便於編撰寫者清理自己的思路層次與輕重比例;三是利於教學節奏的掌握並計畫教學;四是節約板書的時間。

由於課件製作與21世紀文學的擴寫,增加了成本與篇幅,所以其餘49章分別有所刪寫(7、14章除外)。根據初版使用情況及學界同人建議,對相關章節有所修改,對新的研究成果有所吸收。為了控制定價,上下冊合為一冊。這些都是再版的第三個變化。

由於少數作者已不再從事本專業的教學科研,因此對相關章節編寫人員作了調整,這些章節由新作者作了重寫。這是第四個變化。

此外,對初版誤植等處,再三作了校訂。

再版的寫作分工如下。

全書編寫大綱,導論,後記,各編、章、節前的導言,第3、9、12、23章,由曹萬生撰寫;第1、2、8章,由譚光輝撰寫;第4章,由劉莉撰寫;第5、7、10、14章,由鄧利撰寫;第6、13、26章,由王方撰寫;第11、16、18章,由唐小林撰寫;第15章,由程麗蓉撰寫;第17、19章,第27章第1-6節,第37章第4節,由張志雲撰寫;第20、21、22章,由劉永麗撰寫;第24章,由段從學撰寫;第25章,第32章第1、2節,由陳嘯撰寫;第27章第7節,第32章第3節,第42章,第46章第3節,第47章第5節,由張瑩撰寫;第40章由周逢琴撰寫;第46章第1節由王啟凡撰寫;第28、33、34章,第50章1-3節,由李亞東撰寫;第29章第1-4節由劉雲生撰寫;第29章第5-7節由汪雙英撰寫;第30章,由陽海洪撰寫;第31章,由鄭翔撰寫;第35、38、39、43章,由李琴撰寫;第36章,第47章第1-3節,第48、49章,由張文娜撰寫;第41章,第46章第2節,由袁莉撰寫;第37章第1-3、5-6節,第44章,由白浩撰寫;第45章,第47章第4節,由楊四平撰寫;第47章第6節,由余權撰寫;第50章第4節,由徐江撰寫;張志雲加寫了11章的相關內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