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作家與尼采

中國現代作家與尼采

《中國現代作家與尼采》是2009年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懷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集中清理中國現代作家接受尼采思想的具體史實與源流,並探討這一文學史與思

中國現代作家與尼采中國現代作家與尼采

想史事件的基本規律。借鑑尼采思想資源已成了中國文學界進入現代性思考的重要一環。中國現代作家熱心解讀尼采學說,翻譯尼采著作,模仿尼采式書寫,在接受尼采的目的與動機、策略與方式方面又昭示出他們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感時憂國意識與“拿來主義”精神。

目錄

序言

緒論

一、本課題的研究價值

二、本課題研究現狀與本書的創新

三、相關問題說明

上編

第一章 五四時期中國作家與尼采

第一節 概述

一、創造社與尼采

二、文學研究會與尼采

三、其他作家與尼采

第二節 魯迅——“中國的尼采”

一、魯迅的尼采情結

二、魯迅的尼采闡釋

三、魯迅的尼采書寫

第三節 郭沫若、郁達夫——尼采的歌者

一、郭沫若:向“匪徒”尼采三呼“萬歲”

二、郁達夫:替“薄命尼采”寫“小說”

第四節 茅盾、冰心——尼采的“刺”客

一、茅盾:尼采的批判性闡釋者

二、冰心:尼采的反諷式書寫人

第二章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之交中國作家與尼采

第一節 概述

一、語絲社、狂飆社與尼采

二、其他作家與尼采

第二節 林語堂——《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模仿者

一、林語堂的尼采情結

二、林語堂的尼采書寫

第三節 高長虹——“中國的查拉圖斯屈拉這樣說的創作者”

一、高長虹的尼采情結

二、高長虹的尼采書寫

第三章 抗戰時期中國作家與尼采

第一節 概述

一、戰國策派與尼采

二、其他作家與尼采

第二節 陳銓——尼采思想的宣傳員

一、陳銓的尼采闡釋

二、陳銓的尼采書寫

下編

第四章 中國現代作家接受尼采的目的

第一節 思想啟蒙的助推器

一、魯迅藉助尼采學說進行思想啟蒙

二、五四作家藉助尼采學說推動思想啟蒙

三、戰國策派藉助尼采學說推動思想啟蒙

第二節 文學轉型的動力線

一、魯迅藉助尼采思想提倡新“詩”論

二、五四作家借重尼采思想推動“新文學”之思

三、戰國策派藉助尼采思想再提“新文學”主張

第五章 中國現代作家接受尼采的效果

第一節 思想啟蒙層面的雙刃劍效應

一、尼采學說對現代中國思想啟蒙的積極影響

二、尼采學說對現代中國思想啟蒙的消極影響

第二節 文學轉型層面的雙刃劍效應

一、尼采學說對現代中國文學轉型的積極影響

二、尼采學說對現代中國文學轉型的消極影響

第六章 中國現代作家接受尼采的策略

第一節 功利化策略

一、功利化策略的含義

二、功利化策略的表現之一:偏執

三、功利化策略的表現之二:盲視

第二節 本土化策略

一、言說對象的“中國化”

二、言說方式的“中國化”

結語

附錄

附錄一:1949年以前尼采著作中譯索引

附錄二:1949年以前國外尼采研究成果中譯索引

附錄三:1949年以前國內學者研究尼采資料索引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

中國學界自近代以來開始廣泛地汲取異域的思想資源,並自覺地對這一資源進行不同角度的整合和對比,以透視不同的理論實質和方法論途徑。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便是其中較早進人中國學界的視野並持續產生影響的一位。

這位出生在普魯士牧師家庭的思想先行者,當年在波恩大學放棄了神學而轉入萊比錫大學,後在瑞士的巴塞爾大學擔任古典語言學教授。尼採在廣泛的涉獵中能夠見出人文社會科學總體的內在問題和邏輯,這是思想大師不同於從事單一領域研究的學者之處。正如他的第一部論著《悲劇的誕生》,就是對古希臘藝術表征的思想掃描。他在分析中十分有洞見地指出,所謂“狄奧尼索斯精神”,即非理性激情,才是希臘悲劇乃至其文學藝術不可或缺的要素。這一分析與結論在整個20世紀不斷地被各國學者引用並得到深入討論。在他後來的許多著作中,如《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道德譜系學》、《華格納事件》、《人性,太人性》、《偶像的黃昏》以及《反基督》、《瞧,這個人》等,實際上是對宗教、道德、文化、哲學和科學提出了觀察、認識的角度,並進行了全面的批判。僅在哲學層面,尼采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就在於,他試圖對社會現存價值觀的本質作出自己的解釋。

精彩書摘

創造社於1921年7月成立於日本東京,發起人有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田漢、張資平、鄭伯奇等。創造社的宗旨是要“奮發興起打破社會因襲,主張藝術獨立,願與天下之無名作家共興起而造成中國未來之國民文學”①。

創造社的締造者是一群留日學生。他們居留日本的時間集中在大正時代(1912-1925)。此時日本知識界仍然流行“尼采熱潮”,他們也得以通過日本知識界接觸並接受尼采思想。總體來說,他們接受尼采思想的路徑有兩條:第一條是取道日本知識界。日本是亞洲最早引進尼采思想的國家,創造社的締造者們置身其間,自然是近水樓台,先本土作家一步而“結識”尼采。當時日本知識界對尼采的認識是怎樣的呢?按照日本學者伊藤虎丸的說法,大正時期的日本知識青年已完成由“政治青年”向“文學青年”的轉型,極力強調“拋棄參與政治的意識的自我或感情”,致力於擺脫政治和國家對“自我”的制約,與之相應,他們把德國的尼采解讀成了“個人主義的文明批評家”與“自由主義的本能主義者”。②換言之,當時日本“文學青年”眼中的尼采形象,成了他們反抗國家意識與傳統道德的個人主義、唯美主義訴求的折射。創造社的締造者們接受了“文明批評家”與“本能主義者”式尼采形象,也等於接受了日本知識青年逃避現實、張揚自我、崇尚天才、要求滿足本能的情緒與願望。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