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歌劇院

中國歌劇院

中央歌劇院是隸屬於文化部的國家歌劇院,始建於1952年,目前是中國及亞太地區具有規模優勢和實力的歌劇院。作為新世紀的國家級歌劇院,將保持著開放性、國際性的發展原則,肩負著發揚民族文化和國際間合作交流的歷史重任。

中國歌劇院中國歌劇院
 

簡介

中央歌劇院是隸屬於文化部的國家歌劇院,始建於1952年,目前是中國及亞太地區具有規模優勢和實力的歌劇院。
中央歌劇院現有歌劇團、合唱團、交響樂團和舞台美術部。歌劇團聚集著眾多優秀的歌劇表演藝術家,他們大都曾獲得過國內外聲樂大賽的重要獎項,並一直活躍在中國及世界歌劇舞台上;合唱團絕大多數成員是全國各高等音樂學院的佼佼者,他們具有良好的音樂修養和聲音表現力,是目前國內具有實力和影響力的合唱團體,演唱曲目廣泛,涉及中外著名歌劇和聲樂作品;交響樂團以擅長歌劇音樂演奏而聞名,並積累了豐富的曲目,經常參加國內外大型演出,是活躍並受歡迎的交響樂團之一;舞台美術工作部實力雄厚,除常年高質量完成劇院歌劇、音樂會演出的舞美工作外,還廣泛參與中外重大演出和各類大型活動的舞美製作;劇院還聚集著一批頗具實力的作曲家、指揮家、導演、劇作家及舞台美術家。劇院歷任院長有著名藝術家李伯釗周巍峙盧肅趙渢馬可李凌、劉蓮池、王世光、陳燮陽。現任院長為著名作曲家劉錫津。
 

演出

半個世紀以來,經過幾代藝術家的不懈努力,劇院先後在中國首演、推出並保留了一批世界歌劇經典劇目,其中主要有《茶花女》《蝴蝶夫人》《卡門》《詹尼·斯基奇》《圖蘭朵》《阿依達》《藝術家的生涯》《弄臣》《費加羅的婚禮》《奧塞羅》《鄉村騎士》《塞維亞理髮師》《丑角》《霍夫曼的故事》等;積累了一批中國歌劇作品,如《劉胡蘭》《草原之歌》《阿依古麗》《第一百個新娘》《馬可·波羅》等。1988年夏,中央歌劇院應芬蘭薩沃林納歌劇節邀請,赴芬蘭演出了《蝴蝶夫人》《卡門》、威爾第《安魂曲》及中國音樂作品,得到眾多媒體的如潮好評。劇院還多次前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香港和澳門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外國及中國歌劇,均受各方好評。自1992年以來劇院合唱團、交響樂團連續10年
參加澳門國際音樂節的重要演出,得到音樂節組委會、觀眾的肯定和高度認同。改革開放以來,劇院國際藝術化交流活動得到廣泛的拓展。1986年與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合作上演歌劇《波西米亞人》獲得成功。1999年又與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進行了合作演出。2001年6月,與帕瓦羅蒂、多明哥、卡雷拉斯成功合作了“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紫禁城廣場音樂會”,為中國申奧出了力,為民族增了彩;同時不斷地開創並拓展著中華民族的歌劇藝術之路。
五十多年來,劇院一直保持著新人輩出的繁榮局面,青年藝術家在國際國內比賽中頻頻獲獎,在國際藝術交流中保持著高水準,為劇院贏得了廣泛的聲譽,為劇院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力。
作為新世紀的國家級歌劇院,將保持著開放性、國際性的發展原則,肩負著發揚民族文化和國際間合作交流的歷史重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