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物貨幣通論

中國實物貨幣通論

《中國實物貨幣通論》是2009年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友直。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實物貨幣通論》共分七章。第一章緒論,論述探討歷史貨幣形式所應遵循的理論原則、實物貨幣定義和推動實物貨幣產生的原始交換歷史發展過程等三個基本問題,為研究實物貨幣提供理論依據,理順貨幣形式發展的歷史軌跡。第二章概述中國歷代實物貨幣,時間跨度五千年,從縱向的時空發展上具體落實和勾畫出中華五千年貨幣文化的歷史軌跡,為我國歷史上實物貨幣的存在、發展和貨幣流通的運動提供史實依據。第三至第七章,分別專章討論牲畜幣、布帛幣、珠玉幣、貝殼幣、穀物幣、龜貨幣、食鹽幣以及其他實物貨幣形態,最後分析了皮帑是貨幣、是實物貨幣的悖論。我寫《中國實物貨幣通論》,意在理順我國實物貨幣的歷史發展軌跡,重點將被“腰斬”了的中國貨幣歷史的實物貨幣部分努力恢復起來,還歷史貨幣以本來面目。恢復被“腰斬”了的中國實物貨幣史談何容易,或許會被視為自不量力,但實際上這不過是自己偏愛貨幣歷史的情趣與追求。

作者簡介

張友直,男,1935年6月生漢族,中共黨員,南京審計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在長期從事高等院校金融理論、實務的教學、研究工作中編著、編寫和參編專著、教材及參考書共17本其中主要有《貨幣銀行學通論》(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貨幣銀行學》(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銀行信貸與轉賬結算》(中國審計出版社出版)、《商業銀行信貸與結算》(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新編工業企業財務會計》(新華出版社出版)、《銀行經營管理學》(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出版社出版)、《證券市場與股份制》(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貨幣思想考釋》(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實物貨幣通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發表論文如《試論我國歷史上的 珠玉為幣》、《貨幣思想研究》等30多篇嘗自云:“讀書行路兩相通學海無涯勇攀登人品無瑕由書獲追求真理淨靈魂。”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探討歷史貨幣形式所應遵循的理論原則
(一)什麼是貨幣
(二)中國貨幣產生的時間及貨幣形式歷史發展的順序
(三)研究中國歷史上的實物貨幣應當遵循的理論原則
二、定義實物貨幣
(一)馬克思定義實物貨幣為“最早的貨幣”
(二)中國關於實物貨幣提法的溯源
(三)對正確定義實物貨幣的探索
(四)關於實物貨幣認識方面的兩個問題
(五)對不贊成、不使用實物貨幣提法的一些分析
(六)實物貨幣不宜包括金屬鑄幣
三、推動實物貨幣產生的中國原始交換的歷史發展過程
(一)偶然的物物交換
(二)經常的物物交換
(三)初始的實物貨幣交換
第二章 我國實物貨幣歷史概覽
一、先秦時期的實物貨幣
(一)五帝時期的實物貨幣
(二)夏代的實物貨幣
(三)商代的實物貨幣
(四)西周的實物貨幣
(五)春秋戰國的實物貨幣
二、秦、漢時期的實物貨幣
(一)秦朝的實物貨幣
(二)西漢的實物貨幣
(三)東漢的實物貨幣
三、三國、兩晉及南北朝時期的實物貨幣
(一)三國時期的實物貨幣
(二)兩晉時期的實物貨幣
(三)南朝時期的實物貨幣
(四)北方十六國及北朝時期的實物貨幣
四、隋、唐、五代十國時期的實物貨幣
(一)隋代的實物貨幣
(二)唐代的實物貨幣
(三)五代十國的實物貨幣
五、宋、遼、西夏、金時期的實物貨幣
(一)宋朝的實物貨幣
(二)遼朝的實物貨幣
(三)西夏朝的實物貨幣
(四)金朝的實物貨幣
六、元、明時期的實物貨幣
(一)元朝的實物貨幣
(二)明朝的實物貨幣
七、清朝時期的實物貨幣
(一)內地與邊疆商品交易中的實物貨幣流通
(二)邊疆地區在中轉貿易中的實物貨幣流通
第三章 牲畜幣
一、牲畜幣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實物貨幣
二、牲畜幣的產生
三、牲畜幣的種種證明
(一)牲畜充當實物貨幣的考古證明
(二)牲畜充當實物貨幣的圖書證明
(三)牲畜充當實物貨幣的文字證明
(四)牲畜充當實物貨幣的民族學證明
四、牲畜為幣的優點和歷史局限性
第四章 布帛幣
一、布帛為幣概述
(一)作為重要物質資料的布或布帛
(二)作為社會經濟概念的布或布帛
二、布帛為幣辨析
(一)先秦二十八種古籍中作貨幣解釋的“布”字都指布帛幣
(二)秦漢及記錄秦漢歷史的十七種古籍釋“布”為貨幣的分析
(三)金屬鏟形幣稱“布”只能從錢幣學著作中探源
三、布帛為幣考證
(一)從史籍方面考證
(二)從考古方面考證
四、布帛幣的歷史流通狀況
(一)五帝、三代時期的布帛幣
(二)春秋戰國及秦時期的布帛幣
(三)兩漢時期的布帛幣
(四)三國、兩晉及北方十六國的布帛幣
(五)南北朝時期的布帛幣
(六)隋、唐、五代十國時期的布帛幣
(七)兩宋時期的布帛幣
(八)遼、西夏、金諸朝的布帛幣
(九)元朝時期的布帛幣
(十)明朝時期的布帛幣
(十一)清朝時期的布帛幣
第五章 珠玉幣
一、珠玉幣概述
(一)對我國歷史上珠玉的考察
(二)對我國歷史上珠玉器的考察
(三)玉璧研究
二、珠玉為幣的經濟基礎和經濟原因
(一)珠玉為幣的經濟基礎
(二)珠玉為幣的經濟原因
三、珠玉為幣考證
(一)見於古籍
(二)證於考古
(三)載於人類學、民族學的實錄
四、對玉幣、貝玉玉錢的辨析
(一)玉幣
(二)貝玉
(三)玉錢
五、珠玉幣執行貨幣的諸種職能
(一)珠玉幣的價值尺度職能
(二)珠玉幣的流通手段職能
(三)珠玉幣的貯藏手段職能
(四)珠玉幣的支付手段職能
(五)珠玉幣的國際貨幣職能
六、珠玉幣的歷史流通狀況
(一)五帝時期的珠玉幣
(二)三代時期的珠玉幣
(三)春秋戰國時期的珠玉幣
(四)秦朝以後珠玉一般不再為幣
第六章 貝殼幣
一、貝殼幣概述
(一)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曾使用貝幣
(二)中國歷史上的貝幣
二、貝殼的種類與來源
(一)貝的種類
(二)貝的來源
三、貝幣的仿製品及真假貝
(一)貝幣的仿製品
(二)關於真假貝
四、貝幣執行貨幣職能的情況
(一)執行價值尺度職能
(二)執行流通手段職能
(三)執行貯藏手段職能
(四)執行支付手段職能
(五)執行世界貨幣職能
五、貝殼成為貝幣的原因
(一)貝殼具有作為裝飾品、避邪品和吉利護符等的多種實用功能
(二)貝殼是具有適中的價值量的勞動價值實體
(三)貝殼具有按枚計值的天然計量單位
(四)貝殼具有堅固耐用、不易損壞的物理性能
(五)貝殼具有輕巧靈活、利於攜帶的便利性
(六)貝殼為幣具有不直接影響社會生產、生活消費的優點
六、貝幣的考證
(一)貝幣見於文獻記錄
(二)貝幣見於考古發掘
七、貝幣在我國歷史上的流通使用情形
(一)三皇五帝及三代時期的貝幣流通
(二)春秋戰國至秦朝時期的貝幣流通
(三)西漢至清朝的貝幣流通
(四)貝幣不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實物貨幣
第七章 其他實物貨幣
一、穀物幣
(一)穀物幣概述
(二)梁啓超是系統研究穀物幣的第一人
(三)《管子》是全面論述穀物幣的第一書
(四)中國歷史上穀物幣流通行用的大體情形
二、龜貨幣
(一)中國特有的龜文化
(二)龜為實物貨幣
三、食鹽幣
四、陶器奴隸鴉片等充當實物貨幣
(一)陶器為幣
(二)奴隸為幣
(三)鴉片為幣
(四)生漆、黃連、核桃等為幣
五、皮帑非貨幣
(一)關於皮帑是貨幣的說法
(二)關於皮帑非貨幣的論證
後記

中國實物貨幣通論中國實物貨幣通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