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簡稱:國經中心) 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批准成立的國際性經濟研究、交流和諮詢服務機構,是集中經濟研究領域高端人才並廣泛聯繫各方面經濟研究力量的綜合性社團組織。中心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管,經國家民政部登記註冊。接受業務主管單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住所設在中國北京。

英文名稱

Chin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英文縮寫: CCIEE。

簡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簡稱:國經中心) 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批准成立的國際性經濟研究、交流和諮詢服務機構,是集中經濟研究領域高端人才並廣泛聯繫各方面經濟研究力量的綜合性社團組織。中心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管,經國家民政部登記註冊。接受業務主管單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住所設在中國北京。

機構設定

辦公室、 研究部、合作部、諮詢部、信息部

會員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本團體的會員由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組成。單位會員包括研究機構、企業、行業協會、學術團體等;個人會員包括專家學者企業家、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等。

條件

(一)擁護本團體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團體的意願;
(三)在本團體的業務領域內具有一定的影響。
 
會員加入本團體要遵循以下程式:
(一)提交入會申請書;
(二)經理事會討論通過;
(三)由理事會發給會員證。  

權利

(一)本團體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參加本團體舉辦的各項活動;
(三)獲得本團體服務的優先權,優先享有本團體提供的信息資訊等各類資料,優先參加本團體舉辦的研討、培訓等各類研究及交流活動,優先享有本團體提供的各種研究成果、調研報告及諮詢服務;
(四)對本團體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五)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業務範圍

(一)研究經濟問題。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國際金融、國際貿易、跨國投資,以及國際經濟領域的重大熱點、焦點問題,國家巨觀經濟、財政金融、外資外貿、區域經濟、產業發展以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重大問題和相關政策,為政府、社會和企業提供服務。

(二)開展經濟交流。圍繞重大經濟問題,組織開展國內外智庫間的研討與交流,增進了解和共識;舉辦論壇、研討會等活動,為政府、研究機構、企業等之間溝通情況、交流信息、分享成果與經驗提供渠道和平台。

(三)促進經濟合作。建立和發展與外國政府、企業研究機構、社會團體及國際組織的良好合作關係,面向國內外企業和各級政府,提供合作信息,推介合作項目,為促進國內外經濟合作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

(四)提供諮詢服務。為政府巨觀調控、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和重大經濟政策等提供分析報告和政策建議;為地方政府制定區域發展規劃、行業組織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等提供智力支持;為企業發展戰略、經營決策、海內外投資、兼併重組、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提供信息、政策、法規等諮詢服務。

目標

辦成融匯高層、權威資源,進行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研究,為公共政策提供智力支撐,為企業跨國經營提供諮詢服務的民間智庫。同時,該中心將加強同國內外智庫、政府、企業之間的聯繫,為擴大中外經濟合作服務。

級別

(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Chin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成立於2009年3月20日,被認為是目前中國最高級別的智庫,理事長為原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

國經中心由溫家寶總理親自批示成立,整合了原來國家發改委下屬的國際合作中心和對外開放諮詢中心兩大智庫。

執行副理事長八人,分別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王春正、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陳元、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中石油集團總經理蔣潔敏、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魏禮群。

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為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副理事長十人,分別是香港國際商會主席馮國經、廣東省原省長盧瑞華、中央外事辦原主任劉華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玉台、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徐榮凱、中投公司董事長樓繼偉、中央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

秘書長魏建國,為商務部原副部長。

常務理事中包括中鋼股份董事長黃天文、中海集團總裁李紹德、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總裁王會生等大型央企負責人。

組織機構

本團體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大會。會員大會的職權是:(一)制定和修改章程;(二)選舉和罷免理事;(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四)決定終止事宜;(五)決定其他重大事宜。會員大會須有2/3以上的會員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會員半數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會員大會每屆五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一年。理事會是會員大會的執行機構,理事會在會員大會閉會期間領導本團體開展日常工作,對會員大會負責。

基本特色

(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

1、高層次、超部門

是對新型智庫的第一個期待。有前國務院副總理掛帥領軍,國經中心的高級別不言而喻。作為非營利性社團組織,國經中心目前常設的研究人員有上百人,其中部分為事業編制,而它的開放式研究平台可實際調動的人力則遠超這一規模。

2、“半官方半民間”身份

作為對半官半民的探索,國經中心吸收了許多像曾培炎這樣的“退下來的老同志”,他們既能以退休者的身份接近民間,又能因原來的職業經歷而將社會意見快速反饋至高層。

不過,國經中心吸納了許多大型國企為理事單位的做法也引來質疑。鑒於企業單位可能會為中心提供研究經費,有輿論對新智庫能否保持獨立性表示擔心。

3、基金來源多元化

國經中心創立時,國家財政撥了500萬元開辦費。

中心專門成立了基金來籌資,即中國國際經濟研究交流基金,並設有董事會。 基金的來源追求多元化,並委託市場化機構來經營,用基金增值的收入來支持公益性課題的研究,這種方式與國外智庫的運作方式一樣。目前總目標是籌資規模達到5億元,全部市場化運作,不用國家一分錢,這有利於保持中心研究的獨立性。

主要活動

實行開放式的組織管理形式,同國內的各個智庫保持密切的聯繫,每周開一次學術研討會,請國內對該問題有深入研究的專家演講;每個月要開一次“經濟每月談”。

主要刊物

《研究報告》,《智庫言論》,《信息反映》和《會員通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