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與文化(第六輯)

《中國哲學與文化(第六輯)》是2009年12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為復興中國哲學研究,主辦了雙語學術刊物《中國哲學與文化》,本書是該集刊的第六輯,題為“簡帛文獻與新啟示”,本輯刊
中國哲學與文化(第六輯)中國哲學與文化(第六輯)
錄了海內外最有影響的中國哲學研究專家相關研究的重要新成果,從多條路徑展示了簡帛研究的現狀與未來,內中包括了著名學者劉笑敢、顧史考、曹峰等最新力作。其中,劉笑敢先生的論文認真檢討了文獻詮釋的幾種路徑及其限制。本輯特稿乃余英時先生在唐君毅先生銅像奠基儀式上的發言,也是全書的一個亮點。

作者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於2005年成立,由劉笑敢教授及鄭宗義教授分別擔任主任及副主任之職。中心透過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學者訪問計畫及出版期刊,致力於組織與推動新課題、新方法、新領域、新資料的探索與研究,提升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的學術水平和促進學術交流。

圖書目錄

紀念唐君毅百年誕辰特稿
唐君毅先生銅像揭幕儀式致辭余英時
One Meaning of Success: A Marriage of Economics and Ethics(成功的意義:經濟與道德的結合)Donald J. Munro(孟旦)
專論
出土簡帛對文獻考據方法的啟示(之一):反思三種考據方法的推論前提劉笑敢
古今文獻與讀者之喜新守舊顧史考(Scott Cook)
價值與局限:思想史視野下的出土文獻研究曹峰
從上博簡《詩論》看孔子的“民性”觀李銳
戰國時期的禪讓思潮與“大同”“小康”說——兼論《禮運》的作者與年代梁 濤
“生”、“眚”、“性”之辨與先秦人性論研究之方法論的檢討:以阮元、傅斯年、徐復觀相關論述及郭店竹簡為中心(上)丁四新
先秦儒家倫理思想的轉向:以“忠”觀念為中心的思想史考察白奚
戰國時代“忠信”概念的發展與王道思想的形成佐藤將之
先秦道家的道氣論及其發展模式陳麗桂
戰國辭彙發展的時序以及在楚簡和其它先秦典籍研究中的套用陶紅印
無情與猖狂:論《莊子》中“無情”的兩種詮釋陳金梁
莊子論技與道方萬全
追求倫理的現代性:梁啓超的“道德革命”及其追隨者(上)黃進興
新葉林
Qian Mu’s Criticism of Monotheism and Alienation in Modern Life(錢穆對近現代一神論與異化的批判)Gad C. Isay(伊塞)
會議錄
探尋中國哲學研究的新方向:“中大哲學系創系六十周年紀念、唐君毅百歲冥壽暨新亞書院六十周年院慶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李承貴
回音谷
In Defense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Responding to Some Recent Remarks by Professor Donald J. Munro(為政治哲學辯護:回應孟旦教授)Thomas A. Metzger(墨子刻)
Why New Psychological Findings are Relevant to Ethics: Second Reply to Professor Thomas Metzger(為何心理學的新發現與道德息息相關:再復墨子刻教授)Donald J. Munro(孟旦)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Foreknowledge”: Reflections Prompted by Obama’s Visit to China(環保與“前見”:由歐巴馬訪華而引發的反思)Donald J. Munro(孟旦)
編後語
新方向,新在哪裡?劉笑敢
友刊目錄
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思想史研究》
《中國哲學史》
稿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