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教育也是平的——談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套用 淺談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探究

期刊信息

期刊名稱:中國信息技術教育(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教育部中央電化教育館、海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北京中圖聯文化教育開發中心
國際刊號:1674-2117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國內刊號:11-5678/TP
郵發代號:82-676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語種:中文
期刊開本:16開
創刊年份:2000年
曾用刊名:信息技術教育
出版地:北京市
主編:李維福

期刊級別:國家級期刊
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8號中國信息技術教育雜誌社
郵政編碼:100021
複合影響因子:0.046
綜合影響因子:0.019

期刊簡介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雜誌》創刊於2000年,由《信息技術教育》改名,《中國信息技術教育》雜誌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的海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刊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央電化教育館主辦的一份大型教育科研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為半月刊,主編:李維福。國內統一刊號:CN11-5678/TP,國際刊號:ISSN1674-2117。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雜誌立足時代前沿,以先進的教育理念、豐富的信息內涵作為自己的追求。注重網路時代現代教育理論的探討,報導全國各地信息技術教育的進程,面向信息技術教育領域,關注教育教學的教育科研,展示學校教育現代化的風采,宣傳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科研成果。全力以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現代化。
《信息技術教育》雜誌是一份“引領課程整合,服務教學需要”的中央級信息技術教研刊物,全國中國小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該雜誌社審稿發表周期為3個月左右,逾期未收到任何用稿通知,可自行處理稿件。複合影響因子為0.078,綜合影響因子為0.031。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雜誌2009年由月刊改為半月刊,為了使更多的讀者更準確的了解和把握信息技術教育的前言信息。

讀者群體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雜誌的讀者對象是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教育科研人員、海外教育專家、教學設備採購人員、政府主管信息化人員、教育行業企業及其他相關人員。

發行範圍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雜誌海內外公開發行,覆蓋各省、 自治區、直轄市及其所轄市、縣的教育主管機構:教育廳(局/委)、電教館、教研室、教育技術裝備中心(站)、各大中國小校。

主要欄目

主要欄目:專題、巡禮、信息技術課、課程整合、技術與套用、域外採風、數字社區、課程整合。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是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GJFD)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統計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全文上網期刊、龍源期刊網全文收錄期刊。

投稿須知

一、要求作者有嚴謹的學風和樸實的文風,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討論。凡採用他人學說,必須加注說明。
二、不要超過10000字為宜,精粹的短篇,尤為歡迎。
三、請作者將稿件(用WORD格式)傳送到下面給出的徵文信箱中。
四、凡來稿請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為規範排版,請作者在上傳修改稿時嚴格按以下要求:
1.論文要求有題名、摘要、關鍵字、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單位(名稱,省市郵編)等內容一份。
2.基金項目和作者簡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編號)
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法,一般用兩級。插圖下方應註明圖序和圖名。表格應採用三線表,表格上方應註明表序和表名。
4.參考文獻列出的一般應限於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最主要的、發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其他相關注釋可用腳註在當頁標註。參考文獻的著錄應執行國家標準GB7714-87的規定,採用順序編碼制。

課程整合欄目介紹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我們欣喜於信息技術支撐的課堂中情境逼真、“有聲有色”、多元互動的全新變化,也困惑於信息技術帶來的新難題。“課程整合”欄目了解教師的願望與專家的期待,關注最新的理論與最炫的實例,也關注最普遍的困惑與最細微的改變。欄目的發展更需要您的參與,真誠的希望這些文章在使您讚嘆、仿效、思考的同時,也能引發一些共鳴與爭鳴。在探討與爭論中明確整合如何帶來實效,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雜誌目錄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2 年Z1期 目錄
信息技術課程進化論 劉向永;
借“信息技術”東風,揚網路教研之帆——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禮嘉中學網路環境下的校本教研剪影
信息技術課程:路在前方 劉向永;
信息技術課程:是否會消亡? 鍾義信;
信息技術課程內容:反思與重構 鍾義信;吳正己;
信息技術課程實施:困境與突破 王吉慶;
信息技術課程發展:台灣的經驗 吳正己;
信息技術課程新理論綜述 張靜然;
信息技術課程新實踐 讓動漫教育走向實用的未來 田敏;
聰明的想法+簡單的操作——談Scratch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意義 凌秋虹;
Ivy Bridge影音旗艦華碩N56上市
信息技術推動學前教育發展 陸克儉;
北京市學前教育信息化的區域模式 趙保和;
園本實踐:以信息化帶動特色發展 孔震英;
學前教育信息化中的整合與發展研究 初娜娜;
NOC活動總裁判長游澤清獲得“中國電子學會五十年榮譽獎”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中國高校現代遠程教育技術創新與套用研討會”隨想 關中客;
漫談可視化陳述 金陵;
技術哲學家的思考 魏寧;
山寨版部落格 彭敦運;
通達網路中可信的n%——談網路批判性思維的養成 陳鷗輝;徐冬青;孫眾;秦紅斌;
國內外對“設計多媒體教材”研究的比較 於鷃;苑志旺;普濟;
從“語言學”的角度看“多媒體畫面語言學” 張茹燕;普濟;
模擬器里的自動控制 陳凱;
用部落格為課堂插上討論的翅膀 陳鵬;
把準課堂討論的藝術脈搏 劉傑;王愛勝;
《TCP/IP協定》教學案例 葉莉娜;
礪兵秣馬,備戰學測 厲劍;
“分組”亦有法 “合作”亦有道 鄢曉瓏;
從“套用性”角度談國小信息技術教材內容的遴選 何立松;劉蓓;
基於TPACK思想的國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以《網際網路的未來》一課為例 張國華;
封閉任務與開放任務設計之比較 李飛;
ARCS動機模型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套用 侯凌雲;
零起點,精準備,天塹變通途——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的差異性處理之我見 劉強;
思維導圖給信息技術複習課堂帶來亮點 黃菊平;吳寒冬;
信息技術課堂管理策略分析與探究 鍾大治;
可持續發展的線上教學生態環境LearnSite+DiscuzNT 燕英中;趙龍;
好風憑藉力,整合出高效——Lesson 12 The U.S.信息化教學設計整合點分析 韓華麗;葉紅;盛耀芬;
預習導航,實踐本真有效的英語課堂——Lesson 12 The U.S.教學設計 王軍;戴萍萍;崔曉婧;
Lesson 12 The U.S.教學設計點評 繆永霞;
網路環境下如何保持閱讀教學的語文味兒 肖笛;
計算機與漢語拼音學習整合,突破兒童讀寫能力發展瓶頸 鄭飛藝;張鵬;劉鷹;
基於MindManager和元認知策略的學習支架的設計與實現——以國小語文讀寫學習支架設計為例 況姍芸;肖新蓮;盧昀;黃小強;江偉英;
整合課堂中的“加減法”——以高中語文教學為例 韓俊;
一次信息技術與課程“雙向整合”的實踐研究 周玳珈;
修補生拉硬拽的創傷 彭芳;
巧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以《金屬的化學性質》為例 朱秋英;
解密條形碼 邱元陽;
《基準鍵位練習》工具製作綜述 王亞峰;
未來課堂:基於實踐的探索 陳向東;
PS,做有創意的設計(三)——選擇工具的使用之二 孫航衛;
偶遇“躲貓貓”的網卡 曹鐵軍;
LearnSite:一款B/S模式的信息技術學習平台 周建達;陳杰;
Google SketchUp軟體建模技術及技巧之三 朱麗麗;齊森;
巧用白板小工具演繹聲色紛呈的語文課堂——以《安塞腰鼓》一課為例 梁增堂;劉淑英;張金豐;
中國小教育信息化裝備發展方向探析——以“班班通綜合解決方案”為例 張東偉;
IDL在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教學中的套用 買買提·沙吾提;丁建麗;張飛;
打造開放的電子教室,讓學生擁有“個人電腦” 徐聯明;
善用Moodle平台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董健;
探索區域教育城域網多路由出口最佳化 張朝清;
淺談電力電子課程的多媒體課件製作心得 孫書芳;焦玉成;
2D圖像浮雕效果的一種渲染算法 魏克明;康小伙;
三明之師——特級教師王建德訪談錄 鄭愛文;王建德;
再過若干年,信息技術課程可以不必開設嗎? 謝作如;
量規評價與語文本色 溫德峰;
教育技術中級培訓的五點收穫 劉道廣;
教育技術培訓:培養能力,訓導觀念 王鵬;
借信息技術東風,揚網路教研之帆——網路環境下校本教研的實踐與探索 蔣衛山;
改善培訓機制,加強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效果 梁偉焱;
班主任的綜合素養 彭敦運;
一種教育技術裝備管理信息化思路探討 楊青松;
基於“平民技術”的高效網路化學習~[1] 張霞;鄭小軍;
教育也是平的——談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套用 張春輝;陳戈煜;耿景海;
MOODLE教學平台區域推進策略探析 肖年志;
零起點機器人程式設計快速入門——以機器人滅火項目為例 毛瑞華;
因為追求而主動學習(一):雷夫的故事——赴美國教育考察之見聞與思考 鍾和軍;
崛起的K-12混合學習 張渝江;張翼;
信息技術套用於體育學科是否有效?——以一項信息技術套用於英國體育課教學的調查為例 安雪梅;張海;王以寧;
台北市資訊教育未來發展初探——數字雲端智慧型校園(上) 韓長澤;
賽靈思大學計畫,助力All Programmable SoC教學與科研
專業商用 三星PLS廣視角液晶智翼SA850
“更+新印象”,三星數碼列印新品發布
多媒體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向徽;
《通信網管理與監控》小班化教學探索與實踐 蔣海霞;俞璐;朱磊;
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歷史情境,最佳化歷史教學 劉美英;
關注價值引領,凸顯數學思考——談多媒體教學在數學課堂中的套用 叢美麗;
綻放花蕾下的綠葉——巧用信息技術突破國小語文教學重難點 梁敏;
電子白板為數學課堂插上理想的翅膀 田霞;
筆尖靈動 課堂有效——電子白板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宋海俠;
淺談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劉艷玲;
多媒體在國小英語教學中的套用 熊妮娜;
多途徑開展網路教研建立立體化教研模式 魏佳;
智慧型機器人教育在問題學生教育轉化中的作用及方法 汪濤;
淺議新課程改革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之創新 侯順東;徐文升;
淺談信息技術在幼稚園健康領域中的運用 曹麗萍;
基於課件的高中生物探究式整合模式構建 萬曉軍;
運用多媒體提升教育教學效果 樊瑾;
找準整合點,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楊海慶;張傑;
在美術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創造性思維 吳娟娟;
例談信息技術與國中物理課程整合十法 殷亞林;
多媒體讓語文教學“活”起來 李書峰;
以信息技術為依託的教師培訓的實踐研究 賈子鑫;
高中政治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談 屈軍;
激趣、解疑、潤情——在語文教學中巧用多媒體例談 張海華;
基於多媒體的中國小語文教學之探析 王美南;
多媒體輔助高職學校英語教學中的利與弊 王珊珊;
網路環境下會計教學方法探析 杜忠惠;李蘭春;
PowerPoint使課堂教學煥發光彩 李欽濤;李靜;
本末倒置,衝破課本束縛——國中信息技術《眾家之言》教學課例研究 馬靜靜;
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探究 畢經海;
淺談中學多媒體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及對策 侯明霞;
信息技術環境下《長江之歌》的教學設計 傅忠誠;
多媒體在國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優勢分析 張玉梅
運用多媒體最佳化國中思想品德教學 譚萍;
套用多媒體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伍燕;
互動教學系統推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陳澤成;
信息技術助“情”與“景”比翼雙飛 李芳;
“教師專業化發展電子教檔”的內容設計 張斌;
多媒體課件,國小數學教師的得力助手 王同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