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類學評論

中國人類學評論

《中國人類學評論》的作者是王銘銘;出版社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時間是2010年03月;ISBN是9787510014260 。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人類學評論(第14輯)》的重點內容有:“區域、民族與中國歷史的敘述”學術研討會(實錄)、Mayfair Yang寫的Thoughts on Postcoloniality and Modern Chinese Religiosities、Tim Ingolds的環境的感知、Liu Xiaoqian寫的Asceticism:From World Renouncing to World Engaging、蕭梅寫的誦討羅傑的觀點看——評《音樂與迷幻——論音樂與附體的關係》、趙金虎寫的讀瑪麗·道格拉斯的《潔淨與危險》。

內容提要

本刊是由以王銘銘為首的人類學研究專家組成的學術委員會編撰的人類學學術期刊的第四輯(每年四期),梳理過去28年來中國人類學發展的成就及其存在的問題,反思當代中國的人類學現狀問題,並對未來的人類學發展提出構想和展望。是代表中國人類學最高研究水平的學術期刊。

編輯推薦

《中國人類學評論》為文集,自2007年初起,半年出一輯,是兼有評論性、記述性及思想性的學術評論集刊。內容以社會及文化人類學(民族學)為主,不排斥相關學科(如社會學、歷史學、民俗學、文學等學科)學者之作品,主辦單位視培養年輕一代學人為己任,故將開闢相當篇幅供新生代學者發表其作品(特別是述評、書評及研究札記)。作為學術探討平台,《評論》將視具體情況,亦開闢相當篇幅選刊相關主題的已發表論文。 本書為中國人類學評論第4輯。

作者簡介

王銘銘,1962年生,1985至1987年廈門大學人類學系研究生,1992年6 月英國倫敦大學人類學博士畢業。1987年10月-1992年6月教委分派英國倫敦大學博士生,1992年6月-1994年10月英國倫敦城市大學聘任博士後,1993至1994年英國愛丁堡大學聘任博士後,1995年7月-1995年10月訪問學者(台灣),現任教於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和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著有《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1997)、《逝去的繁榮》(1999)、《人類學是什麼?》(2002)、《草根卡里斯瑪》(2002,合著)、《走在鄉土上》(2003)、《漂泊的洞察》(2003)等著作。

目錄

不同文化中的他者觀念

[按語]

腹與蛇——引言

南美印第安人的他者觀

從神話看寮國傣人的他者與秩序觀念

馬里人的他者觀

權力、政治與他者觀念——以拉美印第安人為例

種姓制度下的他者觀念

國家與韓國人的他者觀

歷史與他者結構——以中國鄂西伍家溝歌師為例

德國的新民族整合運動中的他者觀

全球化和他者性建構

從中國宗教文化在法國來看中法觀念比較

關於他者觀念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生活在他者中

跨學科講壇

中國人類學的華西學派

社會科學研究中的若干問題

追憶

騎過了很多種牲口,做過了好幾個夢

楊成志家鄉踏訪記

費孝通先生在內蒙古的調查研究工作

學者即真誠——追憶田汝康教授

文化人類學席明納紀要

標誌性文化統領式民俗志

宗教、金錢、價值

女人為母、男人為子:納日人觀念中的“女人”與“男人”

對當前中國民族問題研究的反思

我的民族學經歷與認識

日本人的韓國游:殖民與後殖民遭遇

圓桌會議

人類學的公眾形象問題(王銘銘主持)

中國人類學基本閱讀書目問題(王建民主持)

人類學的共同概念問題(潘蛟主持)

述評

兩位大師,兩份禮物——從馬氏日記到格爾茲

哪個是“真實”的格爾茲

作為歷史主體的“他者”——薩林斯的歷史人類學

在最後一堂課上讀《最後的天空之後

《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民》

人類學中理論模型的建立和使用——讀《中國農村的市場與社會結構》

書評

稿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