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是從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出發,根據中國安全環境和軍隊擔負的使命任務確定的,為正大軍區級,歸中央軍委建制領導。戰區作為本戰略方向的唯一最高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按照平戰一體、常態運行、專司主營、精幹高效的要求,履行聯合作戰指揮職能,擔負應對本戰略方向安全威脅、維護和平、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使命。中部戰區轄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6省市,戰區駐地為北京。現任中部戰區司令員韓衛國、政治委員殷方龍。2016年2月,解放軍18個集團軍歸屬披露,中部戰區接管第20、27、38、54集團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韓衛國韓衛國
北京軍區的前身是華北軍區,1955年2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對全國範圍內的軍區進行重新劃分,根據這一決定。華北軍區於是年4月15日正式更名為北京軍區,兼京津衛戍區。
1959年,北京軍區京津衛戍區被免兼,改設北京衛戍區、天津警備區,均歸北京軍區管轄。1962年,原石家莊步兵學校劃歸北京軍區,更名為北京軍區步兵學校。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北京軍區組建華北農墾兵團。同年,內蒙古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烏蘭夫被批鬥,軟禁於北京,因此內蒙古軍區於1967年5月被取消,改為省級的內蒙古軍區,其防務任務合併至北京軍區。
1969年,該軍區組建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1975年撤銷,並將華北農墾兵團分別移交給相關部隊和山西省管理。1974年組建北京軍區軍政幹部學校和北京軍區步兵學校(石家莊陸軍學院前身)。1977年調歸總參謀部。1976年,北京軍區所屬部隊參加唐山大地震的搶險救災工作。1979年後,北京軍區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進行精簡整編。
1983年,軍區將炮兵、裝甲兵、工程兵機關縮編為北京軍區司令部炮兵部、北京軍區司令部裝甲兵部和北京軍區司令部工程兵部。
1985年,軍區內的所有陸軍軍被改編為陸軍集團軍。
2016年1月17日,紀念傅崇碧將軍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辦,北京軍區善後辦副政委馬譽煒在發言中稱,當前,在習主席和中央軍委的領導下,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正在有序開展,這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時代要求,是強軍興國的必由之路。在這次改革中,北京軍區改為中部戰區。
2016年2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五大戰區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向各戰區授予軍旗發布訓令,宣布建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
中部戰區司令員韓衛國、政治委員殷方龍

戰區防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轄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6省市,戰區駐地為北京。中央戰區的首要任務是拱衛首都北京的安全等。

組建背景

殷方龍殷方龍
在2015年11月舉行的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對領導管理體制和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進行一體設計,通過調整軍委總部體制、實行軍委多部門制,組建陸軍領導機構、健全軍兵種領導管理體制,重新調整劃設戰區、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健全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等重大舉措,著力構建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
是從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出發,根據我國安全環境和軍隊擔負的使命任務確定的,有利於健全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構建聯合作戰體系,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

歷史意義

2016年2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區成立大會在北京八一大樓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授予軍旗並發布訓令,強調建立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是黨中央中央軍委著眼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作出的戰略決策,是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的標誌性舉措,是構建我軍聯合作戰體系的歷史性進展,對確保我軍能打仗、打勝仗,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職能使命

戰區作為本戰略方向的唯一最高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按照平戰一體、常態運行、專司主營、精幹高效的要求,履行聯合作戰指揮職能,擔負應對本戰略方向安全威脅、維護和平、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使命。

建設目標

堅決貫徹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堅決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堅決貫徹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建設絕對忠誠、善謀打仗、指揮高效、敢打必勝的聯合作戰指揮機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