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法學院是中國人民大學的主要學院之一,是中國著名的“五院四系”之一,法學院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是全國首批獲準在法學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博士點和碩士點覆蓋了全部的二級學科。擁有國家級重點一級學科(含所有二級學科)1個(法學)、國家級重點二級學科4個,經國務院批准設立了中國第一個法學博士後流動站(含全部博士學位學科點)。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國一所著名的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大學,法學院是中國人民大學的主要學院之一。韓大元教授任院長,曾憲義教授任名譽院長。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成立於1950年,是新中國誕生後創立的第一所正規的高等法學教育機構,被譽為中國法學教育的“工作母機”和“法學家的搖籃”,成為引領法學教育的重鎮、凝聚國內優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溝通中外法學交流的視窗。它也是中國法學教育頂尖的王牌院校“五院四系”之一[1]1998年,人大法學院在全國高校系統中第一個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併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的朝陽大學創辦於1912年,當時被譽為“中國最優秀之法律院校”,在中國近代法學教育史上享有“北朝陽,南東吳”、“無朝(陽)不成院(法院)”的美譽。法學院設有43個研究中心(所),擁有“985工程”國家重點創新基地和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建有國家“211工程”重點項目“中國法制信息港”和綜合性的法學實驗實踐教學中心。圖書館現有藏書30餘萬冊,其中中文法律圖書25萬餘冊,外文法律圖書5萬餘冊,中文法律期刊1300餘種3萬餘冊,外文法律期刊80餘種3000餘冊。法學院主辦的學術刊物有全國核心學術期刊《法學家》、《中國高等學校學術文摘法學》(英文)、《人大法律評論》、《朝陽法律評論》等,並建成了“中國民商法律網”等全國知名的網站。
法學院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是全國首批獲準在法學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博士點和碩士點覆蓋了全部的二級學科。擁有國家級重點一級學科(含所有二級學科)1個(法學)、國家級重點二級學科4個,經國務院批准設立了中國第一個法學博士後流動站(含全部博士學位學科點)。擁有1個本科專業(法學),1個第二學士專業(智慧財產權),1個法律專業碩士學位點。學院自1950年至今已畢業學生兩萬餘人,培養各類培訓生、進修生、法官、檢察官、律師、高校教師和國家機關公務員等30餘萬人。一大批畢業生已經成為共和國法治建設的優秀人才。現有在校註冊學生3000餘人,以研究生為主體,本科生約占五分之一。
法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結構良好的教師隊伍,其中既有一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資深法學家,更有一大批在全國法律界和相關學科有影響的中青年法學家,先後有9名教授13次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全國人大常委會作過法制講座。
人大法學院先後有10名教授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全國人大常委會作過法制講座。學院現有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導師70餘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名,長江學者3名,有50多名教師在國際、國內學術團體中擔任重要職務。同時,人大法學院還聘請了60餘位國際上著名的法學家和國內法律知名人士為名譽(客座、兼職)教授。
60年來,人大法學院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法律人才,並為法學事業的振興和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教育部2004、2009、2013年三次正式公布的全國一級學科評估排名中,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在全國法學學科中均排名第一,並開始躋身於世界一流法學院行列。
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是1937年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陝北公學,以及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1950年10月3日,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併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隆重舉行開學典禮,成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從1950年至今,國家歷次確立重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均位居其中。
學校是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於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的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學校擁有17名第六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和學科評議組成員,有14名教授入選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人數居全國高校前列。

院長寄語

六十年櫛風沐雨,六十年風雨兼程,六十年弦歌不輟。作為新中國第一所正規的高等法學教育機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走過了近六十載光輝歲月,為共和國的法治、法學以及法學教育的生成與發展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和不懈的實踐。如今的人民大學法學院已經成為引領中國法學教育的重鎮、凝聚國內優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溝通中外法學交流的視窗,並開始躋身於世界一流法學院行列。
執著的學術理想、雄厚的師資隊伍、嚴謹求實的學風、高水平的法律人才培養以及豐碩的學術研究成果使人大法學院在教育部組織的兩次學科評估中連續榮獲全國法學一級學科第一。在這裡,我衷心感謝六十年來為法學院的發展付出辛勤勞動的各位老師,衷心感謝以人大法律人的自豪與責任為己任、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做出貢獻的各位校友,衷心感謝曾憲義名譽院長、王利明副校長在擔任法學院院長期間帶領法學院全體師生在國內法學界取得領先地位、引領中國法學教育走向世界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
今朝碩果纍纍,明日更加輝煌。我們正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我們要把增強學科競爭力與學術影響力作為常抓不懈的任務,加快推進法學院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建設;以學生為本,培養具有現代法治理念、國際學術視野的優秀法律人才;我們要大力發揚崇尚學術的優良傳統,繼續營造良好的學術研究環境,促進法學研究繁榮,推動中國法治進步,為國家立法司法實踐提供智力支持;我們要放眼寰宇,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擴大國際影響;我們要以人為本,建設一支團結、高效、富有使命感的學院運行管理團隊,認真履行法學院教育、科研、社會服務職能。朋友們,“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人民大學法學院建設發展更加壯麗的畫卷正在鋪展。讓我們攜手同心,高歌猛進,共同開創人大法學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
2009年5月

現任領導

院長:韓大元
黨委書記:林嘉

吃

副院長:龍翼飛、胡錦光、時延安、楊東
黨委副書記:鄭小敏、杜煥芳

榮譽獎勵

我院蟬聯教育部學科評估法學一級學科排名第一
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榮獲“2009年度首都維護消費者權益突出貢獻獎”
我院榮獲全校2009年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表彰喬鵬榮獲先進個人稱號
我院6個項目入選2009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設立項項目
我院朱景文等15位教師榮獲第三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
我院“法律經濟學”等四門課程被評為中國人民大學2009年校級精品課程立項項目
我院十二位離休教職工獲學校黨委頒發的入黨六十周年榮譽證書和獎章
我院在首屆“京城四校法學院羽毛球友誼賽”中折桂
我院“法學案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工程”榮獲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獎
王利明教授等申報的《法學案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工程》獲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我院胡大路同學在2009屆“畢業十星”評選中獲“文藝之星”榮譽稱號
中國人民大學“五·一”勞動節表彰大會隆重舉行我院教職工受表彰
我院王軼教授在“中國人民大學第五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喜獲佳績
我院2006級劉文杰獲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預防愛滋病青少年愛心大使榮譽稱號
證據學教研室多位師生在市級論文評比中載譽而歸
王利明教授《物權法研究(修訂版)》(上下卷)入選第二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人文社科類入選書目
證據學教研室多位師生在市級論文評比中載譽而歸
黎建飛教授獲北京市教育工會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舉行會議曾憲義連任社科委副主任,王利明、余勁松連任委員
我院奧運志願者在“我說奧運”徵文比賽中喜獲佳績
我院王利明教授當選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我院黨委副書記鄭曉輝等榮獲2008年度首都高校社會實踐先進工作者稱號
第二屆“李寧杯”首都法學教授羽毛球賽舉行,我院老師獲得優異成績
學校2008年度國防生工作總結會召開我院多名國防生受到表彰
王利明同志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
潘文軍副教授當選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診所專業委員會常委
我校表彰2008年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及其指導教師我院兩名博士研究生獲獎
我院鄧曉明等十名同學獲得2008年度蔣震獎學金
我院團委書記鄭小敏被評為“2007-2008年北京市高校優秀輔導員”
我院李艷芳教授當選為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法分會副主任委員(副會長)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舉行會議曾憲義連任社科委副主任,王利明、余勁松連任委員
我院2007級本科宿舍榮獲我校宿舍風采大賽“最佳精神風貌獎”
我院同學在學校第二十三屆“一二·九”合唱節中榮獲最佳組織獎
我院王利明教授獲準2008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立項
我院王軼教授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會基金資助獎勵
我院董安生教授、劉俊海教授、楊東副教授分別當選為中國法學會證券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我院多位教授榮獲第二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
我院范愉教授榮獲第二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
我院多位教師成果榮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我院同學在校第十屆“創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創佳績
我院多位教授榮獲首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
劉俊海教授當選為中國工商行政管理學會常務理事
我院代表隊獲得第六屆“貿仲杯”國際商事仲裁模擬辯論賽第三名
中國法學會向我院發來感謝函致謝我院師生
我院代表隊獲得第六屆“貿仲杯”國際商事仲裁模擬辯論賽第三名
我院朱莉、馮琳獲基德獎學金石佳友、鄭愛青老師出席頒獎典禮
中國法學會向我校發來感謝函致謝我院教授
我院羽毛球隊獲得人大羽毛球團體八強邀請賽冠軍
我院三名同學被評選為“首都教育系統奧運工作優秀學生”
我院智慧財產權教學與研究中心榮獲“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創意金獎”
《國際商事仲裁法》課程榮獲教育部和財政部2008年度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建設項目
我院徐孟洲教授當選為中國法學會銀行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朱大旗教授當選為研究會常務理事
我院2006屆畢業生竺效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
我院五位2008級本科新生獲評“八三法學助學金”
我院章耿源同學被評為“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優秀志願者”
奧運村運行團隊收費卡業務口致信感謝人民大學志願者
海淀區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致信感謝我院志願者
朱景文教授主編《法理學》被評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學校保衛處致信感謝我院學生
奧組委新聞宣傳部致信表揚我院兩名志願者
我院劉寶坤等十名同學獲得2007年度蔣震獎學金
我院朱景文教授、謝望原教授、李琛副教授分別榮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黎建飛教授獲北京市教育工會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
我院朱景文教授謝望原教授李琛副教授分別榮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我院民商法教研室榮獲北京市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人先鋒號”稱號
我院榮獲“中國人民大學先進集體”稱號
王利明院長當選“2007年度法制新聞人物”
王利明院長當選“2007年十大年度法治人物”
我院許崇德教授、張希坡教授獲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
“人文社會科學影響力評價報告”公布我院王利明教授、高銘暄教授位列法學學科前十
法學院團委榮獲北京市2006年“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我院學科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國家重點二級學科增至四個法學學科獲批國家重點一級學科
我院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國家級榮譽稱號
我院王利明教授、林嘉教授著述入選“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工程
王利明院長當選2006中國十大教育英才
劉俊海教授榮獲第五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
范愉教授、朱景文教授獲得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曾憲義教授主編的《法律科學文庫》榮獲國家級首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
楊建順教授、韓玉勝教授分別榮獲“2001-2005年北京市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個人”和“2001-2005年北京市教育系統…
《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及說明》(王利明教授主編)榮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法學類一…
錦光教授、韓大元教授主編,劉飛宇副教授參編的《中國憲法發展報告》(1982-2002)獲得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
我院15名教師榮獲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
韓大元教授獲得“2006年國家級教學名師獎”
王利明教授的專著《民法總則研究》榮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
曾憲義教授等主持的《中國法學教育教學改革實施工程》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王利明教授等主持的《民法精品課程》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我院2005年度獲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榮譽稱號
我院獲2005年度先進黨委榮譽稱號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排名全國法學學科第一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榮獲國家授予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我院獲1998年度先進黨總支榮譽稱號
我院獲2001年度先進黨委榮譽稱號
我院獲2003年度先進黨委榮譽稱號
曾憲義等五位教授榮獲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獎
高銘暄等五位教授榮獲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獎
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2002年獲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高銘暄教授主編的《刑法學原理》三卷本榮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二等獎
張希坡教授主編的《中國革命法制史》榮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二等獎
《中國審案例要覽》榮獲“1983-1993年優秀法學著作一等獎”第一名
《中國審案例要覽》榮獲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

所獲殊榮

走上共和國的最高講壇
劉春田教授為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專題講座
王利明院長為全國人大、國務院法制辦講解物權法
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四十次集體學習王利明院長講解物權法相關問題
史際春教授參加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學習講座並擔任主講人
林嘉教授主講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法制講座
孫國華教授1985年為中共中央書記處講授法制課
許崇德教授1998年6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辦的首次法制講座上授課
高銘暄教授1998年10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辦的法制講座上授課
龍翼飛教授1998年1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法制講座上授課
龍翼飛教授1999年8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辦的法制講座上授課
郭壽康教授2000年10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辦的法制講座上授課
王利明教授2002年2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辦的法制講座上授課
許崇德教授在“首都各界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實施二十周年大會”上發言
許崇德教授為中共中央政治局講解《認真貫徹實施憲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王利明教授2004年4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辦的法制講座上授課
王利明教授2004年4月為中共中央政治局授課

名譽教授

·萬鄂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馬 原最高人民法院前任副院長
·王勝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
·王景榮最高人民法院前任副院長、中央政法委員會前副秘書長
·公丕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南京師範大學前任校長
·田期玉公安部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部長
·石泰峰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
·任建新全國政協前任副主席、中國法學會前任會長
·劉復之最高人民檢察院前任檢察長
·劉家琛最高人民法院前任副院長
·孫琬鍾中國法學會前任常務副會長
·江必新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二級大法官
·張文顯吉林大學黨委書記
·張 軍法務部副部長、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張 穹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副主任
·張 耕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一級大檢察官
·張思卿全國政協副主席
·楊景宇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委員會主任
·肖 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國首席大法官
·鄒 瑜原法務部部長、中國法學會前任會長
·鄒哲開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副主任
·羅 鋒公安部前任副部長
·羅豪才全國政協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前任副院長
·姜 穎全國人大常委、國家知識產權局前任局長
·姜 偉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二級大檢察官
·祝銘山全國人大常委會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前任常務副院長、一級大法官
·胡康生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
·唐厚志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副主席
·唐樹備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
·唐德華最高人民法院前任副院長
·顧昂然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前任主任
·高盧麟國家專利局前任局長
·尉建行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曹建明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一級大法官
·曹康泰國務院法制辦公室主任
·梁國慶最高人民檢察院前任副檢察長
·魯 平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前任主任
·端木正最高人民法院前任副院長
·蔡 誠法務部前任部長
·安守廉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副院長、東亞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馬赫穆德·謝里夫·巴西奧尼國際刑法協會主席、教授
·保羅·布歇法國行政法院大法官
·史蒂芬·布萊登巴赫法蘭克福傳播學研究所主任、法蘭克福維德林納大學法學院教授
·陳弘毅香港大學法學院教授
·鍾期榮香港樹仁學院校長、博士
·阿道夫·迪茨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外國與國際專利、著作權及競爭法研究所所長
·葛維堡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特別代表
·諾伯特·豪格德國國家專利商標局前任局長
·格魯夫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法學院教授、副院長
·埃利希·豪依賽爾德國國家專利商標局前任局長
·博克哈德·漢斯德國圖賓根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
·田中和夫日本立命館大學法學部教授
·久岡康成日本立命館大學常務理事、教授
·克勞斯·輝勒德國巴斯夫公司專利商標和技術轉讓部部長
·胡鴻烈香港樹仁學院校監、全國政協常委、大律師、博士
·小口彥太日本早稻田大學常務理事、國際部部長、法學教授
·梁美芬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李世光聯合國秘書處法律顧問辦公室首席法律顧問、法學博士
·克里斯蒂安·路易特法國艾克斯-馬賽法律、經濟與科技大學名譽校長、歐亞研究所主任
·瑪瑞莉·戴爾瑪斯·瑪蒂法國大學研究院院士、巴黎-大刑法學教授、國際刑法協會副主席
·松浦晃一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
·長田豐臣日本立命館大學校長
·梁定邦香港大律師
·西原春夫日本早稻田大學前任校長、青少年育成國民會議會長
·西村清次日本立命館大學理事長、法學教授
·沼田安宏日本東京沼田律師事務所所長
·奧島孝康日本早稻田大學前任校長、法學教授
·米切爾·沃森菲爾德國際憲法協會主席
·約爾根·沙德德國專利商標局局長
·森清范日本京都清水寺貫主、北法相宗館長、宗教法專家
·史蒂芬·蘇本美國東北大學法學院教授
·皮埃爾·特律什法國最高法院前任院長
·王貴國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教授、前任院長
·吳綺劍美國東北大學法學院教授
·佐藤文男日本專利局前任審判長、審查部部長、專利局工業產權研究所所長、科學振興財團理事
·威因弗雷德·哈塞默爾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副院長、著名刑法學家
·松宮孝明日本著名刑法學家

名譽博士

·古斯塔沃·諾沃亞·貝哈拉諾厄瓜多總統
·竹下登日本前首相
·拉菲爾·卡爾德拉委內瑞拉前總統
·德拉魯阿阿根廷前總統

客座教授

·陳興良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客座研究員
·張明楷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被聘為我院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曲新久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
被聘為我院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陳子平台灣東吳大學教授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虞 平美國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
被聘為我院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水林彪日本法律史學會代表理事(會長)、一橋大學法學院法學研究科教授
被聘為我院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羅克辛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
被聘為我院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巴瑞瑞德教授
被聘為我院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格萊亭格爾德國PAVIS專利代理協會董事會主席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高祥澳大利亞坎培拉大學工商法律信息學部法學院中國法律中心主任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馬培德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院長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麥克·帕默倫敦大學亞非研究所東亞法律中心主任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莫虎莫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熊選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松本恆雄教授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金敏圭教授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布律哥邁耶爾教授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華格納教授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星野英一教授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北川善太郎教授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庫茨歐教授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木佐茂男教授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山口厚教授東京大學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森際康友教授名古屋大學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兼職教授

·王正發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司司長
·葉 峰最高人民檢察院外事局局長
·劉海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前任所長
·吳漢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
·吳 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政策研究室前任主任
·張智輝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所長
·沈仁乾國家著作權局副局長
·陳明華西北政法大學前校長
·賈宇西北政法大學校長
·郎 勝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刑法室主任
·胡云騰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郭明瑞煙臺大學校長
·顧肖榮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
·敬大力最高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廳廳長
·甄 貞北京市檢察院副檢察長
·鮑遂獻公安部辦公廳副主任
·譚世貴海南大學校長
·姜偉黑龍江省檢察院檢察長
·石泰峰中央黨校副校長
·王勝明全國人大法工委民法室主任
·楊 楨台灣東吳大學法學院前院長
·陳興良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客座研究員
·張明楷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被聘為我院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曲新久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
被聘為我院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陳子平台灣東吳大學教授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虞 平美國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
被聘為我院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水林彪日本法律史學會代表理事(會長)、一橋大學法學院法學研究科教授
被聘為我院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羅克辛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
被聘為我院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巴瑞瑞德教授
被聘為我院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格萊亭格爾德國PAVIS專利代理協會董事會主席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歷史回顧

中國法學會在50年的發展歷程中,受到了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受到了社會各界和廣大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的熱情關心和大力支持。
1949年建國前夕,經毛澤東同志倡議,由董必武、林伯渠、沈鈞儒、謝覺哉、鄧穎超、羅瑞卿、史良、王崑崙等90多位社會著名人士發起,建立了新法學研究會籌備會。這是共和國成立的第一個法律團體,並與新政治學研究會籌備會、社會科學聯合會一起,作為發起成立全國政協的單位之一。
1953年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制定前夕,毛澤東、周恩來同志又請董必武同志牽頭,在新法學和新政治學研究會籌備會的基礎上,合併成立中國政治法律學會。成立大會推舉董必武任會長,沈鈞儒、張志讓、謝覺哉、王崑崙、柯伯年、錢端升等任副會長,並在全國設立了6個地方分會。這是共和國成立的第一個全國性的法律團體,先後舉行過4次會員代表大會。它為廢除偽法統,建立新法制,制定新中國第一部憲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的

“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政治法律學會受衝擊,中斷活動。
“文革”結束後,在鄧小平、彭真等同志的倡議下,於1979年末開始著手恢復重建中國政治法律學會。
1980年7月,成立了以楊秀峰同志為主任的籌備委員會,並決定更名為中國法學會。1982年7月,中國法學會召開恢復重建後的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鄧小平同志親臨大會接見了全體到會代表,彭真同志作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重要講話,使中國法學會步入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1997年1月,中國法學會召開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江澤民同志親臨大會接見了全體到會代表並作了重要講話。這篇講話深刻揭示了"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的歷史規律,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構想,吹響了中國法學界、法律界邁向新世紀的號角。

對外交流

中國法學會作為對外法學交流的主渠道,半個世紀以來,積極開展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多邊交往和雙邊交往,充分發揮了"民間外交"的作用。
中國法學會及其所屬研究會,先後加入了國際憲法學協會、國際法律哲學和社會哲學協會、國際刑法學協會、國際法律學協會和亞洲與太平洋法律協會(亞太法協)、東亞行政法學研究會等國際性、地區性法律團體,並在這些團體中擔任領導職務;先後派代表參加過國際犯罪學世界大會、計算機與犯罪問題世界大會、世界環境保護大會、社會保障與法律世界大會、婦女和兒童權利世界大會等。中國法學會及其所屬研究會,已經與世界上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團體建立了經常的聯繫,在學術研討、資料交換、人才培訓等方面開展了廣泛的合作。據近20年來的統計,先後接待過40多個國家的1500多人次的來訪,組織過68個團組,280多人次出訪26個國家和地區。

的

中國法學會及其所屬研究會,先後舉辦過保護和促進兒童權利國際討論會、執行《兒童權利公約》國際討論會、青少年立法國際討論會、訴訟法和仲裁國際討論會、亞太法協勞動法研討會、中國--歐盟法律研討會、中美經濟法研討會、中法社會保障法研討會、中俄遏制有組織犯罪研討會、東亞行政程度法研討會等國際會議。特別是在1995年8月成功地舉辦了亞太法協第14屆大會,有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名代表參加,江澤民主席親臨大會作了重要講話,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據近20年來的統計,先後有來自84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人次參加過中國法學會舉辦的學術研討會。通過對外法學交流,宣傳了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成就,在國際上樹立了法治大國的形象;了解了世界各國法學研究的動向和趨勢,借鑑和吸取了它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