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友研究基金會

中國之友研究基金會

中國之友基金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之友或FOC)成立於1987年, 是一家註冊於香港,主要為中國的大學招募英文教師的慈善機構。自從1987年以來, 為了更好地適合中國發展的需要, 中國之友一直處於不斷地改進及發展中。

概述

中國之友基金會有限公司是一個民間的慈善機構。中國之友註冊於香港,是一個獨立的、免稅性質的基金會。它在中

中國之友研究基金會中國之友研究基金會

國的總部設在四川省成都市。中國之友同時也註冊於北京國家外國專家局。

中國之友的成立基於兩個因素:一方面是為了滿足中國對外國專家的需求,另一方面因為全世界專業人士對中國的關注和興趣日益增長。中國之友願意成為一座聯繫中國和國際友人的橋樑,幫助他們尋找工作,為他們提供培訓和幫助。

目前,除了招募英語教師外,介紹留學生來華學習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提供短期英語教師;為國中及高中的英語培訓項目提供教師;開展短期漢語學習項目;參與偏遠地區社區發展項目及偏遠地區教育發展項目;這些年來中國之友為了能夠對中國的發展提供實際的幫助,在一些可能及正確的情況下,在中國投入了一定的資金,設備,也開展了許多的項目。但是對中國之友來說,引進良好的人力資源是中國之友的重點所在。無論從事何種活動,誠實待人及職業化是中國之友的首要原則。

特點

中國之友重視德才兼備的品質

中國之友是一個國際性機構,在許多不同的國家招募專業人士

中國之友是一個非政治性團體。所有中國之友的會員都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和憲法

中國之友鼓勵其會員在中國長期工作和學習,同時組織各種短期的項目

中國之友的成員以基督徒的態度對待生活和工作

中國之友提倡簡樸的生活方式

中國之友重視贏取和維持中國有關當局的信任

中國之友鼓勵外籍專業人士堅持語言學習和不斷地適應中國文化

組織

中國之友的會員目前遍及中國的7個省市,主要集中在中國西部。這些會員都是從世界各國招募到中國的不同國籍、不同民族的專業人士。

中國之友的中國總部設在四川省成都市,另外幾個代表處分別設在青海省西寧市,陝西省西安市及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此外還在泰國清邁設有一個地區代表處。其他一些辦事處正在申請辦理中。

中國之友董事會為本基金會的領導部門。執行總裁由董事會選舉產生,並對其負責。執行總裁和其領導的工作人員對人員的培訓、聯絡、會員的安置和支持、財務和行政管理負責。

財政

中國之友是一個非贏利性的組織,依靠個人、團體和基金會提供的資金來支付工作費用。中國之友對其會員不提供任何財政資助。會員的經濟來源可來自若干方面,例如:中國機構所付的薪酬,個人儲蓄及所屬國提供的資助。

發展

中國之友基金會參與了青海省、四川省、陝西省、雲南省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一些農村地區發展、農村教育及扶貧等項目。招募了各種類型的志願者及國外專家在這些發展建設項目中協助中國之友的長駐來華專家。當然,更為重要的是來自於當地政府及主要方面負責人的幫助及緊密協作。

列舉一些項目如下:

中國之友計畫在以後的幾年中繼續擴大在這些地區的發展與教育項目。以上項目的成功實施得力於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及中國之友會員們以及項目點的居民們的辛勤工作。

除了接到大量的對英文教師的需求外,也受邀招募一些其它專業的人才,例如:計算機技術、農業、醫藥衛生、和物理學方面的專家。同時亦有很多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士詢問是否有在中國工作的機會。在過去幾年中,已成功地安置了以上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前所述,一向致力於招募具有高業務素質和道德水準的教師,因此篩選過程極為嚴格。因此,就目前來說,中國之友基金會收到的對外籍英文教師的需求量遠遠大於招募能力。但與此同時,也加強了招募工作,從而使2004年度招募的英文教師數量有顯著增加。

根據不同的學術資歷和經驗,有的教師被聘為外籍專家,有的被聘為外籍教師。他們的契約也在住宿條件、薪酬和年度旅遊補貼等方面有所不同。

取締

2006-7-17,民政部公布了對該基金會的處理決定,撤銷該基金會的登記。在1999年全國性社會團體清理整頓中,中國之友研究基金會臨時借款230萬元應付登記,後又將資金抽走。這一行為在2004年8月由其業務主管單位國家旅遊局反映給了民政部。民政部隨後對其違法行為正式立案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之友研究基金會基本存款賬戶上註冊資金和活動資金的總額始終沒有達到當時中國人民銀行210萬元的規定。

據民政部有關同志介紹,該基金會除弄虛作假、騙取登記的行為以外,還存在著內部管理混亂、私設銀行賬戶、公益活動缺失及擅自設立分支機構等一系列問題,早已無法正常發揮基金會的職能,所以對該基金會進行撤銷登記的行政處罰。

招募人才

中國之友主要依靠一個國際交流網來選擇、審核和招募合適的專業人才。凡是與中國之友有聯繫,不管是在中國學習還是工作的人,通稱為"中國之友會員"。這些人將包括:參加一些與中國之友有關的項目;在中國之友與中國協定的地方工作在與中國之友沒有合作關係的機構工作(例如:跨國公司,非政府組織等);在中國進行短期語言學習或做短期教學(稱為“短期教育項目”)

所指的"高素質",不僅指其學術資歷及專業水平,還指其對文化的敏銳性和願意接受比本國簡樸的生活條件。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樣,中國之友規定應向所有招募到各大學工作的外籍教師及專家做適應性培訓。因為這對他們能夠很好地適應在中國的生活和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都是具有監督指導意義的。中國之友會員來華的期限通常至少為一年。除了一些短期項目的參與者及一些在特殊地方做研究的學生,他們的時間可以較短,有時也會有進行6個月教學工作的教師契約。

準備工作

中國之友招募的會員不僅要求具備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求具備優秀的人格品質。在外籍人員來華之前,中國之友為每一位新會員提供短期適應性培訓,包括關於文化差異的培訓,以幫助他們做好來華工作和學習的準備;在外籍人員來華之後,中國之友繼續與他們保持聯絡,以確保他們能很好地適應新環境,並在新環境中工作,學習得更好。

所有中國之友的會員都參加短期集訓,為他們在中國的工作和生活做準備。除非他們已有很好的漢語基礎,通常中國之友希望所有的長期會員都先從事兩年全天制的語言學習。中國之友得益於和中國一些名高等學府的友好關係,可以向它們介紹留學生。

發展情況

中國之友基金會參與了青海省、四川省、陝西省、雲南省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一些農村地區發展、農村教育及扶貧等項目。招募了各種類型的志願者及國外專家在這些發展建設項目中協助中國之友的長駐來華專家。當然,更為重要的是來自於當地政府及主要方面負責人的幫助及緊密協作。列舉一些項目如下:

中國之友計畫在以後的幾年中繼續擴大在這些地區的發展與教育項目。以上項目的成功實施得力於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及中國之友會員們以及項目點的居民們的辛勤工作。

教育情況

除了接到大量的對英文教師的需求外,也受邀招募一些其它專業的人才,例如:計算機技術、農業、醫藥衛生、和物理學方面的專家。同時亦有很多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士詢問是否有在中國工作的機會。在過去幾年中,已成功地安置了以上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前所述,一向致力於招募具有高業務素質和道德水準的教師,因此的篩選過程極為嚴格。因此,就目前來說,中國之友基金會收到的對外籍英文教師的需求量遠遠大於的招募能力。但與此同時,也加強了招募工作,從而使2004年度招募的英文教師數量有顯著增加。

根據不同的學術資歷和經驗,有的教師被聘為外籍專家,有的被聘為外籍教師。他們的契約也在住宿條件、薪酬和年度旅遊補貼等方面有所不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