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要語言研究機構

中國專門性的語言研究機構,在1949年以前,主要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要從事漢語語文學、漢語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及有關文獻的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逐漸建立新的語言研究機構,到1986年,全國有20多個專門機構。另外,許多大學還設有主要從事語言教學但也兼顧語言研究的機構。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簡稱"語言所"。1950年6月創建, 是中國科學院最早成立的幾個研究所之一。建所以後,逐漸設立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組、古代漢語研究組、漢語方言研究組、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組、語音實驗室,以及圖書資料室。1956年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組從語言所分出,在中國科學院屬下另建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同年,由新華辭書社和漢語大辭典編纂處合併而成的詞典編輯室歸屬語言所,後來又成立機器翻譯研究組。1959年成立外語研究室。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語言所歸屬該院,設有現代漢語、 近代漢語、 古代漢語、漢語方言、 語音、 套用語言學、國外語言學等研究室,以及詞典編輯室、《中國語文》雜誌社、計算機室、圖書資料室。語言學家羅常培呂叔湘李榮先後擔任過語言所所長,現任所長為劉堅。
語言所的主要任務是,對漢語及有關的語言 問題進行基礎研究和理論研究,為加強現代漢語規範化服務。現在全所共有研究人員 100多名,擁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學者。曾與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合辦國語語音研究班,先後培訓語言工作骨幹數百名。所內研究人員的主要學術論著有:《現代漢語語法講話》、《漢語語法分析問題》、《現代漢語八百詞》、《漢語的構詞法》、《現代漢語句型》 、《近代漢語指代詞》 、《切韻音系》、《切韻研究》、《兩周金文語法研究》、《古代漢語虛詞通釋》、《昌黎方言志》、《中國語言地圖集》(漢語方言部分)、《國語發音圖譜》、《國語音節語音合成》、《現代漢語詞典》等。20世紀50年代曾組織推動了漢語方言全國普查,1955年曾召開“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對現代漢語規範化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國語言學會和漢語方言學會的成立及開展活動,語言所也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語言所及其有關研究室主辦的《中國語文》、《方言》、《國外語言學》、《中國語文天地》,在學術界有較大的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語言研究室

簡稱“民族語言室” 它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60年代初併入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後,改為現名。設有壯侗語族藏緬語族苗瑤語族蒙古語族突厥語族滿-通古斯語族社會語言學等研究組和圖書資料組。現有研究人員70多名,其中高級研究人員占 1/3。民族語言學家包爾漢 、傅懋 、羅季光、王均先後擔任過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的所長和民族語言室的主任。現任民族所所長為照邦斯圖(蒙古族)、民族語言室主任為道布(蒙古族)。
民族語言室的主要任務是,調查研究國內少數民族語言,為民族語言規範化服務,根據一些沒有文字的民族的要求為他們創製文字,為要求改進或改革文字的民族制定改進或改革方案。民族語言室成立以來,先後出版了一批少數民族語言的調查報告,描寫語法,雙語詞典,以及其他學術著作,如各種少數民族語言簡志,《中國少數民族語言分布圖》等。在開展國際學術合作方面,開始了"中國少數民族語言使用情況和文字問題"、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比較研究”等課題的研究和《中國語言地圖集》(少數民族語言部分)的編制。曾舉辦數期民族語言研究班和培訓班。曾組織推動全國少數民族語言普查,先後舉行3次全國少數民族語言科學討論會, 討論了少數民族語言的調查、研究和少數民族文字的創製、改革及語言規範等問題。 民族研究所主辦的《民族語文》雜誌,在國內外語言學界有較大的影響。

語言文字套用研究所

簡稱“語用所”。1984年9月成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1985年12月改名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領導。現設漢字整理、漢語拼音、計算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言套用及語言教學等研究室,以及圖書資料室。現有研究人員30多名,其中高級研究人員近 1/3。現任所長為陳原。
語用所的主要任務是,研究語言文字的套用問題,為加強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服務。語用所成立以後,比較重要的研究課題有:國家標準《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元集輔助集》的研究編制,漢字結構及其構成成分分析統計,現代漢語用字頻度統計,漢語姓氏人名用字分析統計,漢字屬性字典的編寫,漢語口語研究,叫賣語言研究,作家作品語言研究,語言識別與偵破研究,漢語北方話基本辭彙調查研究,國語分級要求及其測試辦法研究,新詞新語新用法的規範和研究,兒童語言研究,國小“注音識字、提前讀寫”語文教學改革實驗研究,漢語拼音正詞法研究,圖書資料自動檢索系統研製等。前9個課題的研究已經完成,分別出版了專著。語用所曾於1985年 7月舉行“漢語拼音正詞法學術討論會”,1986年12月舉行“漢字問題學術討論會”。

其它機構

除以上的研究機構之外,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語言文字研究專門機構。如中國人民大學的語文研究所,主要研究現代漢語、語文套用及文字改革;北京語言學院的語言教學研究所,主要研究對外漢語教學和漢語外語對比;北京大學的計算語言學研究所,主要研究計算機對自然語言的理解;中央民族學院的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主要研究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華中工學院的中國語言研究所,主要研究古漢語音韻、漢語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及語言學同現代科學技術結合的問題;復旦大學的語言文學研究所, 主要研究現代漢語 、漢語方言、漢語修辭和語言理論;吉林大學的古文字研究室、中山大學的古文字研究室、四川大學的古文字研究室、北京大學的古文字研究室,主要研究甲骨文金文和戰國文字;廈門大學的方言研究室,主要研究漢語閩方言;安徽師範大學的語言研究所,主要研究訓詁學和編纂詞典;內蒙古大學的蒙古語文研究所,主要研究蒙古語言文字及其套用問題;北京外國語學院的外國語言研究所,主要研究世界諸語言及國外語言學理論;廣州外國語學院的套用語言學研究所,主要研究外國語教學及教學法;上海外國語學院的外國語言文學研究所,主要研究外國語言,漢語外語比較及外語教學,等等。屬地方社會科學院的有:山東省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學研究所,主要研究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山西省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室,主要研究山西漢語方言及俗語學;新疆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主要研究維吾爾語哈薩克語及新疆境內其他少數民族語言;內蒙古社會科學院蒙古語文研究所,主要研究蒙古語族諸語言。這些研究機構在學術研究和學術活動等方面,都作出了各自的貢獻,發表了一批有價值的論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