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盃

中國世界盃

在中國成功舉辦一屆世界盃是億萬華夏兒女共同企盼的民族大事。中國也有成功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這一國際賽事的經驗。但是,由於目前中國足球內憂外患,在中國舉辦世界盃儼然成為了一件難以實現的事情。

基本信息

條件

中國世界盃中國世界盃
根據國際足聯的規定,所有成員國只要對世界盃感興趣都可以申辦。
對於申辦世界盃的國家,國際足聯也有硬性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場館方面,必須提供不少於12座至少容納4萬人的球場,同時揭幕戰和決賽球場必須保證容納不少於8萬人。在電視轉播方面也是高標準,此外在信息技術交通和住宿方面也有一定的標準。
所有想要申辦的國家將會收到國際足聯發放的註冊表,在規定日期前交回國際足聯,申辦國家可以申辦一屆世界盃也可以同時申辦兩屆。以後面的兩屆世界盃為例,理論上有資格申辦2018年世界盃的有145個國家,2022年世界盃的有198個國家。
硬體方面,中國完全可以符合國際足聯要求。
目前國內有如下大型體育場:
1國家體育場910002008年
2廣東奧體中心體育場800002001年
3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800002013年在建
4大連體育中心體育場60000在建
5瀋陽奧體中心體育場600002007年
6濟南奧體中心體育場600002009年
7合肥奧體中心體育場600002007年
8北京工人體育場600001959年
9重慶奧體中心體育場600002004年
10南京奧體中心體育場600002005年
11山西體育中心體育場60000在建
12深圳大運中心體育場60000在建
13呼和浩特體育中心體育場600002008年
14廣西體育中心體育場600002009年在建
15天津奧體中心體育場600002008年
16武漢體育中心體育場60000
17青島體育中心體育場60000
18河北體育中心體育場60000籌建
19長沙賀龍體育場600002003年
20溫州奧體中心體育場60000籌建
21上海八萬人體育場550001997年
22河南體育中心體育場55000
23哈爾濱國際體育中心體育場55000
24杭州黃龍體育中心體育場55000
25山東體育中心體育場55000
26淮南體育公園體育場520802010年在建
27貴陽奧體中心體育場520002010年
28江西奧體中心體育場500002010年在建
29南昌國際體育中心體育場500002010年在建
30陝西省體育場50000
31紹興奧體中心體育場500002013年籌建
32蕪湖奧體中心體育場45000
33新疆體育中心體育場450002008年
34國家奧體中心體育場450001991年
35淄博體育中心體育場450002009年
36大連實德專用足球場400002012年籌建
37濰坊奧體中心體育場400002009年
38成都體育中心體育場40000
39洛陽新區體育場400002007年
四座專業足球場
1.上海虹口足球場1999年建成,容量:34000人左右。是國內的第一座專業足球場。
2.天津泰達足球場2004年4月建成,容量:32300人左右。
3.成都龍泉驛足球場2004年6月建成容量:26000人左右,是為了2004年在中國舉辦的亞洲杯而興建的。
4.上海金山足球場2006年建成容量:25000人左右。
目前計畫興建兩座:
天津團泊窪足球場:將作為目前中乙北區球隊天津松江足球隊的主場,計畫容量28000人,2009年11底開建,2011年初建成。
大連專業足球場:目前正在深化設計階段,建設地址已經確定,計畫2010年秋可開工興建。

意義

作為世界人民交流的平台,世界盃甚至比奧運會更有優勢——奧運會讓世界了解北京,而舉辦世界盃將會給更多城市機會。此外,有一種說法是,越早申辦世界盃,奧運會留下的場館利用價值就越大,對中國就越有利。這樣的看法有一定道理。
世界盃:可與奧運會媲美的體育盛會
國際奧委會和國際足聯的角斗從1984年就開始了。那一年國際足聯宣布歐洲和南美洲參加過世界盃的球員不得參加奧運會比賽。1988年,矛盾再度升級,國際足聯宣布只有23歲以下球員和3名超齡球員可以參加奧運會。對於這個苛刻的決定,國際奧委會竟然接受了。
由此,國際足聯幾乎成了唯一能和國際奧委會抗衡的單項體育組織。而世界盃,也成了人類唯一能與奧運會相媲美的體育盛會。儘管年齡與水平都縮水,但男子足球仍然是奧運會上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
辦過奧運:大多會再與世界盃結緣
有趣的是,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大多會與世界盃結緣。
1960年羅馬舉辦奧運會,1990年義大利舉辦了世界盃。1968年墨西哥城舉辦了奧運會,緊接著1970年和1986年,墨西哥兩次舉辦了世界盃。
1972年德國慕尼黑舉辦奧運會,1974年和2006年世界盃來到德國。1984年和1996年美國兩次舉辦奧運會,中間的1994年是美國世界盃。
1964年日本舉辦奧運會,1988年韓國舉辦奧運會,2002年韓日就聯合舉辦了世界盃。1992年巴塞隆納舉行奧運會,而世界盃在之前的1982年已經來到西班牙。
2000年奧運會在悉尼舉辦,而澳大利亞現在又成了世界盃的熱門爭辦國。巴西則正相反,他們剛剛拿到了2014年世界盃的舉辦權,現在正為2016年的奧運會而努力著。
奧運會和世界盃,就像雙子星座,雖然互相角力,卻總是相伴而行。大致算下來,在同一國家奧運會和世界盃的最近距離是2年(墨西哥、德國),最遠距離是38年(日本),而幾率較高的時間距離是10年到15年(美國、西班牙、韓國)。
作為大國:要儘量多走上舞台中央
與奧運會相比,世界盃決賽的參賽國家只有36個,似乎是少了些。但2010年南非世界盃參賽國家(地區)的數量是204個,和北京奧運會相同。
沒有任何單項運動能和足球相比。從漫長的預選賽開始,各國人民就處於瘋狂當中,這種以4年為周期的狂熱在決賽日達到頂點。例如2002年德國與巴西爭冠時,觀眾達到了28.8億。
在世界盃上,人們不僅關注代表自己國家的隊伍,同時也關注最高水平隊伍的表演,這種關注度也只有集各項運動之大成的奧運會才能比擬。
正因為有了如此的關注度,世界盃才和奧運會一樣成為全世界人民體育與文化交流的舞台。
這個世界上交流的方式很多,人們可以用電影、文學等藝術形式交流,也可以用各國首腦的會議等政治手段交流,但沒有一種形式可以比得上體育交流這樣直接、廣泛、無距離。
一個大國,需要儘量多地走上舞台中央。從舉辦一次奧運會等到舉辦下一次奧運會,間隔有些太久了,而世界盃將是最合適的舞台。
申辦成功:更多中國城市將迎來發展機會
澳大利亞一家國際評價中心上周末公布了“世界遊客在北京”調查結果,北京成了全球遊客最喜愛旅遊城市。外國遊客中接近九成的人是第一次來北京。可以想像,如果沒有奧運會,很多人可能一輩子也不會來北京。
奧運會讓大家認識了北京,如果舉辦世界盃的話,人們可能會認識中國更多的城市,因為世界盃將分布在舉辦國的幾個城市舉行。
奧運會讓北京的空氣新鮮了,公共運輸得到了大規模發展,城市面貌也大為改善。可以想見,一旦舉辦世界盃,很多承辦城市也會加快城市建設的進度。
北京奧運會是否有盈利,目前還沒有官方的、正規的說法,但對北京以及協辦城市的積極影響已經逐漸顯現出來。而最近的一屆德國世界盃,總投入約70億歐元,德國旅遊局的局長說,它給德國帶來的總體收入,應該在110億到120億歐元。
經濟上的收益只是一個方面,其實,世界盃甚至比奧運會更能促進中國的發展和向世界展示中國,因為奧運會主要在一座城市進行,而世界盃必須至少在六七個城市進行。
也就是說,如果中國申辦世界盃成功,那最有可能具體承辦的北京、上海、天津、瀋陽、成都、廣州等城市將同時按照不低於奧運會承辦城市的標準進行建設。這將對這些城市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而舉辦世界盃的這個城市群將更集中地展示更全面的中國。
競爭激烈:我們優勢遠大於劣勢
和其他申辦國家相比,中國有著自己的優勢,比如我們成功舉辦過奧運會,我們還成功辦過兩屆女足世界盃、一屆亞洲杯。我們的經驗與硬體都是過關的:北京、上海、天津、瀋陽等城市都有著舉辦大型國際比賽的經歷。
最重要的是,我們有熱愛足球的人民。國際足聯8月21日公布的數據表明,北京奧運會足球現場觀賽人數達到190萬人(尚未統計最後四場半決賽和決賽),遠遠超過雅典奧運會的43萬人、悉尼奧運會的107萬人。儘管中國男女足早早都已出局,但人們支持的是足球本身。
不過和中國觀眾的熱情呈反比的是中國足球隊的糟糕戰績,這無疑是中國申辦的最大短板。
奧運會上中國足球的失敗也許是好事,那就是將中國足球徹底歸零。如果新的足協決策者能從頭抓起,那么10年後,瓶頸就有可能突破——儘管還可能一場不勝,但總比現在有希望。
中國足球很衰是事實,不過世界盃雖然是足球的盛會,但它的意義早已超出了足球本身。如果世界盃能促進中國足球的發展,那當然是世界和中國都願意看到的,如果不能,那也沒什麼問題,因為世界盃將作為一個橋樑,把中國和世界更密切地聯繫起來。

何時舉辦

隨著中國足協放棄申辦2018和2022兩屆世界盃,中國要舉辦一屆世界盃至少要等到2026年。不過根據國際足聯秘書長瓦爾克的說法,中國申辦世界盃要等到2034年。瓦爾克說,“世界盃名額的分配是根據最近幾屆大賽的表現而定,而不是一屆,我認為亞洲球隊的表現超越了以往,日本和韓國踢得非常不錯,亞洲球隊在今後依然需要努力。”
談到中國何時能申辦世界盃的問題,瓦爾克表示:“2022年的世界盃申辦者中我們已經有來自亞洲的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卡達了,事實上唯一一個非亞洲的申辦者是美國,如果你考慮到我們採用的各大洲輪換制度,一旦有一個亞洲國家成功申辦2022年的話,2026和2030不會再有中國的機會,下一次到亞洲要到2034了。就算是美國舉辦2022年世界盃,中國也需要等到2026年,不會提前。這是一個純粹數字上的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