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漢字流變(上下)

內容介紹

《中古漢字流變》薈萃了《說文解字》、《原本玉篇殘卷》、《篆隸萬象名義》、《宋本玉篇》等重要字彙的全部形音義信息。第一部楷書字彙南朝《原本玉篇》絕大部分殘缺,《流變》將有關《原本玉篇殘卷》、日藏唐抄《篆隸萬象名義》以及《宋本玉篇》進行系統比較,補具了六朝到唐宋之際漢字發展重要歷史時段的楷字傳承變異線索。《流變》是將傳抄傳刻的重要楷書字彙,與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等實物用字相比較,以呈現楷字發展的時間層次;將有關字彙平面散見於異部各處的相互關聯信息,利用數位化資源庫原理聚合成群。《流變》是關於漢字發展基本資源的調研整理:將積累形式的楷字字彙,置於楷字發展過程中考察,置於共時的社會實物用字實際中對照。其中涉及六朝到唐宋之際楷字歷史演變、某些發展環節形音義線索恢復、字跡關係界定,為楷字發展構造理據及使用語境重建、漢字發展與認知水平關係揭示,奠定了基礎。

作者介紹

臧克和 男,1956年5月生於山東諸城,博士。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
上海市政府重點學科—華東師大漢語言文字學學科帶頭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套用中心主任。
2000年入選國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 2005年受聘為教育部全國語標委漢字委員會副主任。
出版《尚書文字校詁》等專著十餘部,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獲教育部學術成果獎等各類獎項十餘項。兼任美國愛荷華大學亞太研究中心榮譽教授、德國波恩大學漢學系客座教授等。
近年所從事主要研究項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說文》、《玉篇》與《萬象名義》比較研究”(2001-2004),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基金項目“出土古文字與古文獻語料庫”(2001-2004),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唐宋字書收字時間層次研究”(2005—2009),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楷字發展及資源調查”(2006—2008),德國DFG資助項目“簡帛文獻與方技術數”(2006—2007),等。
主要研究領域: 文字與套用、漢語史、文獻與文化

作品目錄

凡例說明部首目錄部首檢索正文附錄 《名義》釋例檢索拼音檢索筆劃檢索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