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學

世界經濟學

世界經濟學是一門前沿性和綜合性很強的理論經濟學。它研究當代正在走向全球化和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全球經濟的運行績效和機制變遷的機制規律,同經濟學、政治學和管理學等相輔相成,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為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擴大和加強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經濟貿易關係提供決策依據。世界經濟學是基於經濟學原理,借鑑政治學、管理學、社會學、國際關係學,並融匯文史哲以及地理類的專業知識,從現實經濟出發揭示新的理論和發展規律。

產生背景

世界經濟學(World Economic)是研究世界經濟運動規律的科學。世界經濟學最早是由德國的哈姆斯在《國民經濟與世界經濟》(1912)一書中提出的。關於世界經濟學的主要著作有,前蘇聯布哈林的《世界經濟和帝國主義》(1923);美國派特遜的《世界經濟概論》(1947)等。

世界經濟學世界經濟學

主要內容

研究的主要內容有:

(1)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和國家集團的經濟關係;資本主義經濟規律在資本主義各國經濟關係中的作用;資本主義國家與其他社會制度國家間的經濟關係;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發展的趨勢及其規律性。

(2)世界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形成;社會主義經濟規律在世界社會主義經濟體系中的作用;社會主義國家與其他社會制度國家間的經濟關係;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發展及規律性。

(3)各開發中國家經濟及相互經濟關係。

(4)社會主義經濟體系與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相互依存(相互鬥爭及其發展的規律性。

培養目標

本學科培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德智體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學科要求掌握較堅實的現代經濟學基礎理論,具有較系統的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的專門知識;較為熟練的掌握一門外語,並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掌握計算機技術和其他現代經濟分析技術;具有獨立的研究和工作能力。學位獲得者能從事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領域內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或在實際業務部門從事涉外經濟的管理和研究等工作。

學科範圍

世界經濟學世界經濟學

學科研究範圍

本學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全球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全球經濟是基於國際分工,各國經濟互補基礎上,在全球範圍內多元化的各類經濟的多角度集合。本專業的研究範圍包括在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上形成的現代世界生產、流通、交換和分配及其相互關係,各種類型國家的經濟發展特點和變化的特殊規律,國際經濟各領域的情況和問題,對外經濟貿易等。主演的研究方向是:全球經濟問題研究(全球網路經濟學、一體化理論,轉移理論、體制比較、經濟未來等);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投資、國際保險、企業跨國等);區域經濟開發學(經濟圈研究、發展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等);轉軌經濟研究(成熟市場學、新興市場學、轉軌經濟比較等);國別經濟學(美、日、歐、俄、韓、泰等國的經濟體制與運行)。

課程設定

總量經濟學,個體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世界經濟史,全球經濟問題研究,國際貿易政策研究,轉軌經濟研究,國別經濟專題,中國經濟專題,世界經濟地理,世界經濟文化,國際資本運營。

世界經濟學研究

世界經濟學研究 World Economic Research 是一本關注世界經濟學領域研究前沿的國際中文期刊,由漢斯出版社發行,主要刊登國內外經濟學領域研究和套用的最新成果介紹,學者討論,某一領域的研究進展和專業評論等多方面的學術論文和最新進展評述。旨在為了給世界範圍內的科學家、學者、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傳播、分享和討論世界經濟領域內不同方向問題與發展的交流平台。

研究領域:

世界經濟學世界經濟學

經濟學

總量經濟學

個體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

世界經濟學

國際貨幣經濟學

國際金融學

國民經濟學

管理經濟學

數量經濟學

技術經濟學

生態經濟學

勞動經濟學

城市經濟學

資源經濟學

環境經濟學

工業經濟學

農村經濟學

農業經濟學

商業經濟學

旅遊經濟學

財政學

經濟學其他學科

中心東移

世界經濟學世界經濟學

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過程,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袁志剛教授說:“中國的經濟體制從原來的計畫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制度變遷,過渡時期經濟問題層出不窮,中國經濟從封閉狀態不斷走向開放狀態,融入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快,社會科學家很少遇到的‘實驗’機會每天在我們周圍發生。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很少有實驗機會,無法像自然科學那樣進行模擬研究,而中國當前的轉軌經濟正好是一個實驗機會。”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經濟與金融系主任費方域教授的看法非常相似:“現在的中國是研究經濟學最好的時候,一是中國發生的經濟活動,既有經濟發展,又有制度轉型;既有長期增長的奇蹟,又有如何將增長持續下去的挑戰;既有已開發國家曾經歷過的階段,也有中國獨有的問題,如複雜的國有經濟轉制,股權分置,大規模的農村勞動力城市化等等。改革開放以來短短的20多年中,中國走過了已開發國家很多年走過的路,而且探索了有自己特色的新路,積累了新的經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探索,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這樣的經濟環境,為中國經濟學發展奠定了最好的客觀基礎。而前無古人的發展探索過程中,新問題新現象每天都在產生,政府、企業急需經濟學家來概括、總結和解釋。

費方域說,另一方面,由於學界實行了開放政策,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中國經濟學家不但熟悉中國國情,而且開始了解和熟悉全世界關於經濟研究的新方法、新成果。有了研究對象,也有了研究能力,兩者相結合,使得中國經濟學發展產生了現實可能性。

隨著中國將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大國,世界經濟學中心也隨之東移。

名著提要

托馬斯·孟《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1664

諾思《貿易論》1691

洛克《論降低利息和提高貨幣價值的後果》1692

布阿吉爾貝爾《法國詳情》1695

休謨《休謨經濟論文選》1748-1758

魁奈《經濟表》1758

杜爾哥《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1766

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1776

馬爾薩斯《人口原理》1798

薩伊《政治經濟學概論》1803

傑文斯《政治經濟學理論》187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