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賽獎

荷賽獎

荷賽獎是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ORLD PRESS PHOTO,簡稱“WPP”,通稱“荷賽”),由總部設在荷蘭的世界新聞攝影基金會(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主辦。該會成立於1955年,1957年舉辦第一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被認為是國際專業新聞攝影比賽中最具權威性的賽事。自1957年舉辦第一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以來,至2015年已舉辦了58屆。

基本信息

歷史概述

荷賽獎體育類單圖金獎作品《血染賽場》:柔道選手巴普蒂斯塔在奧運會的比賽中荷賽獎體育類單圖金獎作品《血染賽場》
1956年,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三位攝影家米倫登克(BenVanMeerendonk)、謝勒(KeesScherer)和威斯曼(BramWisman)把一次荷蘭全國性的攝影比賽擴展為國際性的新聞攝影比賽,並且建立了“世界新聞攝影荷蘭基金會”這一長久性的組織。該基金會的宗旨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並增強人們對新聞攝影的廣泛興趣,傳播信息並加強國際間的相互理解。
荷蘭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的主辦者強調並鼓勵攝影記者深入現場、不畏艱險的採訪作風,倡導有創造性的、形象感染力強的表現手法。
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的獲獎者歷來多為西方攝影師,不過隨著開發中國家參賽者迅速增多,中國攝影工作者也曾多次在這一賽事中折桂。[

獎項設定

第50屆荷賽年度最佳新聞照片第50屆荷賽年度最佳新聞照片

“荷賽獎”分為突發新聞、一般新聞、新聞人物、體育動作、體育專題、當代熱點、日常生活、肖像、藝術、自然共10類,基本覆蓋了新聞攝影的各個方面。每類還分單幅和組照(最多不超過12幅)兩項。大賽從所有參賽作品10類20項中評出年度最佳新聞照片一張,並由兒童評審會從當年部分獲獎圖片中選一張為“兒童獎”。

荷賽獎每年還常增設一些特別獎,如“匈牙利李斯特獎”、“奧斯卡·巴納克獎”等。荷賽獎所涉及的題材的多樣性使其參賽及獲獎照片不但能基本涵括每年的重大事件,也能深入人類的日常生活。

評選程式

(圖)荷賽獎荷賽獎中國獲獎作品《彝族牧羊人》

評選團評選照片分初評、複評和定平三個程式。評選之前,評選團成員對參賽的數千幅照片瀏覽一遍,取得印象,基本不問照片說明。初評時,逐張過目,只要有三張贊同,即可進入複評。複評時,有六票贊同則可進入定評。定評時採用無記名投票方式,得票多者則得獎。

獎項影響

南方都市報方謙華的作品《中國萬州自然保護區內瀕臨滅絕的植物》獲得自然類單幅一等獎南方都市報方謙華的作品

荷賽獎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有威望的新聞攝影比賽之一,它的宗旨是“促進信息的自由、不受限制的交流,鼓勵高水平的專業新聞攝影標準”,對全世界新聞攝影事業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荷賽獎是世界上參與範圍最廣,最具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新聞攝影大賽。它的作品成為人類所處的時代和歷史的見證。

頒獎儀式

每年2月中旬公布獲獎名單後,“荷賽獎”會在4月最後一個周日或是5月的第一個星期天舉行盛大的頒獎儀式,將所有獲獎者邀請到阿姆斯特丹。除了負責幾百位獲獎者的機票和食宿費用,基金會還將給年度圖片獲得者頒發一座“黃金眼”獎盃,1萬歐元獎金和一架佳能最新款數位相機。

各項目的金獎除了獎盃,還能拿1500歐元獎金,而二三等獎獲得者雖然沒有獎金,也能帶回“黃金眼”獎盃和獲獎證書。

歷屆中國獲獎

荷賽獎體育專題類組照金獎作品:電視上的奧運會。組照之二。攝影:中國青年報記者趙青荷賽獎體育專題類組照金獎作品

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的獲獎者歷來多為西方攝影師,不過開發中國家參賽者在迅速增多,中國攝影工作者也曾多次在這一賽事中折桂。

1959年

45位中國攝影家的55幅作品首次參加了第三屆比賽,並取得了45幅入選的佳績。

1988年

第31屆的荷賽,新華社記者楊紹明(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次子)拍攝的《退下來的鄧小平》獲得新聞人物系列銅獎,在荷賽獎中實現零的突破。

1996年

第39屆荷賽中,山東畫報李楠的作品《聊城少兒雜技學校》榮獲藝術類單幅金獎。

2000年

第43屆比賽中,北京中國新聞社王瑤的作品《60歲重返舞台》獲得藝術類組照金獎,拍攝了“中國舞蹈皇后”、60歲的中國舞蹈家陳愛蓮。

2002年

55屆荷賽突發新聞單幅三等獎——拯救跳樓新娘。55屆荷賽突發新聞單幅三等獎——拯救跳樓新娘

第45屆荷賽,北京中新社賈國榮的作品《中國體操奪冠賽》獲得體育類單幅銅獎。

2003年

第46屆荷賽獎《天津日報》攝影記者祁小龍的《針灸減肥》獲科技類單幅三等獎

2004年

第47屆荷賽獎,自由攝影師盧廣的作品《愛滋病村》。

2005年

2月11日,第48屆荷賽獎,邱焰的參賽作品《李小雙體操學校》獲體育專題類組照三等獎。

2006年

2月10日,第49屆荷賽獎,《廣州日報》社的攝影記者周馨的參賽作品《泰國民眾紀念印尼大海嘯死難者》獲藝術與娛樂類單幅二等獎。

2007年

儲永志獲體育類單幅二等獎儲永志獲體育類單幅二等獎

第50屆荷賽獎,上海《東方早報》常河《中國動物園》獲自然組照二等獎。

2008年

南方都市報方謙華的作品《中國萬州自然保護區內瀕臨滅絕的植物》獲得自然類單幅一等獎;天津日報攝影記者祁小龍的作品《天津茶館的評書》獲得藝術類單幅三等獎;新華社記者費茂華拍攝的作品《2007運動瞬間》獲得體育動作類(組照)二等獎。

2008年是奧運年,所以體育類的新聞攝影也就成了中國攝影師們表現舞台。其中,新華社的吳曉凌關於柔道選手巴普蒂斯塔的特寫《血染賽場》,獲得了體育專題類單幅金獎;中國青年報記者趙青的組照《北京電視上的奧運會》,以獨到的視角,獲得體育專題類組照金獎。

2008年,杭州日報記者陳慶港在四川大地震發生後,拍下的救援部隊在北川廢墟中救出一名倖存者的照片,獲得突發新聞類單幅金獎。另外,杭州都市快報記者傅擁軍獲得自然類組照二等獎,他的作品是《西湖之畔的樹》。深圳經濟日報記者趙青獲得一般類新聞單幅二等獎,作品為《四川地震的倖存者》。新快報李潔軍作品獲得肖像類組照三等獎。

2009年

第52屆世荷賽獎2月13日揭曉,中國攝影師奪取了三個金獎,兩個銀獎和一個銅獎。

2011年

2011年2月11日第54屆“荷賽獎”獲獎作品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揭曉。中國攝影師牛光憑藉2010年4月17日,青海僧侶準備為玉樹地震災民集體火化被背景的作品-《僧侶為災民火化》,獲一般新聞單幅二等獎;盧廣憑藉2010年6月20日,大連消防隊員在漏油清淤現場救災的組照《大連油污救援》獲突發新聞組照三等獎。

2012年

中新社攝影師賈國榮作品《槓上競爭》獲得體育動作類組照一等獎中新社攝影師賈國榮作品《槓上競爭》獲得體育動作類組照一等獎

中國攝影師李楊的名為《跳樓新娘》的作品獲得突發新聞類三等獎,曠慧民拍攝的一組反映中國百姓紀念毛澤東的照片獲得藝術娛樂類三等獎。此外,徐少鋒和其他幾名中國攝影師獲得榮譽獎。

台北時間2013年2月15日18:00(荷蘭當地時間2月15日11:00),第56屆“荷賽獎”獲獎作品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揭曉,中國攝影師傅擁軍獲得人物肖像類組照三等獎;儲永志獲體育類單幅二等獎;魏徵獲體育類單幅三等獎;鄭曉群獲得自然類組照二等獎。

2013年

2013年2月15日18:00,第56屆“荷賽獎”獲獎作品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揭曉。瑞典攝影師PaulHansen為每日新聞報拍攝的照片贏得年度圖片,照片反映的是兩個巴勒斯坦孩子的葬禮,他們在以色列飛彈襲擊中身亡。中國攝影師鄭曉群、儲永志分別獲得自然類、體育類二等獎,傅擁軍、魏徵則分別獲得人物類(觀察肖像及表演肖像)、體育類三等獎。本屆比賽共收到來自124個國家、5666名攝影師的103481張作品。

2014年

2月14日,第57屆世界新聞攝影大賽結果在阿姆斯特丹揭曉,中國新聞社攝影師賈國榮作品《槓上競爭》獲得體育動作類組照一等獎;中國青海的攝影師樊尚珍作品《荒原上的狼》獲得自然類單幅三等獎;中國攝影師陳坤榮作品《健身》獲得體育特寫類組照二等獎。

2015年

2015年2月12日,2015年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結果揭曉,來自丹麥的攝影師MadsNissen作品《俄羅斯同性情侶》獲得年度圖片。此外,6位中國攝影師,盧廣、儲永志、陳榮輝、鮑泰良、劉嵩和CaiShengxiang獲獎。該屆賽事,共有來自131個國家的5692名攝影記者和紀實攝影師上傳了97912張參賽作品。
2015年3月4日,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宣布,獲第58屆荷賽當代熱點類組照一等獎的《歐洲黑暗之心》因造假被取消獲獎資格。
這組作品由義大利攝影師喬瓦尼·特羅伊洛拍攝,旨在呈現比利時小鎮沙勒羅伊的失業和犯罪狀況。
荷賽官網發表聲明說,這組照片中有一幅畫家在人體上直接作畫的照片,特羅伊洛提交作品參賽時聲稱是在沙勒羅伊鎮拍攝,現已被證實是在布魯塞爾拍攝。
根據荷賽規則,特羅伊洛的作品被取消獲獎資格後,當代熱點類組照一等獎將頒給此前的二等獎,二等獎將頒給此前的三等獎,三等獎空缺。

2016年

2016年2月18日,第59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獲獎作品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揭曉,中國攝影師張磊作品《霧霾在中國》獲得長期熱點類當張一等獎,中國攝影師陳杰作品《天津爆炸》獲得一般新聞類單張三等獎。

2017年

2017年2月13日,第60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獲獎作品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揭曉,中國攝影師王鐵軍獲得日常生活類單幅二等獎,年度圖片大獎由美聯社記者BurhanOzbilici拍攝的《土耳其暗殺》獲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