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陽宮[唐代王建所作七言律詩]

上陽宮[唐代王建所作七言律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原文

《上陽宮》

唐 王建

上陽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宮處處流。

畫閣紅樓宮女笑, 玉簫金管路人愁。

幔城入澗橙花發,玉輦登山桂葉稠。

曾讀列仙王母傳,九天未勝此中游。

作者簡介

王建(生卒年不詳),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唐朝詩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始入仕,曾任昭應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後出為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約64歲為光州刺史。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

上陽宮[唐代王建所作七言律詩] 上陽宮[唐代王建所作七言律詩]

其詩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善於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人、事和環境加以藝術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現實,揭露矛盾。多用比興、白描、對比等手法,常在結尾以重筆突出主題。體裁多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語言通俗凝練,富有民歌謠諺色彩。名篇如《田家行》、《水夫謠》、《羽林行》、《射虎行》、《古從軍》、《渡遼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他又以《宮詞》知名。他的《宮詞》百首,突破前人抒寫宮怨的窠臼,廣泛描寫唐代宮廷生活。其五、七言近體中,有些征戍遷謫、行旅離別、幽居宦況之作,情思感人,但雜有消極頹廢思想。他的絕句則清新婉約。還寫過《宮中三台》、《江南三台》等小令,為中唐文人詞的重要作者之一。今存有《王建詩集》、《王建詩》、《王司馬集》等本及《宮詞》1卷。

詩詞故事

提及上陽宮,對其最初的概念,只是停留在“女皇武則天”病逝的地方、“紅葉題詩”美好傳說發生的地方、白居易《上陽白髮人》敘說的地方、迄今“上陽路”通過的地方,所有的線索指向了同一個場所——上陽宮。上陽宮李治皇后王氏被貶後居住的地方。還是可惜的是,它的奢華或美艷只停留在史書詞賦裡面,現世難見真容。

唐朝詩人王建說的好:“上陽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宮處處流。畫閣紅樓宮女笑,玉簫金管路人愁。幔城入澗橙花發,玉輦登山桂葉稠。曾讀列仙王母傳,九天未勝此中游。”可謂給予了上陽宮最美的描述,至於其中的美有多么超凡或者多么脫俗,實在是難以拿今天的語言形容,即便是再高科技再多文明的園林設計和宮殿仿古能力,怕是也無法復原上陽宮的美。

太初宮 太初宮

唐高宗時期,前期多住在太初宮,後高宗皇帝以雒水東岸地勢高敞,於是令於此修築宮殿,名上陽宮。上陽

宮是高宗、武則天時期修建的一處最重要的宮殿建築群,也是武則天長期居處之地。《元河南志》卷四《唐城闕古蹟》載:"上陽宮在皇城西南隅,上元中置,南臨洛水,西距谷水,東面即皇城右掖門之南。上元中司農卿韋機造。"《唐兩京城坊考》卷五《東京上陽宮》又載:"上元中,司農卿韋機造。大帝末年常居此宮聽政。初大帝登雒水高岸,有臨眺之美,昭機於其所營上陽宮,宮成移御之。"可見它是高宗、武則天處理朝政與日常居處最重要的處所。
上陽宮是一處大型建築群,除地形地勢占據優勢外,這裡的宮殿建築還以繁華著稱。宮殿建築達數十處之多,宮之正殿名觀風殿,武則天還政以後即居此殿。仙居殿,武后崩於此殿。除宮殿建築外,門闕、台閣、亭觀極盡豪奢,韋機建成後,曾因太過華麗,受到彈劾免職。白居易作《白髮上陽人》,元稹亦寫有《上陽白髮人》。唐代吟誦上陽宮的詩詞不勝枚舉,王建《上陽宮》詩去:"上陽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宮處處流。畫閣紅樓宮女笑,玉簫金管路人愁。幔城入澗橙花發,玉輦登山桂葉稠。曾讀列仙王母傳,九天未勝此中游。"從這些描述不難看出上陽宮的美,武則天留戀此宮,終老於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