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鎮

上清鎮

上清鎮位於贛東北,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年平均氣溫17.9℃,一月平均氣溫5.2℃,七月平均氣溫29.7℃,年平均降雨量1874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58天,常年主導風向東偏北風。具有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等特點。適宜野生動植物生長,適宜發展旅遊業。

基本信息

概況

上清鎮江南名鎮
上清鎮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部,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龍虎山16公里,東至塘灣鎮耳口鄉,西連龍虎山鎮,南北鄰上清林場,西南接金谿縣。境內交通便利,鷹廈線由鎮東向西切過,鎮區設有上清車站,鎮西北龔資線公路與206國道相連,上清鎮距鷹潭市30公里,距省城南昌150公里。

全鎮國土總面積51平方公里,鎮區面積47公頃。全鎮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面多山,西北為丘陵谷地,集鎮中部地勢較為平坦。鎮內滬溪河自鎮東面向西北流過整個鎮區,在歷史上曾是福建商賈重要的水路,召集由於河床變淺已失去了往日的功用,卻成為當地旅遊的一個亮點。

行政區劃

上清鎮 面積:120.7k㎡ 人口:18598人 郵編:335411 代碼:360681191 
府前街居委會,上清、漸蒲、桂洲、城門、沙灣、歷山、泉源、泥灣、通橋等9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府前街。

歷史

上清鎮古鎮
上清鎮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甚多。嗣漢天師府、上清宮舊址、夏鼎墓、象山精舍遺蹟等,吸引著大量中外遊客前來觀光。鎮北有鷹廈鐵路上清站、龔(店)――資(溪)公路斜貫境中,交通便利。

上清溪,一名上清河,古稱沂溪,亦名瀘溪,因源頭資溪縣古名瀘溪,故有舊稱。

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冬著名理學家教育家陸九淵(金溪人、字子靜,諡號文安)應門人彭興宗(字世昌)延請來貴溪縣治西南60華里的應天山(早清境內)講學“顧視山形”、“宛如巨象”即改稱應天山為象山,並自號象山翁。第二年春建象山草堂,書院“象山精舍”。他在象山精舍講學五年中,帶領門徒艱苦創業,結廬而居,終“規山起廣廈講廬數百間”。清順治四年(1647年),江西省巡撫蔡士英秉承朝延意旨,確立象山書院與白鹿、鵝湖等書院齊名稱為江西省著名書院之一。

1998年,上清鎮藉助道教聖地文物古蹟,歷史名勝旅遊優勢,開發朱老爺(丹溪)廟、天師廟、天源德藥店、竹筏觀賞上清吊腳樓為主要景點的“上清古鎮游”。旅遊業發展迅速,遊人絡繹不絕,半年共接待遊客達12萬人次,位於集鎮中段的“嗣漢天師府”素有“南國無雙地,西江第一家”之美稱,自開放以來前往觀光、朝拜進香的中外遊客車水馬龍、應接不暇。

社會經濟

上清鎮小鎮經濟
上清鎮轄1個街道居委會,上清、漢浦、浙浦、桂洲、城門、沙灣、歷山、泉源、泥灣、通橋等10個村委會,98個村民小組,72個自然村,4377戶,18696人。有耕地22247畝,林地45420畝,養殖水面432畝;醫院1所,醫療診所11個;國中1所,完小11所。

農業以糧食為主,盛產稻穀。主要經濟作物有麻類、油料、柑桔、板栗茶葉等;漁業、林業、畜牧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工業以個私企業為主,主要是糧食、茶葉加工、陶器、食品加工等。近年業,旅遊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初步形成了旅遊、餐飲、觀光、娛樂和旅遊商品開發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經濟產業。

城鎮建設

(1)規劃編制情況

上清鎮上清鎮

上清鎮於1984年恢復建制鎮,1988年批准集鎮規劃,同年被列為全省十二個集鎮建設樣板鎮之一。1990年完成了第一次上清鎮總體規劃,1994年被列為200個集鎮建設重點鎮之一。1995年進行了總體規劃的調整,2000年又做出了能適應旅遊發展需要的上清鎮總體規劃,增加了城門新區規劃桂洲休閒娛樂村規劃、河西新區規劃等。為加強千年古鎮的保護,逐步改善古鎮旅遊環境,開發和建設城門新鎮區,2002年又完成了上清古鎮歷史風貌保護及詳細規劃和城門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對集鎮周邊重點自然村也進行了規劃。

(2)規劃建設情況

上清鎮自1988年批准集鎮規劃以來,在上級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集鎮建設日新月異,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近年來,上清鎮政府加大了投資力度,已投資1000餘萬元,搞好集鎮基礎設施和旅遊景點,接待設施建設,完成的項目有古街道、巷道的建設、古鎮給排水、新街道路、上清大橋、上清大道、上清文化廣場及停車場、旅遊廁所,修復了長慶坊、留侯家廟、天源德藥棧、天主教堂等。上清鎮以“保護古鎮、發展經濟、開發旅遊”的十六字方針為指導,全面啟動了上清古鎮遊覽區。現在,上清鎮總體規劃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古鎮綜合改造,城門新區開發已全面啟動,上清大橋、上清大道、上清文化廣場上清古街修復等項目正在進行,上清鎮的建設在政策和市場的引導下將會飛速發展。

古鎮風韻

上清鎮古鎮風韻
上清鎮的街道弄巷至今依然保留著古代建築的格局,尤其是沿瀘溪河畔的十多個碼頭,寬厚堅實的麻石砌成的台階,被一代代人的腳力踩得溜光,它用為歷史的見證,昭示著上清鎮悠久而古老的歷史。上清鎮歷經千年,地名也曾幾易。唐、五代時,這裡叫雄石鎮。南宋教育家、哲學家陸九淵在應天精舍講學時,曾為雄石鎮石貼撰寫過跋。近兩里長的街道叫沂陽市,因唐末倪亞曾在雄石鎮任過鎮遏使而得名。宋元時期稱上清鎮,明初稱沂陽市,明末又改稱上清鎮。

古色古香的上清鎮,有歷代遺留下來的眾多古民居,以明清為主的民居群,高高的馬頭牆,別致的門第,鵝石古道,方磚畏就的廳堂,通光天井,石雕窗花,古韻依舊,使人感受到古建築工藝的高超。沿瀘溪河近兩里長的民居形成了江南建築的特色-----吊腳樓。這種建築是木柱豎在河旁之上,上為廳堂、住房,下為廚房。晚上睡在樓上,望窗外明月,聽潺潺河水,確實富有“蘇州人家盡枕河”的詩情畫意。白天憑欄遠眺,群峰連綿,村舍相望,山嶺涼亭、車馬行人盡收眼底。

旅遊

上清鎮龍虎山
上清古鎮 千年古鎮是江西鷹潭市龍虎山旅遊的亮點,如果沒有上清鎮,沒有上清這塊土地孕育出來的道教文化,龍虎山要成為中國道教第一山、中國道教的發祥地恐怕是不可能的。這條古街雖未經過專家設計,一切都自自然然,無形中有一種自然之美,然而就是在這種自然當中,整條街又孕育著獨特的地方民俗風情。沿這條街逆瀘溪河水而上,街左邊的房子皆成階梯狀,每一家房子總比前一家的房子往前凸出1米左右,據說這是當地人預示家事興旺的象徵。右邊的吊腳樓空蕩蕩地幾個木柱子立於水中。漫步這條街區,你不必閃躲汽車的橫衝直撞,盡可悠閒自在地觀看市井風情。漁民織網,孩童戲耍,怡然自得。

三十六行不論你要找其中的哪一行,轉個彎、抹個角就到了,理髮的、修鎖的、修傘的盡在其中,街上的小吃是出了名的好味道,有白皙皙的上清米粉,水嫩水嫩的上清豆腐,朱紅朱紅的天師板栗等,都讓人垂涎欲滴,往吊腳樓一坐,店主定能給你弄出個八卦宴來,弄出一桌子的道教文化味兒來。如今的上清古鎮,每天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遊覽,陌生的、熟悉的都願意到街上走走,體會一下淳樸的民俗風情。

上清鎮天師府
嗣漢天師府 位於貴溪上清鎮,臨清溪,為歷代張天師起居之地。原建於龍虎山腳下。

唐代天寶七年(748年),封張道陵第十五代孫為天師。並賜田敕免租稅。從此,教門興旺,前後建有十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三十六座道院,稱“真仙觀”。

崇寧四年(1105年),遷移上清長慶坊,即今天的上清西頭。坊東為元碑亭,有碑石二,其一為敕賜玄教宗傳之碑,元代著名文學家虞集撰,藝術家趙孟書,為書法珍品。

天師府經各朝維修、重建,房舍達五百餘間,占地達五萬多平方米。整個府第由府門大堂、後堂、私第、書屋、花園,成法宗坊等部分組成。

天師住房和養生殿,面積900餘平方米,內分大門、儀門、大庭院、三省堂等。層層迭迭,曲徑迴廊,甬道貫通,樓房殿閣,形似皇宮,龍柱金壁,雕樑畫棟。院內古木參天,周圍豫章成林,陰翳蔽日,環境清幽,風景優美。

上清宮 位於貴溪上清鎮東端。該宮始建於東漢,原為張道陵修道之所,名曰天師草堂。漢末,第四代天師張盛自漢中遷還龍虎山。改天師草堂為傳篆壇。

唐會昌年間(841-846年),改名為零點仙觀。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敕改上清觀。正和三年(1118年),名為上清正一宮,簡稱上清宮。這裡是歷代張天師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祀奉道教教祖太上老君之地。唐代開始修建殿宇,後經宋、元、明、清歷代修茸擴建,形成規模巨大的上清宮。

有福地門、九曲巷、下馬亭、午朝門、鐘樓、龍虎仙峰、玉門殿、東隱院及元、明石刻等珍品。東隱院在上清宮院內東側,是龍虎山上清宮的一座著名道院,創建於南宋寧宗年間(1195-1224年)。元代初期,因該院道士張留孫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特殊禮遇,東隱院亦聲名大振。

上清鎮懸棺遺址
懸棺遺址 位於仙水岩一帶。仙水岩諸峰峭拔陡險,岩壁光滑平展,岩腳下便是瀘溪河。臨水縣崖壁上布滿了各式各樣的岩洞,裡面有一百多座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古人的岩墓懸棺,其葬位高度為20-50米。

在大片岩壁上,洞穴星羅棋布,從瀘溪河舟中或地面眺望,可以隱約望見洞口或釘木樁,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處可見,而這些洞穴高不可攀,無人入內,其中所藏之物,多少個世紀來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跡。直到七十年代末,江西考古工作者利用吊雲和雲梯進洞,才將這個謎解開。

貴溪懸棺是武夷山地區懸棺葬的代表,所處年代為3000年以前的春秋晚期。是當時生活在彭蠡澤東部水系的乾越人的古老葬俗,且是流行中國長江以南許多省區以及台灣和一些太平洋島嶼的懸棺葬的起源。這進而懸棺數量多,隨葬品豐富,其科學研究價值之巨大,素為海內外科學者矚目。

交通及其他信息

境內交通便利,鷹廈線由鎮東向西切過,鎮區設有上清車站,鎮西北龔資線公路與206國道相連,上清鎮距鷹潭市30公里,距省城南昌150公里。

門票:25元學生半價.上清鎮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部,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龍虎山16公里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年平均氣溫17.9℃,一月平均氣溫5.2℃,七月平均氣溫29.7℃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