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

4、經濟學流派研究 (四)學制:三年。 (六)教學和培養方式

學院概況

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成立於20世紀中後期,於2003年3月3日重新組建。商學院包含了經濟和工商管理兩
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
個大類。現有三個系和一個學院:經濟貿易系、工商管理系、財務管理系、資產管理學院。三個碩士點:政治經濟學、產業經濟學 、國民經濟學。五個本科專業:經濟學、電子商務、財務管理、資產評估、物業管理。二個專科專業:信息管理與計算機套用、房地產經營與管理。

師資力量

商學院現有教職工78人,其中專業教師53名,具有博士學位的專業教師22人;具有碩士學位的專業教師23人。教師中,教授7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6人。學院有多位教師在全國性經濟類 、工商管理類專業學會和上海市經濟類專業學會擔任要職。學院還聘請十幾位政府、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和其他高校、研究機構的知名學者為兼職教授。
學院現有全日制研究生210人,本科生1408人。學院在徐匯和奉賢校區兩地辦學,目前1-2年級學生在奉賢校區就讀、3-4年級學生在徐匯校區就讀。

專業設定

學院現設有3個碩士研究生專業:政治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和國民經濟學,學制三年,全國統考招生;設有5個本科專業:經濟學、電子商務、財務管理、資產評估、物業管理 ,專業學制四年,列入上海市第二批招生,招收學生類型:文理兼收。

碩士點簡介

產業經濟學

(一) 培養目標和要求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質,掌握產業經濟學基礎理論,具備較全面的專業素養,有科學嚴謹的態度、良好知識結構、獨立工作能力和較好的心理素質,富於開拓精神和創新能力,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具有能從事產業經濟理論研究管理,以及能適應社會、企事業單位需要的人才。
本專業的碩士生應具備以下能力:
1. 能系統掌握產業經濟學科基礎理論,具有紮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
2. 能較熟練地閱讀產業經濟學專業中外文獻資料,並能用外文撰寫論文摘要;
3. 具備參與同專業研究相關工作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
4. 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具備較強的聽、說、讀、寫能力。
5. 身心健康。
(二) 研究方向
"產業經濟學"是經濟學門類中"套用經濟學"一級學科下設的二級學科。產業經濟學側重於培養掌握產業經濟學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與系統的專門知識,了解學科發展的歷史和現狀,適應性強,富於開拓精神和創新能力,具有從事產業經濟研究、教學,或能在黨政機關、經濟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較高層次的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設定研究方向有:
1. 流通與市場行銷管理;
2. 金融、保險與財務管理;
3. 產業組織理論與政策;
(三) 學制:
碩士生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如確有必要經批准可至多延長學習年限二年。延長期間按自籌經費研究生標準的二分之一繳納學費。提前修滿學分,完成中期考核並通過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可申請提前畢業和授予學位,一般提前畢業時間為一年或半年。
(四) 課程設定和學分
1、本專業實行學分制,本專業碩士研究生至少應取得28學分,方可申請碩士學位。
2、課程設定分為學位課(包括公共課和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選修課。其中,英語2學分,政治理論2學分,學位基礎課、專業核心課每門2~3學分,選修課每門1學分。
3、以同等學力考入的研究生,要補修有關的大學本科基礎課程3門;跨學科或基礎理論或專業知識有著某方面的缺陷、需要入學後進行適當補課的研究生,要補修相關學科的本科課程,均不計學分。
表1:09級產業經濟學培養方案
(五) 教學和培養方式
在研究生入學後第一學期內,通過師生互選,為每位研究生配備一位或多位導師。一般採取以導師指導為主,導師與指導小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
在培養的過程中應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採取系統的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注意因材施教,充分發揮研究生個人的特長和才能;可結合專業需要,有計畫地邀請校內外專家來校講學,或到兄弟院校和科研單位聽課,有條件的專業可與兄弟院校、科研單位共同協作培養研究生。採用的教材,應反映本專業國內外的先進水平。導師必須講授研究生的專業課。研究生應該參加所屬教研室的有關學術活動。畢業前,申請碩士學位者至少在規定的公開刊物上發表一篇論文,字數不少於4000字,方可申請學位。
(六) 成績考核
1、考核方式:研究生必須按培養計畫規定的課程進行選課,考核分為考試與考查,可採用開卷、閉卷或提交專題論文等方式。
2、成績評定:學位課(包括公共課和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選修課的成績考核成績分為優(90~100分)、良(80~90分)、及格(70~80分)、不及和(70分以下)四等。
3、補修安排:成績未通過者可隨下屆研究生付費補修該門課程,。
(七) 學位論文寫作
1、 研究生論文寫作主要由論文選題、開題報告、論文寫作等組成。
2、時間安排:為第四至第六學期進行,主要任務安排如下:
(1)論文選題(第四學期):
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自主選題,並由導師審定後完成詳盡的開題報告撰寫工作。在確定學位論文題目時,應注意掌握的原則有:1)創新原則;2)先進性、社會需要與可能性相結合的原則;3)結合研究生本人的基礎和特長的原則;4)時間限定原則。
(2)開題報告會(第四學期結束前或第五學期開學四周內):
開題報告會上,由研究生在本學院的專業範圍內進行宣講,聽取相關建議或意見。院系領導、導師、本專業點教師和研究生要參加開題報告。在論文題目確定並完成開題報告會後,應在研究生導師的指導下,擬定學位論文工作計畫,包括各階段的工作任務,並填寫《上海師範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工作計畫》,送學校研究生處備案。
(3)論文寫作(第五~六學期):
學位論文應在導師的指導下,本著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求實的學術精神,由碩士研究生獨立完成。正文一般不少於3萬字,中外文摘要以300-500字為宜,並符合學位評分委員會制訂和發布的書面學位論文學術規範。
(八) 論文評定、答辯與學位授予
1、本專業所有學位論文都採取聘請校內外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職稱的專家評閱。評閱通過後,方可組織答辯。所有碩士論文均送外單位"盲評",即由碩士生交一份論文到研究生處,由研究生處在學位封面和評議表上填寫論文編號,並去除學位論文中涉及作者和導師姓名的有關內容後,外送相關評審單位。"盲評"有異議的論文,必須將"盲評"結果向答辯委員會和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展示,供討論時參考。
2、答辯委員會由4至5人與選題有關的教授(或研究員)、副教授(或以上)職稱的專家評閱,其中至少有1位是外單位專家。答辯位於會推薦一位答辯主席,學位論文答辯人的導師不得擔任答辯主席。答辯後,由答辯委員會專家進行無記名投票。論文在獲得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辯委員通過後,答辯委員會可建議授予答辯人所申請的學位,由答辯主席在答辯決議書上籤字。

政治經濟學

(一)培養目標和要求
通過三年系統的學習,奠定比較堅實的政治經濟學基礎,並掌握本專業相關學科的最新發展成果,能夠熟練套用專業知識對時代熱點問題和其他理論問題等進行深度分析,畢業後可在各級學校從事經濟理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也可以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宣傳、政治思想和實際經濟工作。
(二)研究方向
1、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
2、中美經濟比較研究
3、當代已開發國家經濟研究
4、經濟學流派研究
5、經濟史研究
(三)導師介紹
本專業導師結構和搭配比較合理,陣容完整,可以開闊學生視角。既有國內外的知名學者,如通過全國公聘的商學院院長傅紅春教授,也有學術型政府高官,如國家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司長孔涇源教授,還有在西方經濟學領域深有造詣的上海財經大學馮金華教授。本專業以專職導師為主,也聘請校外知名學者作為兼職教授,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
(四)學制:三年。特別優秀的學生在符合有關規定的情況下可申請提前一年畢業。
(五)課程設定和學分
附:09級政治經濟學培養方案
(六)教學和培養方式
通過師生互選的方式,給每一位研究生配備一位或多位指導教師,導師組發揮綜合整體優勢,共同對全體學生負責,組織研究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參加研討會、當助教、聽講座,豐富社會閱歷和經驗。每一位研究生都有機會參與指導教師的課題研究,並在其中承擔重要研究任務,一般應在第四學期前至少發表一篇論文。
(七)成績考核
課程學習考核可採用閉卷、開卷或者撰寫專題論文的方式進行;成績可分為優(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不及格五等;必修課及格標準為“中”,選修課及格標準為“及格”;學位課程三分之二以上達到優良者,方可參加學位論文答辯。
(八)學位論文撰寫
1、第四學期末,在導師指導下確定選題。
2、論文的選題和內容應具有一定理論價值和套用價值,有一定的創意和前沿性。
3、正文一般不少於3萬字,外文摘要2000字元,中文摘要800字。
4、論文的封面、中外文提要、正文、附錄和參考文獻的編排,都必須符合國際通行的學術論文規範,所有的注碼必須註明:①國別(或年代)、②作者(或譯者)、③書刊名稱、④卷次(章節)、⑤頁碼、⑥出版社、⑦出版時地;否則不能參加答辯。
5、為方便審讀,論文行距應較寬鬆,用四號字或小四號字。
(九)論文答辯與學位授予
學位論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辯委員會,由答辯秘書分送答辯委員,碩士論文答辯前須聘請2位(或以上)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職稱的專家評閱。答辯委員會由4-5名與選題有關的教授(或研究員)、副教授(或副研究員)組成。答辯委員會推薦一位答辯主席,答辯人的導師或副導師不能擔任答辯主席。答辯後由答辯委員會投票表決,答辯主席在答辯決議書上籤字。
論文在獲得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辯委員通過後,答辯委員會可建議授予答辯人所申請的學位。

國民經濟學

(一) 專業介紹:
"國民經濟學"是經濟學門類中"套用經濟學"一級學科下設的二級學科,是綜合性較強的套用經濟類專業。它是從巨觀、戰略的角度來研究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問題,並對國民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做出預測與規劃。上海師範大學國民經濟學專業充分利用商學院的優勢,將研究與人才培養建立在套用經濟學等學科基礎上,注重探索巨觀經濟管理的理論與政策,突出資本市場對巨觀經濟、區域經濟的影響與作用。
本專業設定研究方向有:
1、巨觀經濟理論及其預測研究;
2、經濟體制與政策研究;
3、金融市場研究;
4、區域經濟研究;
5、轉型期的社會發展及其政策研究
(二) 培養目標和要求
本專業具有"寬口徑,厚基礎"的特點,通過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具有紮實的數理及經濟學基礎、有戰略眼光和創新套用能力的國民經濟管理工作者、研究人員。所培養的畢業生知識面寬,就業面廣,畢業生可以進入國家機關,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部門,中外大中型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從事管理工作和教學、科研等工作。本學科點重視聯繫經濟建設實際,加強同國家經濟管理部門合作,承擔國家重要研究課題,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和教師隊伍建設,從多方面保證培養高質量、高水平的研究生。
本專業的碩士生應具備以下能力:
1、具有紮實的經濟學及其數理基礎,掌握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
2、 熟悉金融市場和投融資工具及其套用;
3、有較強的巨觀經濟分析、政策研究、方案設計和市場運作能力;
4、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具備較強的聽、說、讀、寫能力。
(三) 學制:
碩士生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如確有必要經批准可至多延長學習年限二年。延長期間按自籌經費研究生標準的二分之一繳納學費。提前修滿學分,完成中期考核並通過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可申請提前畢業和授予學位,一般提前畢業時間為一年或半年。
(四) 課程設定和學分
1、本專業實行學分制,本專業碩士研究生至少應取得28學分,方可申請碩士學位;
2、課程設定分為學位課(包括公共課和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選修課。其中,英語2學分,政治理論2學分,學位基礎課、專業核心課每門2~3學分,選修課每門1學分;
3、以同等學力考入的研究生,要補修有關的大學本科基礎課程3門;跨學科或基礎理論或專業知識有著某方面的缺陷、需要入學後進行適當補課的研究生,要補修相關學科的本科課程,均不計學分。
附:09級國民經濟學培養方案
(五) 教學和培養方式
在研究生入學後第一學期內,通過師生互選,為每位研究生配備一位或多位導師。一般採取以導師指導為主,導師與指導小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
(六) 成績考核
1、考核方式:研究生必須按培養計畫規定的課程進行選課,考核分為考試與考查,可採用開卷、閉卷或提交專題論文等方式;
2、成績評定:學位課(包括公共課和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選修課的成績考核成績分為優(90~100分)、良(80~90分)、及格(70~80分)、不及和(70分以下)四等;
3、補修安排:成績未通過者可隨下屆研究生付費補修該門課程。
(七)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1、選題應有較強的套用價值和實踐意義;
2、以現代經濟理論作為論文的理論支撐;
3、採用較成熟的經濟分析工具和方法;
4、論文在觀點和方法上有一定新意;
5、論文所得結論和對策建議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有參考意義。
(八)科學研究能力與水平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1.能根據經濟運行狀況獨立選題,並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論證,形成有價值的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
2.能根據特定課題設計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運用經濟理論和研究分析方法實現課題設計目標;
3.必須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篇,字數4000以上

商學院綜合實驗室

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綜合實驗室成立於2003年,面積470平方米,分布在徐匯、奉賢兩個校區,現有企業

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綜合實驗室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綜合實驗室
ERP沙盤實驗實訓中心、財務管理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和資產評估實驗室。實驗室運行著200多台各類型號計算機和6台伺服器及遠程視頻系統,網路交換機、大螢幕彩色投影儀等設備,可師生互動、兩校區互動、國際遠程互動。實驗範圍涵蓋經濟學、電子商務、財務管理、資產評估、物業管理五個專業的近26多項實驗、實訓科目,為師生提供教學和科研所需的平台和“實戰模擬”環境。

商學院圖書資料室

圖書資料室概況

上師大商學院圖書資料室在新學院成立前後開始籌建。它是由原法商學院圖書資料室分離後歸附商學院的一個教輔部門。是商學院師生獲取教學科研信息的重要場所。一年多來,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重視(包括人員、經費和設備的投入)、行政人員和室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資料室在幾乎白手起家的情況下,逐步建立了自己的閱覽室、書庫和雜誌庫,添置了必備的各種設施及基本的圖書文獻資源,於2003年11月正式對師生開放。資料室本著“服務第一、讀者之上”的宗旨,堅持全心全意為師生創造讀書、閱覽的最佳環境,力求把最新、最快、最精的專業文獻信息傳遞給教師,受到了全院師生的歡迎。根據簽到記錄,截止到2004年10月,已有522人次到閱覽室閱覽,(包括教師、研究生、畢業班學生、離退休教師等)606人次借閱了各種書籍和報刊雜誌。此外,資料室還不定期開設了理論信息之窗共7期,介紹國內外最新理論動態及新書信息,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管理與使用

人員設定:資料室主任一名,(副研究館員),資料員一名(助理館員)
開放對象:全院教職員工、研究生、畢業生、離退休教師
1.文獻信息資源:已有經濟貿易類、工商管理類、財務管理類、電子商務類、房地產類、綜合類、工具類電子圖書等中外圖書13499餘冊,(包括從原法商學院和奉賢劃歸圖書、校外賓和院教師所贈圖書、研究生點圖書和自購圖書。)其中03—24年出版的新書占總數的40%左右。外文期刊9種,(為圖書館調撥)報紙18種,(包括中英文)雜誌172種(包括中英文)
2.上網電腦2台(供師生上網查尋專業信息資料)
3.資料室主要硬體設施:配備有閱覽室一間,期刊雜誌庫一間,書庫一間及工作人員操作電腦二台和相關印表機、掃瞄器、閱覽桌、閱覽架、報架、辦公桌等。
4.與校圖書館的業務聯繫:接受校圖書館的業務指導,參加校圖書館舉辦的各類業務培訓班。接受校圖書館調撥給資料室的圖書雜誌和經費支持,保持經常的溝通和聯繫,及時把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反饋給圖書館。
資料室工作宗旨:旨在堅定地貫徹“資料室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原則,把著眼點放在全心全意做好這兩個“服務”之上。努力適應新時期新形勢的變化和學校教育發展的需要,用與時俱進的精神認真踏實做好工作。

資料室建設重點

做好文獻信息的積累工作,致力於專業圖書資料的建設,力求以“專”、“新”、“快”的理念添置圖書報刊資料,使學院教師在校圖書館無法獲得的圖書能在我們資料室獲得,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力求在短時期內把我院資料室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經濟專業特點、對師生的教學、科研有重大作用的信息部門。

繼續教育

商學院繼續教育培訓部是一個極具活力和創新意識的部門,在充分搞活校內成人高等教育的同時,極力拓展校外聯繫,給廣大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培訓機會。
本院繼續教育培訓部的工作,主要由三大塊組成,其中成人高等教育和本科輔修班所占的比重最大。
一、 夜大學專業:
財務管理(高起專、高起本、專升本)
經濟管理(高起專)
房地產經營管理(高起專)
物業管理(高起專)
工商管理(高起本、專升本)
二、 本科輔修(第二學位)專業:
經濟學管理專業和財務管理專業
三、短期培訓項目
商學院成教培訓部不斷擴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與上海市勞動局合作進行了社會力量辦學師資培訓,至今學員人數已經突破3000人;和上海市勞動人力資源技術培訓中心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常年開設:
物流員(四級)、助理物流師(三級)、物流師(二級)、高級物流師(一級)職業資格證書考前培訓;
人力資源管理員、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考前培訓。
電算化會計上崗證(初級)
以上各類職業資格證書培訓是專門為在校大學生度身設計的,證書的含金量和社會承認度都相當高。日後,商學院成教培訓部還將一如既往地發揮自己專業優勢,最大限度的為廣大學員創造更好、更有效的進修機會,讓學員在就業競爭中如虎添翼。

發展展望

為適應上海和全國經濟發展對經濟與管理類人才的需求,學院在學校的領導下正積極認真地準備申報博士學位授予點,增設碩士學位授予點,增設新的本科專業方面的各項工作。
學院教師現承擔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等20多項。同時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學院一方面積極引進經濟類專業和工商管理類專業的高層次優秀教學和科研人才,另一方面強化學院內部的教學管理,通過“商學院本科教學網”網路平台,健全本科各專業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學院現有1門課程被評為上海高校市級精品課程;有5門課程被列為上海市教委重點課程建設項目;有18門課程被列入校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此外,學院還確立了每位專業教師建設1門院級精品課程的教學工作目標,力求使商學院學生能夠逐步享受課堂教學和網路輔助教學的雙重優質服務。
學院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以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以學科結構調整為切入點;以學術梯隊建設為核心,以人才培養為目標;以科學研究為支撐,以強化管理為保證;加強基礎理論學科,大力發展套用學科;突出特色,積極培育和創建優勢學科群;提高學科整體水平和質量,構建學科建設與發展的科學體系;實現“凝鍊方向、匯聚聯隊伍、構築基地”的學科建設目標。

領導班子

院黨委書記: 徐繼耀
院黨委副書記: 劉 鳳
院 長: 朱德通
副院長: 郝國喜 徐劍鑫 龔秀芳 劉 鳳
院長助理: 卓德
工會主席、院辦公室主任: 黃 勇
曾任領導:
院黨委書記:薛和生(2003年-2008年12月)
院 長:傅紅春(2003年-2007年)調離
行政副院長:杭金英(2003年-2007年)退休

對外交流

學院近幾年已和美國加州大學、蒙特萊爾大學、邁阿密大學、東密西根大學、加拿大魁北克大學、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等國外著名院校建立了合作協定,包括學生互訪交流、出國訪學、合作辦學等項目。
2004年起,學院相繼有一批學生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芬蘭等國進行校際交流。

對外交流對外交流
對外交流對外交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