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東新區觀瀾國小

上海市浦東新區觀瀾國小

浦東新區觀瀾國小(原浦東新區城廂國小)是一所具有170多年悠久歷史的百年老校。她位於川沙鎮東南隅,創建於1834年,始名“觀瀾書院”。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上海市浦東新區觀瀾國小
浦東新區觀瀾國小(原浦東新區城廂國小)是一所具有170多年悠久歷史的百年老校。她位於川沙鎮東南隅,創建於1834年,始名“觀瀾書院”,1903年改為“川沙國小堂”,解放後命名為“川沙縣城廂中心國小”,1961年改為川沙縣城廂鎮國小,同時被列為上海市重點國小。1993年撤縣建區改為浦東新區城廂國小,2004年10月易名為浦東新區觀瀾國小。
學校占地14584平方米,建築面積8809平方米。1998年以來,學校以校園標準化建設為契機,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來改善物化的環境。老校舍的改造維修奉行“仿古韻味,現代功能”的原則,仿唐綠色琉璃瓦屋頂的教學大樓和仿古園林式綠化、黃炎培先生銅像與校園內古建築、文物遙相呼應,而師生書畫作品、板報設計、雙語布置等盡現時代創新精神的功能裝點又與之巧妙融合。健全的設施更是令學子嚮往:全塑膠操場、四大系統(有線廣播系統、閉路電視系統、程控電話系統、校園網系統)、五大教育中心(科技、信息技術、藝術、體育、圖書信息)、二十五個專用教室(多媒體室、演播室、多功能禮堂、電腦房、語言室、舞蹈房、音樂室、心理輔導室、美術室、勞技室、藏書室、閱覽室、電子閱覽室、陶藝室、武術館、階梯教室等)以及飲水、飲食設施、防盜設施、應有盡有。為學生舒展身心、發展個性提供了良好的場所。走進校園,讓人感受亦古亦今,典雅氣派的文化韻味。
學校現有36個教學班,1589名學生,教職工124名,在職教師100名。退休教師78名。大學本科38人,共占在職教師的38%。中學高級教師1人,國小高級教師47人。領導班子11人,平均年齡39歲。學校倡導“與觀瀾共榮辱,為名校添光彩”,要求每位教師“言語思美、行為思正、工作思進”,做到敬業愛生、能教善教、創新奉獻。為此,學校制定了師資培訓三年規劃,人人制訂個人發展三年規劃。採取外出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方法來提高師資隊伍素質。“思進、求美、務實、創新”的教風已經形成。近幾年在市、區教學評比中連連奪冠,98年在區中青年教師教學擂台賽上獲“三金一銀”,列區榜首。98—2002年區新苗杯教學評比,個個得獎。教師論文發表獲獎的有上百篇。同時,英語、數學、音樂三個教研組評為區優秀教研組。99年,有2人被評為區學科帶頭人,1人被評為區骨幹教師。初步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勇於創新的師資隊伍。他們默默地奮鬥在教學第一線,成為觀瀾創輝煌的脊樑。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學校有9位教師獲全國級榮譽稱號,有14位教師獲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園丁獎等榮譽稱號。觀瀾國小的教育教學質量歷來為社會所認可。學生畢業率歷年保持100%。學生全面發展,思維見長,潛力大,後勁足。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獎面廣,獲獎層次高。
170多年來,學校人才輩出,桃李芬芳。畢業本校的林鈞成為川沙最早的共產黨領導人。其故居遺址在校園內,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材料。愛國音樂家黃自幼年就讀於本校,賀綠汀等受教於他。少年就讀本校的王劍三也是川沙早期的地下黨員。解放以來,觀瀾更是桃李滿天下。73屆畢業生嚴純華99年入選國家首席科學家。75年畢業生周潔成為著名舞蹈家、影視演員。85屆畢業的大隊長張煉紅就學時成為上海市理事會第一任副主席、《我們一百萬報》首任主編,受到江澤民的接見。89年畢業生瞿之英,曾作為中國代表團唯一小學生代表,參加在日本橫濱舉行的世界青少年科學大會。七十年代畢業的葉佩玉現為華師大二附中化學首席教師,2002年獲得英特爾傑出教學獎,是唯一一名被國際天文聯合會用她的名字命名一顆小行星的教師。擔任區、鎮、局領導的校友更是不少。他們為祖國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成績。還有更多的畢業生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
目前,學校作為一所公辦國小,非寄宿制學校,按國家標準收費,僅在學塊內招生,無法滿足越來越多的嚮往成為觀瀾學子的求學者的願望。可喜的是我校作為浦東新區武術學校,特面向全區招收武術班學員。

辦學特色


指導思想:創成績求發展樹形象爭一流
辦學理念:立人成才
管理理念:傳承創新教育人本化管理校本化 
管理方式:開放辦學封閉管理 
辦學目標:凸現東方神韻,盡展現代氣息。通過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實踐與研究,提高師生素質層次,努力把我校辦成區、市教育質量上乘,初步具有東方神韻與現代前衛氣息內涵的創新教育特色學校。
育人目標:品行端正 人格健全 基礎紮實 思維活躍發展協調特長初露
校訓:誠勇勤樸實新
教風:思進求美務實創新 
學風:自主勤奮善思開拓  
學校精神:求真求是守信踏實
工作口號:與觀瀾共榮辱為名校添光彩
教育:德育為首,全面滲透。思品課形成“明理——辨析——實踐”的教學模式。少先隊活動系列化、貫穿一條主線,在深化主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受到教育。常規教育內容主題化、活動系列化、形式多樣化。 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網路,家長學校堅持近20年之久,2004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家長學校。以利用學校資源教育為核心特色,體、衛、藝、科、語,齊頭並進,必修課與活動課並重,保證學生“全員、全面、特長”發展是我校最大的特色。校園活動以東方文化建設為特色,每年保持班級、校級興趣組約60個,人人參加。
學校現已成為浦東新區素質教育實驗校,浦東新區武術學校,浦東新區藝術教育特色校,浦東新區雙語教學特色校,浦東新區科技教育特色校,浦東新區創造發明特色校,浦東新區教育信息化綜合實驗學校。 
學科:課堂教學以創新為主導。1999年《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與研究》列為市級課題,創觀瀾教科研之最。學校著力改革課堂教學陳舊模式,還課堂以生命的活力,還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從觀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賦於創新的活力,樹立“高效輕負”的意識,開展分層作業等系列研究,掌握“高效輕負”的技能,最終形成“各科教學滲透、專題訓練、主題活動拓展”三位一體的創新教學模式。先進的創新教育理念最佳化了教師教育改革思路,在不斷的研究反思中歸納出了“國小數學問題三步教學”、“國小英語開放式教學”、“感悟式作文教學”等多種帶有教師個人風格的教學模式。在教師科研素質迅速提高的同時,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尤其是問題意識、發散思維、創新實踐方面有著顯著效果。課程教材體現校本目標:2000年底,市二期課改拉開序幕,倡導“統一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課程來源,形成“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研究性課程”的課程結構。為學校課程教材的改革開闢了空間。學校為落實辦學目標,逐步形成了創新專題教材《創新苗圃》、校史文物教育教材《走進城廂》、人文素養教育教材《八百工程》(百首名歌、百項發明、百幅名畫、百位名人、百處名勝、百句俗語、百篇佳作、百種草藥)、武術教材《中華武學》。同時,引進英語牛津教材,原版活動課英語教材,開展雙語教學。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與探究性學習,是這些教材教與學的指導思想。
 數學教學:以智慧型教學為特色,推廣喬永潔“立足知識、著眼智慧型、以思維訓練為核心”的教學思路,發展“練習——發現——開拓”的教學模式為問題三步教學模式,形成“實、活、廣、新”的教學特點。
雙語教學:遵循“先易後難,先低後高,先輔後主,先理後文”的原則,嘗試班會、計算機、音樂、美術、自然常識等學科的雙語教學,開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空間,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形成爭相學習英語的良好氛圍。
體育:普及武術教學,形成校本教材,成立校武術隊,一方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同時為上級輸送優秀的武術後備力量,形成了武術教學特色。2001年5月9日,觀瀾國小掛牌為“浦東新區武術學校”。面向全區招收武術班學員,每年提前公開招生。
藝術:以“琴棋書畫”為重點,著重抓好合唱隊、舞蹈隊、民樂隊、茶藝隊、陶藝隊、小荷書畫社、小萌芽文學社等社團活動,成效顯著。如舞蹈《鼓童》獲上海市二等獎。
科技:普及科技常識,建立“紅領巾百草園”作為英特爾科普教育基地,成立創新俱樂部,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能力。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的獲獎面拓寬,獲獎層次提高,成為區創造發明特色校,科技教育特色校,全國創造教育先進實驗基地。
校園文化活動以活動課為主陣地,學科滲透為輔,並運用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等節周的形式予以展示,從而鍛鍊了學生的才華,特長生不斷湧現。“凸現東方神韻、盡展現代氣息”的辦學目標,使百年老校風韻卓約,魅力無限。
 學校所屬: 第三教育署國小 學校類別: 國小
通信地址: 浦東新區新川路171號 郵政編碼: 201200
交通路線: 東川線、施嶗專線、川虹專線、977、川三線
主頁網址1: www.pschx.pudong-edu.sh.cn 主頁網址2: http://www.guanlan.pudong-edu.sh.cn/ 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辦公室電話: 68393802
校長信箱: [email protected]校長: 徐安鴻 校長室電話: 58924344
書記: 徐安鴻 書記室電話: 68393802
教導主任: 金維萍 教導處電話: 58926058

優秀教師介紹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學校有9位教師獲全國級榮譽稱號,他們是:夏瑞華陳明初、施柏林、胡志國施承祖、喬永潔、顧珊珊、衛玉芳、王慧璟。14位教師獲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園丁獎等榮譽稱號,他們是:丁夏娟、季龍娟、饒鳳琴、陳媚娟、龔建新、喬永潔、周一之、沈惠珍、金松林、陶淑斐、李俊峰、金維萍、徐安鴻、華燕。現在校5人。 
 徐安鴻:1989年上海市園丁獎獲得者,中學高級教師,現任觀瀾國小校長、書記。
1980年1月畢業於上海市第六師範學校,1992年獲上海師範大學本科文憑,1996年取得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課程結業證書。1984年起任北蔡中心國小副校長、黨支部副書記、校長、黨支部書記,2004年3月調任現觀瀾國小校長。二十年來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管理經驗,曾先後發表了教育管理、教育教學論文、經驗總結文章二十餘篇,個人主持、參與撰寫的研究報告、調查報告和論文參加市、區級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中有18項獲等第獎;多次承辦市、區級管理、教育、教學等經驗交流會、觀摩會、研討會;多次在市、區級大會上作交流發言。 上海市優秀青年校長、上海市普教系統教育教學研究先進個人、上海市民眾體育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先後授予這位教育管理戰線上的辛勤耕耘者。現還擔任浦東新區教師資格專家審查委員會委員、浦東新區教育科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浦東新區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浦東新區中國小體育協會理事。 
 金松林:1995年上海市園丁獎獲得者,原觀瀾國小黨支部書記。數十年如一日撲在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具有強烈的事業性和責任感。在他的帶領下,學校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黨支部多次被評為區一級黨支部。他辦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前瞻,堅持教學質量為學校的生命線。他負責指導的教師在教學評比活動中獲區級以上的獎項就有13項。他也視科研為學校教學質量的水平線,積極帶領骨幹教師設計課題、開展研究。他的論文曾獲新區數學教學論文評比二等獎、三等獎。2000年獲上海市科技育苗獎。
金維萍:2001年上海市園丁獎獲得者、現任觀瀾國小校長助理、教導主任。
1988年畢業於上海對外貿易學院。16年來,以開拓進取為主鏇律,積極探索新型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聽聽說說中模仿英語、玩玩唱唱中遊戲英語、講講演演中運用英語、讀讀寫寫中掌握英語”。1990年獲川沙縣優秀青年教師,1994年獲浦東新區中青年教師外語教學評優一等獎,1995年獲浦東新區園丁獎,1998年獲浦東新區中青年教師教學擂台賽英語學科一等獎,1998年獲浦東新區中青年教師教學基本技能比賽英語學科一 等獎,2000年被評為浦東新區英語學科帶頭人,2001年獲浦東新區新長征突擊手,2004年榮獲浦東新區師德標兵提名獎。
目前兼職情況:上海市中國小外語專業委員會會員、 上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指導教師、浦東新區中國小外語專業委員會理事、浦東新區國小英語中心組組長、浦東新區畢業班指導教師、浦東新區教育學院兼職研究員。
金老師能將新穎的教育理念運用到二期課改《牛津英語》的改編中,獲市、區教研員的好評。作為一名新區學科帶頭人,她時常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經過自己的努力,學識不斷增長,教學經驗不斷豐富,工作成績不斷顯現。
李俊峰:1999年上海市園丁獎獲得者,現任觀瀾國小教導處副主任。
1990年9月進入觀瀾國小擔任中高年級語文教學兼班主任工作。在學校首屆“觀瀾之星”和“班主任之星”評比活動中均獲校金星的榮譽稱號。1996年獲新區評為優秀團員,1996年獲學區中青年教學評比二等獎,1996年獲新區中青年教學評比二等獎,1997年獲鎮優秀輔導員,1998年獲上海市S版國小語文第十屆教學評比優良獎,2000年 獲中隊獲上海市雛鷹中隊,2001年獲論文獲全國教育教學優秀論文評比三等獎,2002年獲新區隊會方案評比一等獎教學簡論。
引領學生快樂地走進語文。堅信生活中的快樂一詞,如果快樂,生活就會處處是陽光;如果快樂,世界便會更美好;如果快樂,學習也會變得愉悅、輕鬆。課堂上,把詼諧、幽默,把快樂傳遞給學生,學生在快樂中體驗著漢語言的魅力,也時常能高談闊論一番。向學生講述新聞、推薦優秀讀物,學生快樂地從課外汲取著更廣泛的語文知識。儘量讓學生愉快地作業,自主地選擇作業,學生快樂地成長著。一個教師的成功並不僅僅是有多少淵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愛上你教的學科,快樂地、感性地去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
華燕:2004年上海市園丁獎獲得者、現任觀瀾國小德育室主任。
1989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專科學校,2002年6月獲上海師範大學公共事業管理系本科學歷。多年來,她信奉這樣一句座右銘——“熱愛事業、服務學生是教師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原動力。”她熱愛每一位學生,用“愛心、細心、耐心”關心每一個孩子,她輔導的班集體獲得過“上海市少先隊優秀集體”、“浦東新區優秀集體”等光榮稱號。她本人曾獲新區首屆青年骨幹教師擂台賽課堂教學二等獎、說課評比一等獎, 年成為新區首屆語文骨幹教師。她潛心參加科研活動,曾參與編寫《素質教育三字經》、《小學生拓展閱讀叢書》等,撰寫的《導語——幫助學生學習課文的一把鑰匙》榮獲區首屆語文教學論文評比二等獎,《多媒體CAI為語文教學打開了一扇新門》榮獲區電教論文三等獎,《電化教學——語文教學的好幫手》、《小學生起步作文“六訣”》、《多媒體網路為作文教學注入新的內涵》等刊登於市區級雜誌。她還負責由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主編的《名師課堂》、《國小語文發散思維訓練》的編寫工作。作為學校市級課題《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與研究》的核心組成員,撰寫的《學校管理與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國小創新滲透教學的實踐報告》等論文錄入《國小創新教育》。她主持研究的區級課題《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小練筆的研究》獲得區第四屆教育科研成果三等獎,參與研究的區級課題《生命周期理論與學校管理》獲二等獎。如今,她又承擔了市級課題《學校教育資源開發運用的研究》的研究任務。隨著二期課改的全面實施,她積極投入到課改之中,撰寫的論文《國小語文教學與研究性學習》、探究型教案《大海的歌》等發表於各類書刊,主持編寫了《八百工程》等校本教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