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青實驗學校

上海市建青實驗學校位於上海市長寧區古羊路900號,是一所公立完全學校。

基本信息

簡介

上海市建青實驗學校位於上海市西郊,周邊連線虹橋、古北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上海市最早的幼、小、中“十六年一貫制”實驗學校,也是首批上海市素質教育實驗學校。建青實驗學校前身是建青中學,創始於1939年,解放後被列外長寧區重點中學,有雄厚的辦學基礎。在改革開放的春風沐浴下,順應國際教育改革的潮流,學校於1984年經上海市、區人民政府與教育部門批准,將原在華山路的建青中學校址搬遷到虹橋路(東方廣播大廈對面),並與附近的一所國小、一所幼稚園,配套成龍,構建成了今天的上海市唯一的一所擁有幼兒部、國小部、初高中部的實驗學校。現有教學班68個(幼兒部6個、國小部20個、初高中部42個),學生從2歲半始—18歲在校學生共有2845人。

理念

校風是:環境優美、紀律嚴明、勤奮求實、探索創新;
教風是:熱愛學生、從嚴治教、勤奮求實、開拓創新;
學風是:勇於進取、勤奮求實、善於思考、注重套用

特色

※一條龍——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配套成龍。學制分別為幼兒4年、國小5年、國中4年、高中3年。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階段中,免去國中入學考試。由於義務教育達到中學水平,因而一部分學生能以優良成績考入本校高中部。這種十六年“一貫制”的辦學體制具有連慣性、樣本性、研究性,從而帶來效應性。例如:國小部的“奧數組、創造發明組、環保組”、中學部的“管樂隊、舞蹈隊、合唱隊、男女手球隊、藝術體操隊、英語口語、雙語教學、奧數訓練、化學競賽訓練、信息科技組等”每學期都會組織進行活動,儘量使學校成為發展興趣愛好的樂園。

※全方位——學校辦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和諧發展,力求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學校將素質教育概括為20字方針,即:重視習慣、基礎紮實、能力較強、愛好顯著、品德優良。

重視習慣──由四大板塊組成,即行為規範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體育鍛鍊習慣,如果從小就養成優良習慣,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基礎紮實──把語文、數學、外語這三門工具性學科作為人生髮展“金字塔”的基礎來抓;引進外籍師資,先“國小科”後“主科”進行雙語教學的探索活動,為二期課改的深入發展,奠定夯實基礎;同時,把勞動技能也作為基礎來抓,爭取克服高分低能的弊病,取得了一定成績。

能力較強──爭取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自辨、自學、自煉、自理能力,以適應競賽激烈的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

愛好顯著──學校的從兒童開始學習英語、計算機,德育教育和“三段一體”的十幾年一貫的特色,已成為學校特色之一。

品德良好──通過思想政治、道德品德、行為規範與習慣的系列教育,使學生成為熱愛祖國的“四新”新人。

※高素質——經過全校師生長年累月堅持不懈的不斷努力,學校已形成了先進設施、嚴格教育的管理機制、適應二期課改發展的教師隊伍、為高等專科院校輸送品學兼優的合格人才的喜人格局。

創建學習型家庭

為了延伸學校教育的成果,幾年來,我們德育工作處根據學校整體發展目標和規劃,不斷學習、摸索,把“創建學習型家庭”作為我校親職教育指導的重要內容,充分協調相關教育資源,把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辦好家長學校,形成特色,以整體推進學校親職教育指導工作。

在學習中創建

幾年來,學校邀請專家來校指導並通過校教育委員會、家長委員會、學生三代會等途徑層層學習、探討,分析學生家庭現狀、研究推進學習型家庭創建的對策,最終達成共識:依靠科研、完善制度、突出重點、利用資源、形成合力、鞏固成效,努力辦好家長學校,促進學生家庭形成學習型家庭。
學校構建了以校長室、黨總支為領導、德育工作處負責的便於運轉、講究實效的家教網路,明確職責,定期開展工作。

在學習中發展

1、模式多樣化——形成開放的家校聯繫方式

學校在定期以報告形式舉辦家長學校宣傳推進學習型家庭形成的基礎上,為了增強教育效果,改變了單一的授課模式,開展了“實話實說”、“焦點論壇”等家校間、子女間交流互動的教育活動,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為了讓家長更多地了解子女的在校學習及學校教育的情況,做到家校教育同步進行,經學校家委會、校德育工作處研究決定,每學年固定按排“半日家長開放活動”,由家委會組織家長參與學校、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如聽課、參加主題教育活動、參與學生特長展示評比活動等,我們還邀請家長代表參加校德育工作研討會、校文化節、藝術節的匯報會等,通過活動,家長感到與學校縮短了距離,對學校開展的素質教育多了以一分理解,同時他們也對如何指導子女進一步明確了方向。
畢竟家長的工作十分繁忙,不可能經常參與學校各項教育活動,為了能夠經常指導家教工作,家長學校出版了校家教信息報,把報刊、雜誌的家教經驗介紹給家長,為了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各年級還發動組織家長,集思廣益,把自己成功的家教經驗撰寫成文,通過年級家教信息報與其他家長交流,收到了實效。

2、手段現代化——建立親職教育網站

電腦與網際網路的發展正在悄悄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教育作為培養下一代的系統工程,必須走在時代的前面。學校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開闢親職教育網站,提高家長學校工作的層次。
傳統的家長學校的授課方式對於現代生活的需要來講已顯得不夠。利用網際網路開辦網上家長學校,建立信息平台,促進學校、家長、社區實現快捷、大數量,多形式的交流與互動、充分實現知識資源的共享。

親職教育網站的建設得到了我校主要領導、老師和家長得支持與肯定,網站的建設與開通將受到了廣大家長們的歡迎。目前將完善的網站服務有:
“家教信息”信息快遞,幫助家長獲取有關家教方面的常識和專業知識。
家教論壇”家長、孩子、學校對教育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相互討論,專家點評、實現網上求助、互助。
“家長學校”開設分年齡段的家教課程,讓家長掌握系統的家教知識與方法。
“家教心理”、“親子互愛”“我爸我媽”“少男少女”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心理、教您一招,學會與孩子溝通。“快樂家庭”“熱點追蹤”“成長曆程”幫助家長如何建立學習型家庭。

學校親職教育網站還在不斷的完善過程中,並試點在校園網中運行。家長、學生、教師可以在學校電子閱覽室、公共上網處上網、瀏覽,得到服務。但由於受硬體條件的限制,目前使用率不高,學校計畫與社區區域網路相連,為廣大社區家庭服務。學生和家長可以在家輕鬆上網,使家校建立最廣泛的聯繫,發揮網站的最大化教育功能。

3、內容科學化——完善分年齡段的課程教材建設

為了使家長了解自己子女在生理及心理的變化,給家長傳授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我校依據一貫制辦學優勢,制定了3~18歲親職教育分年級指導大綱,包括具體內容和實施途徑。依據大綱科學地安排各年級開展家長學校活動,經過幾年的努力,我校逐步完善了各年齡段的家教課程教材,為科學地授課提供了依據。

4、發展科研化——形成家教研究課題群

為了提高教育實效,學校不定期地對家長、教師、學生進行親職教育現狀調查。學校每學年都要召開德育工作研討會,並且將教職員工及家長撰寫的德育小論文編輯成冊進行交流學習。

為了進一步完善親職教育指導工作,我校積極發揮教科研導向作用,形成了市、區、校的家教指導專題研究題目和科研課題,並定期開展家教指導專題?研究。近年來,學校積極承擔了各級教育研究的新課題。

上海市長寧區中學一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