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手[足球事件]

上帝之手[足球事件]
上帝之手[足球事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986年6月22日,在墨西哥世界盃1/4決賽阿根廷對陣英格蘭的比賽上,馬拉多納用手把球攻入了英格蘭隊的球門,並且裁判判決進球有效,這就是著名的“上帝之手”事件。後來把在足球比賽中用手將球打進,且被誤判有效的情況稱為“上帝之手”。

基本信息

事件過程

在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盃上,馬拉多納用手把球攻入了英格蘭隊的球門,這就是著名的“上帝之手”事件。
馬拉多納馬拉多納
當時,馬拉多納先是將球分給邊路的隊友巴爾達諾,後者的射門被英格蘭後衛霍奇擋出,此時,雖然馬拉多納搶到了第一點,但面對人高馬大的希爾頓,他想頭球攻門難度極大,最終,他選擇了用手將球打進球門,由於他的個子矮小,動作也十分隱蔽,突尼西亞主裁判納塞爾沒有發現,並判此球有效,希爾頓和他的隊友雖然極力爭辯,但結局卻無法改變,憑藉此球領先後,馬拉多納隨後又打入一記完美的進球,幫助球隊最終2比1獲勝。由於四年前的“馬島戰爭”,最初馬拉多納對那記手球並沒有悔改之一,而是認為這是上帝對英格蘭人的懲罰,賽後,他更是自稱這個進球是“一半是上帝之手,一半是迭戈的腦袋”,這讓阿根廷和英格蘭在足壇的恩怨進一步加劇。
現在,馬拉多納仍然認為“上帝之手”沒有什麼不對。這粒進球完全是精明和狡詐的成果。
馬拉多納否認這個進球屬於欺騙。當《每日鏡報》記者問馬拉多納:“上帝之手到底什麼意思?”時,馬拉多納說:“這個進球並不是我誠心進行欺騙。我並不是不尊重英國人,但是在阿根廷的綠蔭場上,這樣的進球許多許多。那天下午的比賽中,我在場上跳躍起來,但是我的身高不足,所以就有了上帝之手。”
馬拉多納說,在南美足球運動員中,“上帝之手”方式進球非常普遍,裁判也大多不吹犯規。

事件影響

在英格蘭人抗議的同時,阿根廷人在慶祝這一進球(錄像顯示,馬拉多納當時用眼角的餘光在觀察主裁判)。賽後的新聞發布會上,馬拉多納以宣稱這個進球是“一半是上帝之手,一半是馬拉多納的腦袋”(AlittleofthehandofGod,andalittleoftheheadofMaradona),引申上帝是進球與否的最終主宰,以此進一步羞辱了英國人——對於剛剛在“馬島戰爭”中被英國擊敗的阿根廷人來說,贏球可能是最好的報復手段。馬拉多納認為這粒進球是上帝對英格蘭人的懲罰,讓阿根廷和英格蘭在足壇的恩怨進一步加劇。此時兩國的關係非常緊張。

有充分的錄像和照片證據可以證明,馬拉多納高高舉起了他的前臂以使身材不高的自己在希爾頓之前碰到了球。全世界的媒體反覆的播出了這一錄像片斷。英國媒體更是將此稱為“魔鬼之手”。這一進球在很多年後的1998年、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的兩隊交鋒時還被媒體和球迷多次提到。
這一事件之後,人們便把在足球比賽中用手將球打進,且被判有效的情況稱為“上帝之手”。

馬拉多納的反應
由於四年之前的“馬島戰爭”,最初馬拉多納對那記手球並沒有悔改之意,而是認為這是上帝對英格蘭人的懲罰,賽後,他更是自稱這個進球是“一半是上帝之手,一半是馬拉多納的腦袋”,因此阿根廷和英格蘭在足壇的恩怨進一步加劇。
當《每日鏡報》記者問馬拉多納:“上帝之手到底什麼意思?”時,馬拉多納說:“這個進球並不是我誠心進行欺騙。我並不是不尊重英國人,但是在阿根廷的綠茵場上,這樣的進球許多許多。那天下午的比賽中,我在場上跳躍起來,但是我的身高不足,所以就有了上帝之手。”馬拉多納說,在南美足球運動員中,“上帝之手”方式進球非常普遍,裁判也大多不吹犯規。
在2002年出版的自傳中,馬拉多納承認這個進球是個手球:“我現在能說出當時不能說的事情了。當時,我稱其為‘上帝之手’,其實那是‘迭戈之手’。我感覺自己有點像是偷了英格蘭人的錢包。”。在2005年8月22日,馬拉多納在一個電視節目中說他是故意用手把球打進,而且隨即知道進球將會被判無效。據他回憶,當他進球後立即想到:“我在等候我的隊友來擁抱我,但沒有人來……我對他們說:‘來抱我,不然裁判就會判進球無效。’”

類似事件

圖里奧1995年美洲杯,1/4決賽,圖里奧憑藉一個手球得分,幫助巴西隊淘汰阿根廷隊。賽後,圖里奧還為自己的欺騙振振有詞,“馬拉多納可以用‘上帝之手’,我為什麼不可以?”圖里奧的隊友則諷刺阿根廷人,“這個手球怎么能和馬拉多納的相比?老馬那球才是真的‘偉大’!”
中田浩二的“上帝之手”中田浩二的“上帝之手”
中田浩二
2004年的亞洲杯決賽,是國足最接近大賽冠軍的一次。可惜,他們竟在自己的家門口被日本隊打入一個明顯的手球。中田浩二在球門前用右臂將球擋入,鏡頭顯示,他完全是有意為之。1比1的僵局就此打破,最終,中國隊再失一球,以1比3不敵日本隊無緣冠軍。
梅西
2006/07賽季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第37輪,巴塞隆納主場2比2戰平西班牙人,阿根廷天才梅西在比賽第43分鐘複製了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
阿奎羅
2006-2007賽季,馬競對維爾瓦的聯賽中,阿奎羅遠點接隊友頭球擺渡,用拳頭把皮球砸入網窩。電視畫面不斷回放這一瞬間,不過阿奎羅的站位非常隱蔽,他的手球沒有被裁判發現。
因扎吉
2007年的冠軍杯決賽,米蘭對陣利物浦。上半時,皮爾洛主罰自由球,皮球繞過人牆後打在因扎吉身上突然變向,雷納撲救不及。賽後英國天空電視台反覆重放這一進球,證實皮球是打在因扎吉手臂上折射入網。最終依靠因扎吉的手臂,米蘭2比1戰勝利物浦,報了兩年前伊斯坦堡被對手逆轉之仇。
曲波
2009年11月14日,2011年卡達亞洲杯預選賽D組進入第三輪爭奪。比賽進行到第72分鐘,榮昊左側角球開遠點,馮蕭霆遠端頭球頂回門前,趙鵬和杜威搶在一起將球頂到右立柱附近,曲波在和科哈尼爭搶頭球時球打在右手上球進了,但是主裁判卻判罰這粒進球有效。就在中國隊員慶祝進球時,場上黎巴嫩的球員卻在不停的抗議手球。這也激起了場下黎巴嫩官員、教練席的強烈不滿,球迷情緒也十分激動。鑒於混亂的黎巴嫩局勢,阿聯籍主裁判不得不吹停比賽,到場邊和助理裁判溝通並讓比賽一直暫停,但最終還是判進球有效。最終中國隊客場2:0戰勝對手。
亨利
2009年11月19日凌晨4點,2010年南非世界盃歐洲區附加賽第二回合全面打響,其中,法國隊回到主場迎戰來訪的愛爾蘭。上半場,愛爾蘭由基恩首開紀錄,暫時1-0領先法國隊。下半場兩隊互交白卷,愛爾蘭將1-0的比分保持到終場,這樣一來,兩隊的總比分變為1:1,比賽被拖入加時賽。比賽的第103分鐘,法國隊隊長兼前鋒亨利在左方將即將出界的皮球連續兩次用手把球撈回並用右腳腳面快傳給在門前的隊友加拿斯頭球破網,幫助法國1:1扳平比分。最終法國也以兩回合2:1的總比分淘汰愛爾蘭,進軍南非世界盃。
比賽結束後,亨利本人則坦白承認犯手球,並將責任歸咎於瑞典籍球證馬田·漢臣(MartinHansson)。他表示:“我曾在進球後向球證報告自己犯了手球,但球證仍毫不猶疑判決進球有效。”而進球的加拿斯則自稱不知亨利有犯手球。大部分傳媒皆將亨利這球和阿根廷球王馬拉多納於1986年的“上帝之手”相比,亦有傳媒形容為“青蛙之手”。
愛爾蘭隊向國際足協申請重賽,但未被採納。事件亦提升至政治層面,愛爾蘭總理布賴恩·考恩表示會私底下與法國總統薩科齊討論,薩科齊向考恩表示遺憾但不同意重賽。

法比亞諾

法比亞諾的“上帝之手”法比亞諾的“上帝之手”
在2010南非世界盃小組賽巴西隊對戰象牙海岸的比賽中,當比賽進行到第50分鐘時,巴西隊9號隊員法比亞諾在突破象牙海岸隊員防守時,連續兩次手球,但都逃過了主裁判的眼睛,從而打入了本場比賽第二粒進球。這場比賽巴西隊最終以3:1戰勝象牙海岸隊。

克洛澤
2012年10月16日,德國足球協會正式將“公平競賽獎”授予德國國腳前鋒克洛澤,用以表彰他在意甲聯賽中用手進球後主動向裁判承認的勇敢行為。在9月28日意甲聯賽第5輪的一場重頭戲中,那不勒斯3-0擊敗了拉齊奧,克洛澤主動找到主裁判承認自己確實是用手將球打進,裁判這才判罰進球無效。
這不是克洛澤首次做出這樣值得稱道的行為了,2005年還在德甲雲達不萊梅俱樂部效力時,克洛澤在對方禁區內摔倒贏得點球,隨後他主動告訴裁判是對方門將先碰到了皮球,點球並不存在,於是裁判當即取消了點球判罰,也收回對對方門將的黃牌警告。
和克洛澤的高風亮節相比,球王馬拉多納、梅西、阿圭羅等在比賽中明顯手球破門不僅沒向裁判承認,反而還大肆慶祝進球的行為就顯得低格不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