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及時性研究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及時性研究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及時性研究》一書,蔣義宏等著。該書以會計信息及時性為中心,套用規範分析和實證分析方法,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及時性問題作了較為全面、系統、深入的研究。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及時性研究

及時性是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特徵,與會計信息質量之間存在著密切關係。會計信息披露及時與否會直接影響會計信息質量。鑒於及時披露會計信息的重要作用,本書從更好地保護投資者權益、保障證券市場健康運行角度出發 。

作者簡介

萬毅,1975年生,重慶市北碚區人。1999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免試進入西南政法大學研究生院訴訟法學專業攻讀刑事訴訟法方向碩士學位,2002年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現為四川大學法學院訴訟法專業刑事訴訟法方向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領域為刑事訴訟法學、司法制度。已出版的學術專著:《刑事訴訟法原則:程度正義的基石》,《刑事訴訟法原則:程式正義的基石》,《刑事訴訟國際準則研究》《刑事偵查制度原理》。參編《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論點要覽》;另在《中國法學》、《法學》、《法律科學》、《學術研究》等國內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近五十篇。其中多篇為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所轉載。

目錄

導言

第一章會計信息及時性的理論框架

第一節會計信息質量與會計信息及時性

第二節信息經濟學與會計信息及時性

第三節代理理論與會計信息及時性

第四節交易成本理論與會計信息及時陛

第五節公司治理與會計信息及時性

第二章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規範體系

第一節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框架與體系

第二節會計規範體系

第三節證券規範體系

第四節審計規範體系

第三章文獻綜述

第一節盈餘及時性的定義與計量

第二節及時性與盈餘信息含量

第三節及時性與“好訊息早、壞訊息晚”披露規律

第四節穩健性原則與盈餘非對稱及時陛

第五節財務報告披露及時性的影響因素

第六節盈餘及時陛的國際差異

第七節中期財務報告披露及時性

第八節盈餘及時性與審計意見類型

第九節盈餘非對稱及時性與審計師類型

第十節業績預警公告和業績快報的及時性與有用性

第十一節關於及時性方面的其他證據

第四章年報披露及時性與投資決策相關性——基於股票投資者視角的調查研究

第一節研究意義

第二節文獻回顧

第三節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第四節問卷設計

第五節調查方式

第六節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第七節研究結論

附錄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及時性問卷調查結果統計

第五章未預期盈餘、審計意見與年報披露及時性

第一節引言

第二節文獻回顧

第三節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第四節研究方法和數據描述

第五節研究結果及解釋

第六節研究結論

第六章業績預警:會計信息及時性與有用性

第一節引言

第二節文獻回顧

第三節研究設計

第四節計算結果

第五節預增預減公告的市場效應

第六節預盈預虧公告的市場效應

第七節業績預警公告日的市場效應

第八節公告類型與超額報酬的相關性

第九節穩健性檢驗

第十節研究結論

第七章股價敏感會計信息的及時披露與內幕交易——基於年報首季報披露時差與異常超額交易量的

實證研究

第一節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內幕交易與“異常超額交易量”

第三節理論基礎及文獻回顧

第四節假說推理

第五節研究設計

第六節假說檢驗

第七節研究結論

附錄年虧季盈(虧)公司列表

第八章年報預約披露情況研究

第一節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文獻回顧

第三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第四節上市公司年報預約披露執行情況解析

第五節不同類型樣本公司年報披露天數的描述性統計及差異顯著性檢驗

第六節未預期盈餘成因、審計意見與年報披露及時性

第七節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時間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第八節研究結論

附錄A不同行業樣本公司年報披露天數分布情況

附錄B不同地區樣本公司年報披露天數分布情況

附錄C不同月份披露樣本的公司特徵比較

第九章中期財務報告能否預測全年業績

第一節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研究背景與相關研究

第三節研究假設與研究方法

第四節實證結果及分析

第五節研究結論與局限性

附錄A主成分分析

附錄B可能出現的異方差和自相關問題

第十章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及時性信息含量研究——基於2002~2005年上市公司數據的實證研究

第一節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文獻回顧

第三節會計信息披露及時f生的理論分析

第四節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第五節研究設計

第六節實證結果及分析

第七節研究結論與啟示

第十一章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結論

第二節建議

參考文獻

文章節選

第六章業績預警:會計信息及時性與有用性

在理想狀態下,會計信息有用性是指可靠性和相關性同時達到

最高。但在現實生活中,要求可靠性和相關性同時達到最高效用是

不可能實現的,要么可靠性高些,相關性差些;反之,要么相關性高

些,可靠性差些。會計信息有用性是可靠性和相關性共同作用的結

果。

及時性是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特徵,屬於相關性範疇,及時披露

會計信息有助於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當可靠性不變(或提高)

時,及時披露會計信息有助於從整體上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當可

靠性降低時,及時披露會計信息能否有助於從整體上提高會計信息

的有用性則取決於及時f生提高程度與可靠性降低程度對會計信息整

體有用性影響程度的大小。若及時性提高程度大於可靠性降低程

度,則表明會計信息整體有用性還是提高了;反之,若及時性提高程

度小於可靠性降低程度,則表明會計信息整體有用性降低了。王建

玲、張天西(2005)在研究財務報告及時性時提出了以財務報告質量

係數來衡量年報質量高低的觀點。他們認為,財務報告質量係數

(QE)包括及時性質量係數(QE,0≤QE≤50)與可靠性質量係數

(QE,0≤QE≤50)兩個方面。兩者之間的關係。

從圖6一l中可以看到,若在期末的最後一刻披露年報時,及時

性質量係數QE為最大(規定值為50),隨著年報時滯的延長,質量

係數逐漸遞減,直到會計年度結束時,QEf遞減至零;另一方面,從

圖6—1中可以看到,在期末最後一刻(或期初)披露年報時,可靠性

質量係數Q&最低,隨著年報披露時間的推移,可靠性質量係數

QL遞增(直到最大質量值50)。但是uz遞增的速度並不是一成不

變的,而是表現為經過一段較短時間後,快速達到“大致可靠”質量點

U,然後經過較長的時間,達到“精確可靠”質量點U,即隨著時滯的

延長,質量係數在增加的速度上表現出先快後慢的特徵。

U曲線是一條遞減的曲線,而U則是一條遞增的曲線。這說

明,當財務報告披露時,為提高及時性質量而儘早披露,可能會喪失

可靠性質量,同樣,為了提高可靠性質量而進行詳細、精確的數據整

理及驗證,可能又會喪失信息的及時I生。因此,及時性質量係數曲線

與可靠性質量係數曲線的交點(U)恰恰可以達到雙方的均衡,而它

所對應的L點則是在滿足年報基本可靠的前提下及時性質量係數

達到最大化的披露時點。

業績預警公告大大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及時I生,使得會計信息價

值相關性大大增加。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的是,由於業績預警公告t

僅是對會計收益的大幅增減或者虧損與否進行警示,沒有具體確切

的數額,包含較大的主觀估計成分在內,使其可靠性大大降低。雖是

如此,我們還是認為業績預警公告信息使得信息相關性的提高幅度

大於其可靠性的降低幅度,因而業績預警公告總體上還是具有一定

有用性的。本章研究了A股上市公司2001會計年度業績預警公告

披露前後的市場反應。研究結果發現:公告類型與公告前後平均累

計超額報酬之符號及高低,有邏輯上合理及統計上顯著的相關性。

公告前股票市場投資者能夠對上市公司會計收益的大幅增減或者虧

損作出理性預期,公告後能夠顯著改善股票市場投資者與上市公司

經理人及大股東①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公告前後的市場反應說明,

雖然公告未披露會計收益較上年增減以及虧損的估計金額,但業績

預警公告仍然是具有信息含量的,會計收益較上年大幅增減或者虧

損的信息是有用的。

第一節引言

近年來,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年度會

計收益披露前後的市場反應來研究會計收益信息含量的文獻已有數

篇(趙宇龍,1998;陳曉等,1999)。但是這些上市公司的年度會計收

益均在年報中公布,而年報中除了會計收益以外還包括其他財務數

據,除了財務數據以外,年報中還包括許多非財務數據。年報中的利

潤分配方案、股東持股數量、公司治理結構、經營情況分析、資產重組

預案、股東大會議案、年度審計報告、對外擔保事項等,也會對股價產

生影響。自2001年起,上市公司還要公布季報。而年報公布法定期

限的最後一個月(4月份),與第一季度季報公布的法定期限(4月1

日到30日)正好重疊,有不少上市公司將年報與第一季度季報在數

天內先後公布甚至在同一天公布。如此錯綜複雜的影響股價波動的

諸多因素中,要將年度會計收益披露前後的市場反應單獨分離出來,

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確實難以完全做到,也是上述文獻共有的無法

克服的局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