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音

上古音

上古音是指上古漢語時期(從西周初年到漢末)的漢語語音。

簡介

上古音上古音

上古音是指上古漢語時期(從西周初年到漢末)的漢語語音。歷時一千二百多年。這一時期還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春秋以前;2、春秋戰國時期;3、兩漢時期。上古音的代表性音系是《詩經》的韻部系統和先秦的聲母系統。

韻部

漢代人的讀音與先秦時代已有一些不同,因而引起了學者的注意。到了六朝時代,語音的變化則更大了,文人們按當時的口語讀《詩》,往往感到不能押韻,因而引起了他們更大的研究興趣。
古韻學的研究,到了清代出現了一個繁榮昌盛的局面,音韻學家輩出,古音著作迭見,古韻部的研究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清代傑出的古韻學主要有顧炎武、江永、段玉裁錢大昕、孔廣森、王念森、江有誥等。
王力先生《漢語音韻》古韻三十部如下:
(一)1 之部 2 職部 3 蒸部
(二)4 幽部 5 覺部
(三)6 宵部 7 藥部
(四)8 候部 9 屋部 10 東部
(五)11 魚部 12 鐸部 13 陽部
(六)14 支部 15 鍚部 16 耕部
(七)17 歌部 18月部 19 元部
(八)20 脂部 21 質部 22 真部
(九)23 微部 24 物部 25 文部
(十) 26 緝部 27 侵部
(十一) 28 葉部 29 談部
古韻學部目前已經達到“增之無可復增,減之亦不能復減”的階段,我們應該了解和掌握音韻學的這一成果。

聲紐

王力王力

關於上古音的聲紐,錢大昕、章太炎、黃侃、曾運乾等人,都取得了一些很有價值的成果。
王力提出古代有如下三十二個聲紐:
(一)唇音 1 幫(非) 2 滂(敷) 3 並(奉) 4 明(微)
(二)舌音 5 端(知) 6 透(徹) 7 喻 8 定(澄) 9 泥(娘) 10 來
(三)齒頭音 (甲)11 精 12 清 13 從 14 心 15 邪
 (乙)16 莊 17 初 18 床 19 山
(四)正齒音 20 照 21 穿 22 神 23 審 24 禪 25 日
(五)牙音 26 見 27 溪 28 群 29 疑
(六)喉音 30 曉 31 匣(於) 32 影

重要著述

顧炎武《音學五書》

音學五書音學五書

大約成書於1643年,全書分音論、詩本音、易音、唐韻正、古音表5個部分。《音論》分上中下3卷,共15篇,論述古音和古音學上的重大問題,集中地闡述了作者對古音學的基本看法,是《音學五書》的總綱。其中重要的有4篇:①《古人韻緩不煩改字》,②《古詩無叶音》,③《古人四聲一貫》,④《先儒兩聲各義之說不盡然》。《詩本音》詳細地考查了《詩經》押韻字的古音,凡他認為古今讀音不同的字,都指明這個字古音應當在古韻的哪一部,並統計出在《詩經》中這個字出現的次數,在其他經書中作為押韻字出現的次數,與哪些字押韻。顧氏自認這部書是《音學五書》中最重要的一部。《易音》考查《易經》押韻字的古音,基本方法與《詩本音》相同,但不像考查《詩經》那樣把《易經》全部抄下來,而是選取了他認為用韻的句子,指出中押韻字的古韻部。《唐韻正》在於改正《唐韻》的所謂錯誤。顧氏在研究古音上有復古傾向,凡是《唐韻》與古音不合的,他都認為是《唐韻》錯了。實際是把本該放在《詩本音》里的許多證據拿出來另編一部書,可以看作是對《詩本音》的詳細注釋。《古音表》是顧炎武對古音研究的總結,書中變更《唐韻》次序,把古音分為10部,用表的形式把它們列出。《音學五書》從理論和實踐上徹底否定了叶韻說,奠定了古音學的基礎,開拓了音韻學研究的新領域。

王力《漢語史稿》等

《漢語史稿》(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80;(上、中、下合訂本)1994按:本書實際上是一部漢語語音史,可使讀者瞭解從上古至中古和從中古至現代的語音演變,條理清晰。其上古音擬測自成一家之言,在大陸音韻學界影響極大,是當代上古音構擬體系三大家之一。
王力《先秦古韻擬測問題》,原載《北京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64年5期,後收入《王力文集》第17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291—339頁,本文是理解王力先生上古音韻母構擬體系和構擬方法的最重要的論文。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

上古音研究上古音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本書原發表於1971年臺灣出版的《清華學報》新九卷1、2期合刊,是當代上古音構擬體系三大家之一,是繼王力先生《漢語史稿》後關於上古音構擬的最重要的論著,在國際漢語音韻學界影響極大,其聲母系統特別是複聲母系統的構擬尤值得注意,初學者閱讀偏深,應在閱畢16、17王力的論著後再讀此書。

鄭張尚芳:《上古音系》

上古音系上古音系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本書是繼王力、李方桂二家後關於上古音構擬的最重要論著,在音韻學界影響極大,自成一家之言,是當代上古音構擬體系三大家之一,反映了上古音研究的最新進展和一流水準。本書內容偏深,初學者閱讀有難度,應在讀畢上述16—19幾種論著後再讀此書。適合有一定音韻學基礎的讀者閱讀。該書260—581頁為“古音字表”,可視為是檢索漢字古音的工具書。

重要網址

上古音查詢:http://www.eastling.org/OC/oldage.aspx

漢語吧:http://tieba.baidu.com/f?kz=386161655

上古音常識:www.doc88.com/p-99559451776.html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