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齒馬先蒿三角齒亞種三角齒變種

三角齒馬先蒿三角齒亞種三角齒變種,一年生草本,乾時不變黑色,高可達40厘米,但低矮的植株僅6-7厘米即可開花。為我國特有種,分布範圍不廣,僅見四川中北部寶興至馬爾康一帶,生於海拔2,640-3,810米的樹林及草壩中。

基本信息

簡介

一年生草本,乾時不變黑色,高可達40厘米,但低矮的植株僅6-7厘米即可開花。根多少木質化,長僅達2.5厘米,常生有絲狀長鬚根可達8厘米,根頸偶有少數鱗片。莖草質,幾光滑或多少有毛,有時毛被達相當的密度,有溝紋,單條或自基部分枝而成叢,多達10條以上,中上部多不分枝,但在不少的情況下在中部葉腋中自然(並不因頂部受傷等情形)發出短枝。葉基出者有時宿存,有時至開花時已枯死,有長柄,柄長達2.5厘米,基部多少膨大膜質,有疏毛,中部莖葉柄較短,長5-15毫米;葉片形狀多變,卵狀長圓形、長圓形至線狀長圓形,但在低矮的植株和莖的中部分枝上者為卵形甚至卵狀亞心臟形,大者長達35毫米,寬達18毫米,小者長20毫米,寬7毫米,其寬而短者長寬幾相等,基部廣楔形至亞心臟形,端鈍或微銳,緣邊羽狀淺裂達1/3-1/2,裂片3-9對,圓鈍或略作方形,兩邊多全緣,頂寬闊而有細重鋸齒,上面疏被壓平之毛,下面則沿中肋有長疏毛或幾光滑。花序多變,在大多情況下多成頂生密集的頭狀或稍伸長的穗狀花序,長2-8厘米,但也常有延伸至莖的近基的第一個節上,因而長達20厘米以上而占莖的大部長度者,而其兩個花輪則相距達14厘米,在低矮的植株中有時花僅1輪;苞片下部者葉狀,上部者為菱狀披針形而基部膜質闊大,多少邪咨瞬葜事躺淳恚滌諧藎誚鮎1-2輪花的植株中則有柄而多少扇形;萼全部膜質透明,僅極少情況下稍有紅暈,一般無色,不開裂,長4-5.5毫米,寬鐘形,前方低而後方高,脈10條,5條主脈較粗,沿脈有羽狀短支脈,但不結為網紋,至中部以上則與萼齒中一樣均有網脈,齒5枚,後方一枚三角形銳頭,後側方兩枚寬三角狀卵形,鈍頭,最大,前側方兩枚披針狀卵形,寬僅及後側方者的一半,其緣與萼管外方脈上均多少有長毛;花冠淡紫紅色,長13-17毫米,管在基部以上僅2-2.5毫米處即以直角或近乎直角向前作膝屈,上方一段長6-7毫米,基部與下方一段等寬,約1.4毫米左右,上部向喉漸寬,達4-5毫米,下唇長6-9毫米,寬7.5-10.5毫米,基部寬楔形至亞截形,邊緣均有極細的腺毛,側裂多少斜方狀卵形,或略作倒卵形,顯較中裂為大,中裂多少狹倒卵形,向前凸出,基部狹縮有短柄,其兩側不為側裂所蓋迭,而與後者粗成明顯的缺刻,盔幾伸直,指向前上方,閃緣高3.5-5.5毫米,下部稍稍圓凸,基部寬2-2.5毫米,上部較狹,寬僅1.4-1.8毫米,頂僅在轉角處稍圓鈍而額部則平截,與下緣頂端匯合成一不很凸出的小尖;花絲無毛;花柱在某些個體中不伸出,在另外一些中伸出。蒴果三角狀披針形,兩室稍不等,但輪廓幾不歪斜,長10-15毫米,前方銳頭而短或狹而銳尖;種子棕色,長約1毫米,未成熟。花期5月底到7月。

三角齒馬先蒿三角齒亞種三角齒變種三角齒馬先蒿三角齒亞種三角齒變種
為我國特有種,分布範圍不廣,僅見四川中北部寶興至馬爾康一帶,生於海拔2,640-3,810米的樹林及草壩中。
本種是從四川馬先蒿中分出來的一個種,而我們從蘇聯借來的一個Syntype就屬於這一種,同時一也是在麥氏的圖115中所畫的最右手方一花所代表的一個類型。它的主要區別在於萼齒較短,全部膜質有網脈,花冠下唇基部不圓,側裂多少帶有斜方形,中裂較狹,不但不為側裂所蓋迭,且與其共同組成明顯的缺刻,邊緣均有細腺毛;當然全身的毛被一也較少,而葉則較大很多,並且常常有卵形而很寬的形狀在小枝上與低植株中發現。在四川馬先蒿中中等高低以一上的植株從未見過分枝,但在本種中則常常發現。李惠林氏的P.szetschuanicavar.ovatifolia只有一張標本為基礎,葉柄很短,而在花的特徵一上,只說花柱不伸出,其它很清楚而重要的、如象我們剛才指出的那些特點,則一概不談,只說其它方面與原種相同;另一方面在變種的檢索中說花柱不伸出,在種的計論中也說花柱不伸出,而且指明為右手方一圖,但在變種的論證中則又說是“左”方一圖,雖然這顯系筆誤,但是使人看了終莫衷一是。他的長穗馬先蒿P.dolichostachya,下唇有毛,花序長達12厘米,而下部的花疏生,不知僅僅是稍疏呢還是遠隔,下唇圓形,也沒有說明裂片是否互相蓋迭,所以雖然萼與下唇有緣毛這兩點上與本種很相似,但是在其它重要的特徵未被說清的情況下,也不敢就此即作為同種,還待見到標本以後再加決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