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義問題論戰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為捍衛孫中山三民主義的革命精神﹐反駁形形色色的反馬克思主義論調﹐與以葉青(任卓宣)為主將的蔣介石御用文人所進行的論戰。
抗日戰爭爆發後﹐葉青秉承蔣介石意旨﹐和任一黎﹑張滌非﹑吳曼君﹑張絢中等人發起三民主義研究及三民主義文化運動。從1938年起先後編寫和出版了《怎樣研究三民主義》﹑《三民主義之完美》﹑《三民主義與社會主義》﹑《三民主義底社會基礎》﹑《民生主義真解》﹑《中國政治問題》等數十種關於三民主義的著作﹐他們肆意歪曲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哲學基礎﹔篡改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內容﹔否定以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為基礎的新三民主義﹔宣揚“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認為中國有三民主義和實行三民主義的國民黨就夠了﹐用不著另組共產黨搞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人王稼祥﹑張聞天﹑艾思奇﹑吳黎平等自1939年起﹐紛紛著文揭露﹑批判葉青等人的“三民主義”。毛澤東也於1940年1月發表《新民主主義論》﹐從政治上和理論上對其進行了有力的批駁。在他們的論著中鄭重宣布﹕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共產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信徒﹐但也承認三民主義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綱領。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在民族問題﹑民主政治﹑革命階段的劃分﹑宇宙觀等方面既相同又不同。三民主義不能“包容”共產主義﹐共產主義不應“收起”。三民主義有真假之分﹐真三民主義是革命的民主主義﹐假三民主義是獨裁主義﹐區分標準就看其是否堅持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從而揭露了葉青等人的“三民主義”是假三民主義。
中國共產黨在這次論戰中劃清了真假三民主義的界線﹐闡明了孫中山三民主義的革命精神﹐捍衛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並澄清了革命隊伍中一些人的糊塗觀念﹐在政治上維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了團結抗戰的總方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