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詩

三步詩

很多人都知道“七步詩”的故事,但要談到“五步詩”和“三步詩”的典故,恐怕就鮮有人知了。其實,在中國歷史上,還真有“五步成詩”和“三步詩成”的詩壇奇才!他們便是唐宋兩朝的史青(五步)、柳公權和寇準(三步)。

詩詞原文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相關典故

三步詩 三步詩

寇準三步成詩

對於北宋大臣寇準來說,七步成詩、五步成詩皆不足為怪了。他少年時,已三步成詩詠華山。

寇準自幼聰穎過人,吟詩作對,鋒芒畢露。一天其父宴客,酒過三巡有客提議:“聞令郎善詩,何不即席吟喔一首以助酒興﹖”寇準之父也不推辭,只是說:“犬兒獻醜,求還諸位方家賜教也。”

其時寇準只有7歲,他畢恭畢敬地說:“請出題。”客人說:“此地離華山不遠,

你就以華山為題吟詠一首《華山》,如何﹖”小寇準果然了得,他在眾賓客面前踱步思索:一步,兩步,剛邁出第三步,便興高采烈地說:“諸位見笑,有了!”於是,一首五言絕句脫口而出。詩云: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舉座聞之,交口稱讚——“三步詩,三步詩,這是一首三步詩?”“超過史青五步,更超過曹植七步?”“兼且是小孩呢?”“還有,‘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這詩中佳聯,道出了西嶽華山之險峻、雄奇!”大家都為寇準的才華嘆服,異口同聲對其父道:“這孩子將來必成大器。”“說不準能當宰相呢!”

果不其然,7歲已三步成詩的寇準,40齣頭就成為宰相了——那是宋真宗景德三年。

柳公權三步成詩

一次,皇上對隨駕未央官的柳公權說:“我有一件喜事:長期以來,戍邊將士的衣服總是不能及時送到,但是今年二月我終於把他們的春季衣服及時送到了。”柳公權聞之,連聲恭賀。

哪知皇上心情好,興致也高,說:“單賀未了,卿可賀我以詩。”宮女太監們更是要討皇上歡心,一起連聲催促柳公權。

柳公權不慌不忙,三步之內,應聲成詩:

去歲雖無戰,今年未得歸。

皇恩何以報,春日得春衣。

寇準資料

三步詩 三步詩

寇準(961~1023)北宋政治家﹑詩人。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皇佑四年,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