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拗湯

三拗湯

三拗湯,源於張仲景的三拗湯,後被《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收錄。主治宣肺解表,止咳平喘。具有鎮咳、平喘、祛痰,鎮痛,抗炎,抗菌抗病毒和抗過敏作用。本方從《傷寒論》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去石膏而來,原方遵古炮製,麻黃當切斷去根節,杏仁當煮後去外皮和尖,甘草用蜜炙。本方與古法相悖而行,故名“三拗湯”,主要取其發汗、平喘力著之義。

基本信息

藥用成分

麻黃(不去根節),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分(30克)。本方用麻黃髮汗散寒,宣肺平喘,其不去根節,為發中有收,使不過於汗;用杏仁宣降肺氣,止咳化痰,以不去皮尖,為散中有澀,使不過於宣;甘草不炙,乃取其清熱解毒,協同麻、杏利氣祛痰。三藥相配,共奏疏風宣肺,止咳平喘之功。

藥理作用

具有鎮咳、平喘、祛痰,鎮痛,抗炎,抗菌抗病毒和抗過敏作用。

1.鎮咳、平喘、祛痰:方中麻黃能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且具有鎮咳祛痰作用。杏仁能鎮咳,甘草有止咳和祛痰作用。

2.解熱鎮痛:麻黃具有明顯的發汗作用。甘草具有解熱作用。麻黃、杏仁、甘草都有一定的鎮痛作用。

3.抗炎:麻黃、杏仁、甘草、生薑都具有抑制炎症作用。

4.抗菌抗病毒:麻黃、甘草、生薑對呼吸道常見致病菌有抑制作用,並對甲型流感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5.抗過敏:麻黃、甘草、生薑有抗過敏作用。

基本用法

類別:解表劑,辛溫解表。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五錢(15克),水一盞半,姜五片,同煎至一盞,去滓,通口服。以衣被蓋復睡,取微汗為度。

主治:外感風寒,肺氣不宣證,症見鼻塞聲重,語言不出,或傷風受寒,頭痛目眩,四肢拘急,咳嗽痰多,胸悶氣促,無汗,口不渴,苔白,脈浮。

使用注意:風熱表證及氣陰不足者,不宜使用。

備註

1)“拗”者(音“ao”四聲),違逆不順之謂也,“三拗”,指所用三藥皆違常法而用,麻黃不去根節,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而生用。本方從《傷寒論》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去石膏而來,原方遵古炮製,麻黃當切斷去根節,杏仁當煮後去外皮和尖,甘草用蜜炙。本方與古法相悖而行,故名“三拗湯”,主要取其發汗、平喘力著之義。

2)《證治準繩:幼科》又有一方,名五拗湯,即本方加荊芥不去梗,桔梗蜜拌炒,治感受風寒,及形寒肢冷,痰嗽咳連聲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