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駱駝載樂俑

三彩駱駝載樂俑

唐代鮮于庭誨墓出土的三彩陪葬俑,為三彩技樂俑中的罕見珍品。唐代陶瓷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發展,除了“南青北白”瓷業之外,三彩陶器在唐代燒造達到鼎峰時期,創造了濃艷瑰麗的唐代藝術風格。三彩陶器是一種低溫鉛釉陶具,製造時入窯兩次,先燒釉,釉以鉛為熔劑,高溫下呈玻璃狀可流淌。唐三彩正是利用這一特點,使不同色釉於高溫下交混,製造出綺麗的藝術效果。唐三彩技術除器物外,廣泛運用到偶人禽獸雕塑的裝飾上。絕大多數的唐三彩用於殉葬,極少用於日常生活。唐代的厚葬風氣也推動了三彩業的發展,使三彩成就達到前無古人的巔峰狀態。

基本信息

三彩駱駝載樂俑

這件三彩駱駝載樂俑是盛唐時期傑出作品。出土於唐右領軍衛大將軍鮮于庭海墓。在一匹高大的白色駱駝背上,左右兩側各坐兩個樂俑,中央為一著綠袍起舞的男性胡俑。四方樂手神情專注,正在演奏胡樂。中央舞者揮臂舞袖,似正在合樂而舞。人的面、手部均未施釉,以彩繪開相刻畫細部。白駱駝塑造健碩,動態自然,施褐釉於鬃毛部渲染。作品題材新穎,風格獨特,型體高大,典型代表了盛唐社會風俗及高超藝術成就。 唐三彩唐時集中在洛陽及長安兩地製造,墓葬出土較多。作為古董進入市場,只不過近百年的歷史。2004市場價格上漲,而珍品極為難覓,作偽者極多,尤以河南為最。鑑別真假唐三彩,要綜合胎色、釉色、聲音、氣味等等因素加以判別。胎色,不同區域有別,河南洛陽地區胎潔白,白中夾黃居多;西安銅川以泛紅色胎質為主,也有白偏灰色土。真胎體細膩,雜質很少,顆粒細微,表面氣孔均勻,叩擊聲音悶響。真品釉色沉穩,釉面有細小開片,細密如織,開片紋路中一般沒有泥土浸入,透明自然,且沒有橫七豎八的長過一寸的開片。大型的技樂三彩俑近年尤為難覓,真品價值萬元左右。 保存時可外罩有機玻璃盒,作為觀賞,同時也防止空氣雜物侵蝕和嚴重風化,乾濕度也要適當。
三彩駱駝載樂俑 三彩駱駝載樂俑

銅川窯三彩駱駝


三彩駱駝載樂俑 三彩駱駝載樂俑
一九五九年陝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這組藝術珍品,採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製成,具有強烈的藝術生命力和巨大的感觀吸引力。駱駝體態雄健,昂首張口,站立長方形底板上。背上搭一圓墊,墊上架平台,上鋪菱形方格長毯,周圍垂綠色流蘇。七名神情各異的男樂俑盤坐平台四周,分別執簫、笛、箜篌、琵琶、拍板、排簫、笙等樂器,正全神貫注,管急弦繁演奏;中間站一姿態嬋媛的女舞俑似合著節拍“翩翩舞袖,宛轉歌聲”,呈現一派歡樂熱烈的氣氛。觀者猶如聽見悠揚的樂曲,看到婆娑的舞姿,從而陶醉在其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